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立足于搭建工业互联网的合作与促进平台,聚集工业界和信息通信界的中坚力量及相关机构,服务企业,支撑政府决策,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此账号用于发布联盟相关成果、专家观点及最新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全国政协委员余晓晖:数字技术创新驱动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 公众号  ·  · 2025-03-13 11: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数字技术是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数字技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内生动力。”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在各行各业加速渗透。

从投入端看,实体经济中数字技术投入占比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数字技术的中间使用比重为7.05%,同比提升0.27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提升了1.04个百分点。从产出端看,数字技术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2023年,数字技术投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我国经济增长12.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余晓晖认为,当前,数据要素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赋能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加速显现,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改进、供应链产业链韧性、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重构成效突出,并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相结合,正推动从科学发现到生产力进步的重大变革。

在余晓晖看来,产业转型升级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重要载体。数字技术通过赋能劳动者和劳动资料,推动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创新范式变革为新质生产力打造核心要素。一是线性创新转向网络化创新。数字技术推动创新合作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打破了产业边界和时空限制,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和强互动的特征。二是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海量个体将分布式的价值创造活动聚集到网络空间,“众创”“众包”“众扶”等创新模式持续形成。三是“大数据+大计算+大模型”的AI4S新范式有助于加快科学发现速度、推动多领域应用实践、提高科学研究的速度和准确性,目前在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

“新形势、新背景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持续提升,有力支撑我国经济发展效率改善。”余晓晖表示。根据中国信通院的初步测算,2024年,我国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达到22.5%,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中占比超过五成,成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核心标志。

余晓晖建议,进一步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创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带动作用,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加快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一是“补短板”,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强化自主创新,着力突破数字领域关键基础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久久为功打破制约瓶颈。二是“锻长板”,加强网络通信、消费电子、自动驾驶等领域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突破,加大强链延链补链推进力度,巩固和提升竞争优势。三是“树新板”,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前沿创新,加大原创性突破,充分发挥场景优势、数据潜能和工程化能力,巩固和提升大模型等技术产业优势,做大“人工智能+”,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生产力提升,并推进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突破。开展未来产业布局,加快6G、价值互联网(web3.0)、卫星互联网、未来网络、先进计算、具身智能、低空装备、量子信息等新技术研发,在新领域抢占先手优势。

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一是发挥我国信息通信业在电信运营、通信制造、消费电子、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创新等领域的综合优势和协同能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产业。二是巩固提升我国数字产品研发、制造和供应链优势,加快数字产品嵌入人工智能属性,推动AI电脑/手机、具身智能等创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全球品牌力和竞争力,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三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软件和服务结合,塑造智能化数字服务的全球优势。四是培育和支持一批具有国际引领力的生态主导性企业,鼓励其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和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扶持和打造技术领先性创业团队;发挥产品和服务综合能力,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推进我国数字产业“生态出海”。

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实施“点、线、面”突破。“点”上,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分层次、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培育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形成示范引领。“线”上,分行业研究形成转型方案,研制重点行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及转型要素清单,体系化培育面向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商,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一链一策”开展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面”上,推动重点集群和园区数字化转型,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规模化部署,形成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打造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构建数据驱动的园区产业发展新体系。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通用大模型在工业领域部署,发展工业细分领域大模型,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制造业龙头企业“结对子”,形成赋能联合体,加快大模型在工业场景落地应用。三是做好中小企业转型保障。高质量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丰富“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提升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强化产业数据生态体系建设。一是构建高质量行业数据集与模型库。面向重点行业,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产业主体共享汇聚研发、生产、应用等全链数据,加快构建以场景为驱动的高质量数据集与行业机理模型库。二是推动产业数据流通利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联合构建工业和产业数据空间,推动数据规模化流通利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共享流通与融合应用,释放数据价值潜能。三是以产业数据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结合场景应用和行业机理,将产业数据资源深入融入大模型性能提升和技术迭代,推进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突破,将数据潜能转化为国家数据优势的同时打造国家智能优势。

数字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通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我国将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的创新潜能,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壮大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十五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中国在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来源:中国工业报

推荐文章

· 元宵福利来了!2024AII成果大礼包正在派送中
· 总结2024,奔向AII十年之约
· 关于征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2025年明星测试床的通知
· 工业边缘计算标准再添新篇章 助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 重磅——工业互联网首个TSN与5G融合技术标准发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