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无藏金玉,无重器备”。自古以来,黄金和玉石经常被人们放到同一个天枰上来衡量。
它们既是财物,又都是硬通货,金和玉两者各有千秋。不过论起传承来,从古至今似乎更偏向于以玉来作为自家的“传家宝”。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黄金有价玉无价”,黄金可以通过人的陶冶加工,可以得到相同的成色、可以做成质地和形状完全一致的器物。在加工的过程若偶有闪失差错,还可以重新熔铸重新加工。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玉,即使是同一块原料做的玉制品,其质地、颜色、光感等也不同,所以无法用统一的价格来衡量。
在古代,佩带黄金并没有什么门槛,不管是贵族子弟或者商户人家,只要有钱就可以。所以说,金仅仅是一种财富的标志。
但是玉石就不一样了,非达官贵族是不能佩戴的,品质极好的玉石,普通百姓根本更是望尘莫及。
玉在古代,更是一种身份尊贵的象征。
到了如今,尽管金作为一种贵金属也是稀罕物,但金的产量远比玉高得多。
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全球黄金还可供开采700多年,而玉石,以最热门的和田玉为例,中国和田玉,理论上只还可供开采160年左右。
或许正是因此,
和田玉
每克价格曾一度超黄金40多倍
。
我们都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而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权力财富的象征,更是君子道德的彰显:
“君子比德如玉”,“冰清玉洁”,“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
凡是有些传统文化根基的人,都知道“
国无玉不盛,家无玉不富,人无玉不贵
”这句俗语。
以玉传家,传承的,到底是什么呢?
岁月沉淀的文化内涵
:作为传家宝,“传承”是最重要的。中国历来有崇玉、爱玉、享玉的文化传统,“玉德”中包含了才智与情怀,是很多国家都不具备的独特的文化底蕴。
玉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只是表层的物质财富,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家族的信仰
:传家宝往往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寄托了家族成员的情感和精神,凝聚家族力量。
家里的老人把玉石传给子孙,是为了时刻警醒后代,不论贫穷或是富有,发达还是落魄,都要做一个像玉一样的人,具备温润,从容不迫,有气节,正直善良这些品性。
平安吉祥的福气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玉文化,玉是被公认的吉祥之物。玉石吸收了日月精华,见证过沧海桑田的变迁,用玉作为传家之宝,是在传物质财富,也是在传福气,寄寓着人们平安、幸福的愿望与梦想。
这一切都会随着玉在时光中流转,将温情和福祉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子孙。
献礼祖国七十华诞,
传承不朽中国精神。
以工艺美术形式,
见证新中国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