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 PORTA (波尔塔)作为孤阅核心产品中的
唯一基础入门课程
,其体系围绕以下五个教学目标展开:
1. 掌握非文学类书籍与学术论文的阅读方法;
2. 掌握高等教育难度课堂的听课与笔记方法;
3. 掌握批判性思维和基本的思考模型,搭建较为基础的思辨体系;
4. 掌握搜索能力,快速通过关键词获取工作或学术场景中必备的信息;
5. 能熟练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英语)。
这五个目标,是一所大学必须给予其学生的基本能力。LR Porta 的组成,就是把这些能力,通过课程和练习的方式研发制作成四个工具包。
关于「大学必须基于其学生的基本能力」这一点,其实从 PORTA 的设计想法提出到此刻,都持续有人问我,它是什么。
简单解释,Porta 就是个一揽子解决非文学类阅读、思辨基础、信息搜索、英语等多种基础能力的整合工具包。
这里的基础能力指的是,受过两年高等教育的人就应该很容易具备的工具属性的知识。
一开始我以为这个解释很容易看懂,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因为人们紧跟着会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一起学?
我认为这个问题你不应该来问我,而是反过来问自己,为什么这些曾经没有被一起学?
思辨力和阅读、写作、听课之间的关系,说直白些,就是你思辨力越强,后面三项就越强,反之如果你后面三项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训练,思辨力就弱不了。其余多门课程的原理也是如此,道理很简单——脑子好了学啥都快,学得多了脑子会变好。
至于英语,它和其他语言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工具。每多掌握一门语言,线上的好资源和线下的好机会就会增长一波,外语对一个人在就业市场和学术圈的加成作用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也就是说,三语者比双语者多出来的资源和机会,是多了个乘数而非加数。刚才这几句话是我未经论证的观点,来源是经验,所以你完全可以不信,问题不大。
每次卖 Porta 的时候我都特别纠结,原因需要从它的诞生讲起。当年孤阅只有几个学院,结果很多同学反映跟不上学院的课程,或者就是课能听懂但是作业不会。我们一干人等研究了半天,发现大家尽管可能理解了学院课程课堂上的知识,但碍于阅读能力太差,导致续接课程的论文或教材没看懂,碍于写作能力和思辨基础太弱,导致一系列输出带动输入的高效学习方法无从落地,碍于英语基础薄弱,导致很多好的学术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等等诸多问题。
但我们的学院成员大都有本科学历的教育背景。
这个情况,太反常了。
按说本科教育的前两年,应该把
Porta
里的所有内容都教透了才对。
我无力去考据这当中是哪一个环节出了状况,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问题总结出来,经过分析后研发出能解决问题的教育产品。但就如我前文所说,Porta 卖的越好,听课的人越多,每天激动地告诉我多么有效的人越多,就越发说明很多明明上过大学或者正在大学里读书的人,居然真的还会需要它。作为商人我希望它卖的盆满钵满,作为教育者和纳税人我希望它营收惨淡。
新版 Porta 还有一处备受关注,即
英语部分新增了《如何快速学好英语》
(后文称「快速习语」)的初阶版,它的内容,就是 2019 年刚出生时因不讲真题而被人诟病,后来考完了又因押中题目而备受追捧的孤阅考研英语练习册及配套课程。
老版 Porta 的快速习语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难、多。很多同学反应练习册本身和自己实际水平差距过大,学起来不仅费劲而且没有信心坚持。
后来我们在原版的原理基础上,研发了适用于考研英语难度的练习体系和配套课程,相比原版难度大幅下降。
并且,我们拿着新版练习册和配套课程,开设了考研英语训练营,但该项目既不讲考研题型应试技巧,也不讲真题,
总之就是其他考研机构讲的我们都不讲。
训练营有且只有一个目的——三十天时间让真正看懂考研难度文章这件事易如反掌。因为考研所有题目的本质是一样的,只要你读懂了,任何技巧方法题型总结统统没有,也一定能做对。而我坚信这是最有效的获得考试高分和高效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
2019 年的考研考场上,估计最开心的就是孤阅船员了。据多名学生反馈,一道阅读题和训练营练习册某段落题内容基本一样,一道翻译题考了燎原学院的史学教材近乎原文,翻译点居然是作为孤阅校训的「Sapere Aude」,至于写作的时间管理,我已经不记得黄老师讲过多少遍。
我也不知道为何是这个结果,考完试那天晚上大家在朋友圈里各种兴奋,我看得一脸懵圈。第二天反应过来以后,孤阅四名高管当即毫不犹豫全票通过做出一个决定——
考研英语训练营从孤阅
永久下架,以后再也不做了
。
同时,将训练营所使用的课程和练习册,放入 Porta,
免费提供给所有报名 Porta 的成员。
原因有二
。
一则,正如我前文所说,本来考研英语训练营使用的教学方式和练习册,和考研这个考试本身没多大关系,它的原理就是通过让学生英语水平真实提高,从而获得满意的成绩,所以完全可以被用来解决原版 Porta 英语部分缺失较简单练习的问题;
二则,由于今年不小心撞上这么多题,明年势必有为了押题来孤阅学习的人,其一我们真的不会押题,所以我们不应该收这些人的钱,其二作为教育者我们不愿意把资源浪费在只想来找孤阅押题的人身上,所以我们不想收这些人的钱。
许多年前,北美的学者们做过这样的一个关于认知能力的实验,该实验结果无情地打脸了「考什么就学什么」这一看似天衣无缝的学习策略。实验者将一群小朋友分成两组,他们的考试内容是把沙包扔进三米远的篮子里。为了准备考试,A 组小朋友分别练习了把如何把沙包扔进两米远和四米远的篮子,而 B 组小朋友只练习如何把沙包扔进三米远的篮子,两组的练习总量一样。最后的考试结果是,A组小朋友的成绩整体优于 B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