专栏名称: 雪球花甲老头
A股老股民,股市既是福利院也是修罗场上过大学开过公司,闯过江湖。暮年已至,采菊东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雪球花甲老头

​关于机会,并不是你追来的,而是厚积薄发之后的等待

雪球花甲老头  · 公众号  ·  · 2025-02-18 22: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雪球花甲老头 ”→点击右上角“...”→设为 星标 留言请发消息

这幅画挺可爱的,让人看了喜悦,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颗欢喜心,保持一颗童心,能解万千愁。

一醉,解千愁,一笑,泯恩仇。酒和笑,都是为了让自己不去烦恼。

相比下来,开心笑笑,更值得。


今天早上,写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想明白了,其实投资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大多数人其实想不明白,只是想来捞一笔,但是有那么多老鸟和主力,凭什么你来赚一笔呢,想明白这个,就会敬畏市场。

同时,就拿谈恋爱来说吧,投资也是一样的,你要把功课放在买之前,就是谈之前,然后去观察,了解,感受,很多人着急成什么样子?就好像在马路上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就骑上去了,最后挨打还怪市场,咋不看看自己是否了解对方?

所以,买之前,是下功夫的时候,这要花费很多时间,或观察或等待。

抄作业是没有意义的,别人下功夫了解了,有信心,风险也都想明白了,你只是知道个结果,任何应对策略都没有,一点点波动就受不了了。

即使全都了解清楚,如果是左侧交易,也要慢慢买,着急的就每天买,不着急就逢低买,比如先拿一点点仓位,先买一点观察一下,分很多次陆续建仓,慢慢也就买的差不多了。

但是,卖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就像谈恋爱,谈之前是有观察期和暧昧期的,但是分手就应该一刀两断,不能藕断丝连,拖拖拉拉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优秀的经验,甚至浅显易懂的智慧,但是为什么人还会犯错呢?

因为人对抗不了自己的人性,就像无法冲破肉身的桎梏一样,面对诱惑,都是无法抗拒的,内心不稳定,内核不坚定。

之前,有人说如果是他去西天取经,到女儿国那集就结束了,那意思他过不了美色这一关,就在那里生儿育女了。

因为他不行,所以他也不可能有取经的机会。

以我们三维世界的视角去看,未来是不确定的,因为我们的视角时间是匀速前行的,我们无法预知未来。

但是,如果以更高维度的视角去看,也许结果就是注定的,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不过,我相信过程和结果必然有关系,结果我不可知,也无法影响,那么做好该做的事情,那么结果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没有得到也无妨,因为尽力了。

过程是会影响结果的,但要享受过程,结果顺其自然,接受一切的发生。

所以,机会是什么?机会出现,你得配得上,这才是机会,如果机会出现,你配不上,那就是灾难。

比如戏曲名角今天因故没来,需要临时有人顶上去,而这个时候能顶上去的人,可能就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上场了也砸了,这个机会就毫无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渗透在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其实蕴含着极大的智慧,你要在平时把自己修炼好,才配得上更为有挑战的机会。

芮小丹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

我认为是《天道》这本书里,最值得品味的话,如果读过这本书的人,连这句话都忽视了,或者没有过多的思考,那不妨在我这里再想一想。

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替代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身体力行,自己的所言所思。

就像我每天读书写文章,我从不囫囵吞枣,都是由心所想,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可能大家认为一篇文章的呈现是最终的目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每一个字的落笔,都是过程,都是积累,都是一种体验。

现在科技发达了,电影可以做切片,切片可以提高倍速,音频可以几倍速播放。

不喜欢的我可以不去看,但是自己喜欢的作品,我从不快速播放,因为我不与天工取巧,我相信慢工出细活,慢自然有慢的好处,快也必然有快的代价。

在读书的时候,我甚至在一页停留很久,不去追求速度,还会在这一页做笔记,因为笔记也可能以后不会去翻开,我就会把自己认为有趣的内容用笔重新抄录在一个记事本里,十年如一日,将来想温习一些内容,直接看自己的笔记就好了。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整个书有20万字,我的笔记有7万字之多,而这个过程就是边读边看边记。

现在有AI了,你可以把一本书的电子版直接输入给AI,然后它给你阅读,最后告诉你1234重点,这种功能我一辈子都不会去用,因为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差一步,都得不到。

曾经,我记录过,在20年底开始,卖出白马后我买了几家周期股,因为当时以白马为美,其他都叫垃圾公司,所以它们的估值很低,不少我建仓时候都低于三元。

为什么我敢在这个位置满仓?为什么我在那个位置清掉白马?看似是一个动作,背后是由经验和思考支撑的。

就像那时候有的读者问我买了什么,即使他们有些人知道,但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拿的住,终归是那个思考的过程属于我,所以能给的了结果,给不了过程。

因为那些公司,其实都在我自选股里很多年了,有些我之前都反复买过,我对于它们的业务和业绩还有周期性都比较了解,所以我是在低估值的时候买入的,在人声鼎沸时候卖出的。

这不就是投资么?这是谁不懂的投资么?

