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骏小宝
让天下没有追不上的热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骏小宝

为什么我在双十一买了100杯咖啡?

骏小宝  · 公众号  ·  · 2017-11-14 17: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682 亿! 11 12 日零点的钟声刚刚敲响,天猫双十一成交额打破去年纪录的消息就在朋友圈刷屏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破纪录几乎是一件毫无悬念的事情。事实是,天猫仅仅用了 13 个小时 9 分钟,就打破了去年双十一全天的交易额。



不知道1682亿中你们各自承包了多少,我在天猫上的消耗并不算多,直到双十一正式打响前的两个小时,我还在问身边的朋友购物车里有什么。


最终,一台北鼎饮水机成了我这个双十一在天猫上最高额的消费。但除此之外,这个双十一,我的最高额消费其实是100杯咖啡。



连咖啡,一个咖啡外送平台,只以“连咖啡微服务”这个服务号为入口,甚至连App都没有,运营模式很轻。


双十一当天的上午, 连咖啡市场总监张洪基在朋友圈写了很长一段话,据他所说,去年双十一,连咖啡完成了单周10万杯的任务,而今年,这个数字仅用一天就能完成,双十一单周的目标是100万杯。


后来,11月12日,我发现连咖啡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分享福袋改成了“百万杯小庆功”,看来今年双十一百万杯的任务应该是完成了。



我特别喜欢张洪基朋友圈的这句话,“双十一是验证过去一年成绩的最好方法甚至没有之一。”今年双十一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因为今年也是「新零售元年」,除了电商之外,今年双十一也是新零售第一次大阅兵。


回到正题,为什么双十一我一口气买了100杯咖啡呢?这传说中的「万能咖啡」又是什么鬼?


一种比去星巴克排队更智能的喝咖啡方法


有人说,中国这几年冒出了遍地的便利店,而且都卖起了现磨咖啡咖啡,这是在革星巴克的命。实际上,星巴克这几年的大肆攻城略地,以及几百米就有一家的便利店,已经让中国人喝咖啡变得随手可得。但在这个时候,新零售出现了,以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为首的新零售,实际就是在进一步解决消费者即时消费,快速送达的需求。


如何将咖啡和新零售结合?或者,如何给咖啡扣上“互联网+”的帽子?


对于许多商务人士而言,虽然下楼就能在便利店买到咖啡,但这最后 100 米,往往也成为了最后的障碍。如果新鲜滚烫的现磨咖啡能直接送到办公室,那就更好了。


连咖啡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中崛起的,在以 代送星巴克 起家,累积了一定种子用户之后,连咖啡在 两年前 开始经营自己的独立咖啡品牌 Coffee Box ,在咖啡品质完全不输星巴克和便利店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 30 分钟内咖啡外送的服务。


所以,对于连咖啡,我的使用方法一般是这样的,早上出门坐地铁,通过微信服务号下一单,定上一杯摩卡或是防弹咖啡,预约9点送达,于是,当我挤了一个小时地铁到达办公室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喝上咖啡了。这种体验,比我到了公司楼下再花上十分钟排队买星巴克好多了。



在今年双十一之前,连咖啡已经有过日销量 10 万杯的成绩,而一年时间,连咖啡在销量上完成了10倍的翻越。在新零售的大背景下,连咖啡重构了 人、货、场 三者的关系,也让喝咖啡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进化。有人说,连咖啡是用互联网思维“打劫”了星巴克。


咖啡社交,咖啡背后的附加价值


互联网+咖啡当然不只有连咖啡,另一种更直接的形式是以咖啡零点吧为代表的咖啡无人柜机。但是,就像大部分 无人 项目尚不能被所有人接受的理由一样,无人,显得太冷冰冰了。即使它的咖啡依旧是滚烫的。


