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手慢无!杭州3月普通话测试即将开始报名! ·  昨天  
余杭时报  ·  不合格!涉及多款沐浴液、洗发水! ·  3 天前  
余杭发布  ·  余杭这个村,生孩子就发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我真后悔,把女儿养得这么优秀”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19-05-15 19:35

正文

鹿妈其实很纳闷,为什么对于女孩儿,总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言论以及荒谬的设定?

难道她们就不能和男孩儿一样,追寻她们想要的一切呢?

——鹿妈

文 | 二旭妈妈

来源 | 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9)

1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让人唏嘘感慨:

杭州一名大爷在相亲角,为38岁的女儿相亲找对象。

大爷的女儿,浙江大学毕业,双硕士,注册会计师,澳洲留学并取得绿卡,现常驻上海,年薪30万。

这么优秀的女儿,大爷却发自内心地发愁,他说:“女儿读书好,以前还挺高兴,可早几年,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没成家,总是块心病。”

在相亲角,大爷不敢写女儿的真实学历,只说女儿本科毕业。

因为,在相亲市场,高学历女性,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一个“物种”。

而大爷似乎也深深地认同:把女儿培养得如此优秀,却忽略了“待嫁”这一因素,现在要摆地摊、隐瞒学历为女儿来相亲,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面对老大年纪找不到(或许是不找)人生伴侣的女儿,大爷对外隐瞒学历,帮孩子找对象,对内使出杀手锏,告诉女儿:“再不找好对象,就别回家过年。”

大爷的事,让人不禁感慨: 这届父母,真是为孩子鞠躬尽瘁,操碎了心:女儿不优秀,怕她将来难以在社会立足,女儿优秀,又害怕她将来嫁不出去。

看到这里,不禁左右为难起来:家有女儿,到底怎么养才好呢?

2

好父母,不应为女儿设限

这个时代,重男轻女的现象已不那么普遍,但,女孩成长的各个阶段,似乎还总有无形的制式的标签,为她们做出各种“正确示范”:

你是女孩,不应该怎样;

女生到高中阶段,就是学不过男生;

女孩子,有份稳定的职业,将来能顾孩子顾家,多好;

作为一个女孩子,老大年龄不结婚,事业那么好又有什么用?

......

这样的固有认知,让女孩在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邻居家女儿,从小喜欢打篮球。

但邻居女主人总是说:“女孩子,应该学个舞蹈、钢琴什么的。天天抱着个篮球玩,哪有一点女孩样子!”

女孩毕业后,想开一家培训班,教小朋友们打篮球。但这个想法被父母无情地否定了。

父母觉得:开培训班不稳定,不靠谱,再说,谁会跟一个女孩学篮球!

最后,女孩父母以“老师工作更稳定”为理由,把她塞进了一家小学做老师。

有次,女孩很困惑地向我倾诉:“姐姐,我觉得人生特别迷茫。我十分不喜欢老师的工作,因为缺乏热情,恐怕也很难做出成绩。唉,喜欢的工作不能做,只能混日子。”

按“定义”养大的女孩,活在别人定制的框架里,难以舒展手脚、释放自己真正的能量和热情。

知乎有个话题:一个女生该有哪些优秀习惯?

高赞回答这样说:“不因自己身为女生而自我设限,这绝对算是一种优秀的思维习惯。”

深以为然。

做为父母,不以偏见和刻板印象养女,才能让女孩愿意展现自己的光芒和能力,勇敢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大胆做独立、自由的自己。

3

父母的支持,

是孩子摆脱世俗眼光的关键

上海师范大学的付楠,博士毕业前,被男友分手。

原因是,前男友不理解付楠读博的选择,按世俗的眼光,他希望付楠留在一个比较安稳的小环境里。

好在,付楠的父母很开明。

面对镜头,付楠母亲骄傲地说:

“我们很高兴,女儿没负我们的希望。希望女儿不要受世俗观念影响,有魅力的女人,是由性格、气质、知识铸就的,有魅力的女人,永远不愁嫁。”

有魅力的女人,永远不愁嫁!

这样的话语从父母嘴里说出来,是对女儿莫大的支持和鼓舞,是她们拿起盾牌,像世人展示自己力量的武器。

每个人,都需要能量支持体,成长阶段的孩子更是。

因为他们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父母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不但能为孩子树立正确三观,还是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精神养料。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爸爸发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为了让女儿们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摆脱早早嫁人、生子、洗衣做饭的命运,他开始训练女儿们学习摔跤。

图片来源:电影《摔跤吧爸爸》

在那个闭塞的印度小村落,女孩子学摔跤,是让人嘲笑、看不起的。

但爸爸鼓励女儿们无惧世俗眼光,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告诉人们: 女孩,也能拥有自己的荣耀人生,女孩,也可以撑起半边天。

图片来源:电影《摔跤吧爸爸》

这样的爸爸,让女儿骄傲,更让女儿自豪。

王小波曾在《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中写到:

“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子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

作为父母,我们唯有帮女儿抵御偏见、告诉她们无畏世俗眼光,她们才敢按自己的想法,努力长成一个独立、有能力的女性。

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孩,面对生活,才能更从容,面对人生,才有更多选择权。

而我,只想大声告诉女儿: 高学历、高能力,从来就和幸福不冲突,勇敢追求你想要的一切,爸妈永远支持你!

4

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

给她选择的自由

前几天,科学家颜宁做客《开讲啦》。

作为清华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博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31岁的颜宁,直接被聘为清华大学正教授,37岁时,她带领团队攻克困扰结构生物学界半个世纪的难题。

站在台上,即便不开口,颜宁就已经光芒已经四射。

颜宁坦言,能有今天的成绩,全要归功于父母,他们对自己,真的只有两个要求: 一个健康,二是开心。

曾有人问过颜宁:为什么不结婚、不生子?颜宁霸气回应:“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

无疑,不按定义而活的颜宁,是独立的、自由的、荣耀的,她有选择生活权利,更有选择生活的能力,而她现在的生活,不过是在多选题中做了单选而已。

而这,真要归功于颜宁父母对她的培养:培养她有选择的能力,又给她做选择的自由。

这样的颜宁,是幸福的,更是让无数中国孩子羡慕的。

每个父母都该思考:女儿的人生,你是想要她独自、自由、拥有更多选择权?

还是希望她迫不得已,只能按世俗观念,过上千百年来女人只能作为从属地位的生活?

答案不言而喻。

世俗的眼光,满足的是旁人的审美,而支持女儿活出广阔的人生,才给了她真正自由和底气。

养育孩子,最稳妥的幸福路是: 不定义他们,遵从他们内心的选择,孩子才会更成功,更幸福。

丰子恺在《不宠无惊过一生》里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甚好。”

每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生活的最高期望,不过如此吧。

而养育孩子的最高境界,不过是: 让他们有选择生活的能力,给他们选择生活的自由。

父母只需鼓励孩子:抛开别人的说道,无惧世俗的眼光。

努力成为那个无可替代的人,并且拥有改变自己来的力量。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更幸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