如果懂,为什么因为一部电影,就去追高短期几倍的公司呢?就因为市场炒作,就去追连板的妖股呢?

我不评价别人的体系和操作,毕竟右侧交易也是一种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性价比更重要,成本低更重要,我这个阶段可以输时间,但是不能去买在人声鼎沸,这是多年思考和体系打磨的结果。

很多人总是在感慨机会错过不再有,还有甚者说踏空如何如何,这都是没有入门的人。

事实上,机会每一天都有,每一分钟都有,每一秒钟都有,这里没有,那里也有,股市没有,债市也有,大A没有,全球也有,机会是最多的东西。

但是,能抓住机会的能力,很多人从不思考,自己是不是打磨过自己的能力。

航空公司招聘飞行员,一个月8万,他没去成,他不觉得踏空,因为他知道这个机会不属于他。

但是,投资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机会,它都是只属于小部分人,对于绝对多数人来说,放弃机会是常态,抓住自己能把握的机会才是重点。

也许,这个机会一年只有三次,甚至一次,如果这一次你抓住了,或者只抓了这一次,你肯定是赢家,因为你抓住了一次机会,还放弃了很多其他不熟悉的东西,最终你就是胜利者。

如果是投资者,肯定都不会去追热点的,因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们用逻辑思考一下,一个公司投资了一部电影,票房一百多亿,抛去杂七杂八各种成本各自开销,再用20%持股比例去算,可能利润就十来个亿,转头一看股价市值涨了800亿,敢碰的都是厉害的人,这种机会爱谁要谁要。

说白了,所谓的热点,您若不是提前埋伏,或者第一批上车的,后面就别凑热闹了,800年的预期都打满了,炒作后的公司,也是透支了很多年的气运。

我从不敢说,因为读书或者古人的智慧,就能影响一个人,但是至少能影响同频的人,好在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智慧很多,频道也很多所有大家各取所需。

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很多人真的是在做投资,市场也从不辜负这些人,但是2700割肉,3700追进去的人,我觉得还是要从自身体系去打磨,多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

最后,我想说,让自己耐心安静下来,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你想拥有信息,一天24小时都不够,所以要取舍,只选择对自己有益的,只选择那些第二天不后悔的事情去做。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生活也是如此,人都只能在一个方向深耕,所以选择很重要,在一个地方深耕才能打出井水,东边一下西边一下,力气没少费,最后也得不到水源。

其实,对我来说,这些年早就想清楚断什么,补什么,比如断事业,每天无数电话和邮件的工作,其实是一种责任不是我想要的。比如断感情,一个男人如果脑子里不想感情之事,他特别清醒,而且还显年轻。比如断烂因果,断得失心等等吧,就是尽量在自己余下的时间里不内耗和浪费精力。

但是,我想补的是对于孩子的照顾,这几年有他陪伴,我知道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跟他讲,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带他去,还有想补的,就是曾经的愿望,那就是安安静静读书,想去哪里说走就走去散心,每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

事实上,对于投资里,我早就不花费太多的时间,但不代表我曾经没有花过时间。

大多数人读过的关于投资的书,我都读过,甚至早年间一天一份报纸,每天都读,也做过很多笔记,甚至亲手画K线,其实在我们那代人,亲手画K线的不在少数,因为没有电脑和手机当时,就靠报纸上贴出来的图去研究。

千帆过尽吧,现在很多东西要么了然于胸,要么早就抛掷脑后了,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仅此而已。

人生没有错过的机会,每一步的经历,都不是白走的,都是厚积薄发的蓄势待发,如果你的关注都在抓机会,反而少了打磨自己的过程,浪费了大好的时间。

晚安,各位读者。

qrcode_for_gh_a0aebfb49e26_258 (2).jpg


学些书本上没有的投资知识

人情世故,生意之道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收录于: 《我对江湖的一些看法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