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搏击赛场日渐火爆。各式各样的搏击赛事占据了电视屏幕和网络直播。
但对于中国格斗的版图而言,UFC(终极格斗冠军赛)的落地才是真正大时代的开篇。
一个半月以前,UFC总裁白大拿宣布UFC在中国内地的首秀将于11月25日落户上海,随后UFC就马不停蹄领着各路冠军来沪造势。
头顶着MMA(综合格斗)领域第一赛事的光环,UFC有意占据中国市场。第一时间,澎湃新闻记者也专访了UFC亚太区副总裁张卓麟。
在全球搏击赛事层出不穷的大时代,UFC凭什么进军中国,如何让公众接受搏击健身文化。
UFC巨星“嘴炮”麦格雷戈和拳王梅威瑟的跨界之战吸引全世界目光。
“现在各种综合格斗赛事非常多,如果只是通过电视来看,可能你会觉得差别不是那么大,但是无论从赛事投入、选手水准、转播质量以及整体运营而言,UFC都是标杆。”
在采访开始,张卓麟打了一个比方:“从MMA职业赛事来说,最初综合格斗赛事是没有规则可言的,作为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体量最大的赛事,可以说,是UFC为现在的MMA赛事制定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则。”
的确,用网友的话说,UFC就相当于搏击领域的NBA。
自诞生之日至今,过去20多年UFC发展迅速,不仅在MMA领域一家独大,甚至开始冲击职业拳击的市场。
不久之前,拳王梅威瑟和UFC巨星“嘴炮”麦格雷戈的跨界大战创造了搏击赛事历史上的营收纪录,一场比赛的收入超过6亿美金。
但在中国内地,UFC似乎有些姗姗来迟。在UFC之前,ONEFC、锐力搏等MMA海外赛事已经开始抢滩中国,对此,张卓麟坦言“来到早不如来得巧”。
“对于中国观众,MMA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赛事,如果三年前我们就来中国办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UFC是什么,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其实我们为赛事落地中国做了很多前期的工作。在传统媒体方面,上海、北京、广东等很多地方台都有赛事的播出,总共应该有11家媒体。正是因为有这样全面且长期的内容露出,现在我们在中国拥有了很多粉丝,这让我们觉得,赛事的落地终于变得水到渠成了。”
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中,搏击类赛事也被当作了一个热点,除了竞相涌入的海外赛事,国内诸如武林风、昆仑决等本土赛事也为人们熟知。
但是,赛事红火的表面背后,盈利一直是个敏感词。
据很多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中国举办的搏击赛事大多是赔钱赚吆喝的状态,UFC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吗?
要知道UFC举办单场赛事的投入都能达到500万美元,为MMA赛事之最,中国赛事团队就超过200人。
“我不太清楚国内赛事到底怎么运营的,但UFC不仅在北美、在世界各地举办的赛事都是赚钱的。”在这一点上,张卓麟表现出了足够的自信。
他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先说票房吧,在韩国的比赛,有1.3万现场观众,在菲律宾有1.4万现场观众,新加坡坐进了8000人,但那是因为场馆本身只有那么大,可以说,我们的每场赛事几乎都能达到爆满的程度。”
关于中国赛的上座率,距离赛事还有两个月,张卓麟也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数字,“1.5万张票我们已经卖掉了超过90%。”
此间,张卓麟还提到一点,相比于一些同类型赛事通过赠票保证上座率的做法,UFC坚决杜绝,“我们是不送票的,今年出于推广的角度,只是在一些看台限量开放了3000张打折票(9折)。”
除了票房之外,赛事的广告赞助和版权也是UFC的底气。
张卓麟用一个数据告诉我们,票房一直以来在UFC收入中的占比都是小头。
“体育赛事的收入来源大致就是版权、票房、赞助和衍生产品,全球来看,UFC最主要的收入来自于版权,我们在各个媒体平台的付费转播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0%。”
当然,在中国国内基于媒体环境和观众收看习惯,赛事版权的出售很难做到80%这样的高比例,但UFC方面也强调,中国赛也将全球直播,从这个角度看,鉴于UFC成熟的收费转播体系,中国赛能够给UFC带来的收入绝不只局限于中国国内。
李景亮是中国UFC选手代表。
UFC的强势登陆当下已经让其他有志于在中国发展的其他搏击赛事感受到了压力。
不过在UFC看来,在中国赛首先立足于推行UFC一贯的高规格,当下并不渴求在场次上实现增量。
“中国国内已经有很多搏击赛事,一些海外赛事在中国一年也会办若干场,但我们希望循序渐进,现在全年UFC的赛事有40场,其中北美占到了20场,剩下20场会在全球各地,在亚洲的配比差不多是4到5场。”
事实上,对于很多国内赛事,UFC更希望通过他们寻找到未来可以晋升到UFC的本土选手。
“这些格斗赛事对我们也是有帮助的。一方面在中国培养了很多格斗迷;另一方面,UFC在中国推广和发展需要中国选手的加入,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筛选的平台。”张卓麟说。
今年的中国赛,除了王牌选手“蜘蛛人”席尔瓦闪亮登场外,中国UFC第一人李景亮也将主场作战。此外,UFC还与来自中国的女选手武亚楠、闫晓楠签下了比赛合约。
可以预见,想牢牢占据中国市场,中国元素和搏击文化培养,是UFC未来的重中之重。
首席体育官秉承产业发展规律,深入体育核心资源,脚踏实地,精耕细作,为助力和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