我的同事是这样评价之前淘宝推出的无人咖啡店“淘咖啡”的,“它太没人情味了”。虽然有点像玩笑,但细想却不无道理。


而连咖啡的另一个优势同样体现在这一点上。相比于无人柜机的 冷漠 ,连咖啡很早就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玩法,连咖啡的咖啡可以选择“自己喝”和“微信送好友”两种模式,或是将咖啡拆分装进福袋,像红包一样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发放,每人会领到0.01、0.1杯咖啡或优惠券等,通过这种形式,连咖啡为咖啡赋予了增量价值,一杯咖啡,不再是价值 30 元的咖啡,而是一杯价值更高,带有情感连接的咖啡。



有人把连咖啡的模式称作“咖啡社交”。同样的一杯咖啡,在星巴克被赋予了品牌的增量价值,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在连咖啡,这杯咖啡可以成为一种传情达意的媒介。“请你咖啡”变成了一件更容易做到的事,异地的人们不必特意约时间请喝一杯咖啡,只需要在线上下单,并赠送给好友即可。



今年七夕节, 连咖啡联合自媒体“KnowYourself”策划了一场“微苦邮局”活动 ,号召用户手写情书,连咖啡再通过Box这个媒介把情书随机发放给其他的陌生用户,完成了一次“情书乱递”,这是连咖啡的“咖啡社交”最有代表性的玩法。




双十一新玩法,锁定未来三年的期望值


连咖啡从不在打折促销上吝啬,每个人在连咖啡消费后,都会生成一个福袋,可以传播到微信群或朋友圈,这种拉新裂变的方式被证实是很有效的。


今年双十一,连咖啡几乎是 下血本 地推出了“万能咖啡”这个产品,并号称“全年最低价”。也就说我一口气购买了100杯的那个。


按照规则,万能咖啡可以在三年有效期内兑换连咖啡任何一款饮品,甚至是还未上市的新品,并且同样可以选择自己喝或送朋友喝,买的越多优惠最多,购买100杯的套餐是每杯15元,这对比我这种重度用户来说是十分划算的,我经常喝的 防弹咖啡 为例,原价35,加配送费40,用万能咖啡就等于省去了每杯 25 元,几乎是一半的价钱。


这种营销手段,和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如出一辙。去年,罗振宇公开喊出 20 年之约,并一口气拍卖了未来 20 年跨年演讲的门票套票。


连咖啡的万能咖啡,实际上就是提前锁定了用户三年的期望值。在这三年内,连咖啡可以推出无数款新的 SKU ,来不断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万能咖啡,实际上就是在 预售 这种新鲜感,并提前将其变现。


比起简单粗暴的打折,这种玩法似乎更有意思,一方面绑定连咖啡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也解决了以往的一些痛点,比如请朋友喝咖啡却不知道对方爱喝美式还是拿铁,现在一杯万能咖啡就能轻松搞定了。


可以预见的是,万能咖啡在短期内必然使得用户消费的次数变得更高频,躺在咖啡库里的万能咖啡,其实是在提醒用户进行消费。


对于连咖啡线上和线下的两点期待


单周销量百万杯,销售金额破2000万,对于仅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拥有80多家门店的连咖啡,这是一份很不错的双十一成绩单。


星巴克在中国的地位,给很多人一种错觉,喝咖啡就是要去咖啡馆,但其实,有一大部分人的需求,仅仅是喝一杯咖啡,并不在意具体的场景,相反,他们更希望能在办公室,甚至家里喝上一杯。所以,连咖啡的存在实际上把喝咖啡这件事从咖啡馆解放了出来。再加上外送的预约功能,连咖啡解放了喝咖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我对连咖啡的未来期待有两部分,线上和线下。


线上,既然连咖啡希望把咖啡变成“传情达意”的媒介,那么,线上必须给用户创造足够多的“送咖啡”甚至“求咖啡”的场景,咖啡是一个高频消费的东西,也是一个没有人群限制的东西,理论上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产生请喝一杯咖啡的场景需求,只是他们需要被不断提醒。在这点上,连咖啡拥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线下,连咖啡专业的Coffee Box造型,是在至今为止所有咖啡外送品牌中最特别的一个,未来,连咖啡是否能够基于这个Box,在外形上与线上产生更多的关联,这同样是一个方向。更多的品牌跨界合作,更多样化的展现形式,理论上都存在可能。


—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