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致力于打造为兰州大学师生服务的线上平台,做有温度的校园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专访物理学院优秀毕业生刘瑞泽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5-04-08 22: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物简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瑞泽

2021 级本科生

刘瑞泽,中共党员,山东济宁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以综合排名专业第一推免至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发表一篇EI会议论文(一作)。曾获全国大学生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甘肃省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兰州大学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华为奖学金、小米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一等奖学金、兰州大学勤奋进取奖学金、甘肃省优秀毕业生、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兰州大学学生标兵、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兰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兰州大学“好作业好笔记”等奖项20余项。



人物故事















少年何妨梦摘星

敢挽桑弓射玉衡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第三代半导体成为了两会的关键词之一。国内芯片产业正面临“卡脖子”难题,除了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EDA、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都受到密切关注,国家对于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突破需求日益迫切。


2021年6月,刘瑞泽结束高考, 了解到国家在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的他希望能为国产芯片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合考量下,他最终选择了兰州大学物理学院,并在大一时就定下了未来选择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路。“兰州大学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学科实力,也有着西北地区独特的校园文化和风景。加上我很喜欢物理学,尤其对电路很感兴趣。兰州大学是我综合考量后毅然决然的选择。”刘瑞泽说。


从踏入兰州大学的第一步起,刘瑞泽就给自己的本科阶段定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要在兰大闯出自己的舞台”。 对于大学时代,他希望在兼顾学业的同时,探索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



“在大一开始时,我把重心放在了探索大学多面性上,大一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学生工作、文体活动等,让自己去了解、感受大学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刘瑞泽回忆,“大二、大三的时候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科研竞赛中,这也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非常充实、难忘的经历。那段时间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学习,加班熬夜是常态, 在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正反馈前,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迷茫无助。”


“但是,我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段‘至暗’时光——百般努力却看不到成果与回报。那是深埋土壤的种子在孕育,是黎明前最深的夜色,这段日子称为‘扎根’。只有深深扎根,才能迎来破土而出的盛放。”从兰州大学创新创业实践联合会、兰州大学健身协会再到一张张优异专业课成绩单和一项项完结的科研竞赛课题,刘瑞泽的每一步都不偏不倚落在自己的规划里。



刘瑞泽习惯于先定下一个大目标,再把大目标的实现分割为每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然后专注于每一个当下,一步步去推进自己的计划。对于设定的目标,刘瑞泽从不轻易改变,只把时间花在执行任务、达成目标上。“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即便知道有时期许到头来会成为虚妄,但是在我看来只要足够坚定,就会有所成果。.


对于自己的这份规划与执着,刘瑞泽把它概括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他的理解里,“念念不忘”不是指一直焦虑或纠结最终结果如何,而是坚定目标、一步步落实规划。“我相信,只要坚定的做好每一个当下,一步一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至于结果,静待花开就好。”


海德格尔说:“前行不息,无须质疑或退避。”坚持前行是很多能够有所成就者的共性所在。为了完成“要闯出自己的王者时代”这一目标,他用了四年去践行。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在掌握好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刘瑞泽也兼顾着自己的科研与竞赛训练。


在大二学年,他主动联系了物理学院的李颖弢教授,表达自己对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瑞泽能够跟随兰大和国科大的联培组会学习。 “那段时间对我夯实电路基础知识非常关键。当时组会中都是‘研0’的学长,一开始对我来说跟上他们的节奏很难,我只能用空余时间弄懂每次组会留下的问题,并提前学习模拟集成电路知识。 从旁听生身份到开始参与讨论,再到主讲章节内容并获得老师的表扬。 那一刻我觉得过程中的所有努力都是如此的美好。”


这个过程让他更充分的了解了电路结构的丰富和有趣,提早学习了模集知识,并设计仿真了二级运放、带隙基准等基础电路。为后来的电路专业课学习以及个人的电路设计能力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刘瑞泽还参与了多次科研训练和竞赛项目。 主持了《基于FPGA的H.265视频编解码》《基于comsol研究磁流体在可变磁场下的运动》《AI相控阵列声源定位系统设计》等项目。他作为队长参加高教社杯数学建模国赛,完成对定日镜场的机理建模与优化设计,相关成果发表在EI会议论文中。


在本科期间参与的几次专业竞赛拥有相似的赛制、赛程,共同点都是从赛题的给出到正式的作品提交仅有短短几天时间,对参赛者的学习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这些比赛里,刘瑞泽与队友互相鼓励、互相配合, 通宵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和软件操作,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着手实践,尽全力在截止日期提交出更完善的作品。一次又一次的经历让他清晰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每一次的比赛都比上一次的比赛更加冷静、乐观。



从一开始接触科研竞赛的焦虑无措,到现在能够在拿到课题时就有一个清晰的流程框架,刘瑞泽把每一次科研训练都当作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不断地汲取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现在的他在做项目时已经称得上游刃有余,从调研查阅文献,确定项目指标,对比总结文献的差异与创新点,再确定研究的架构,计算各个参数值,进行设计调试,仿真再次优化…… “科研的意义并不是在某一刻突然显现出来的,科研的意义是你不断遇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成长与历练。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漫长积累的过程。” 刘瑞泽说。


加缪说:“我知道海的存在,所以我能够在这个枯燥乏味的时代活下来。”目标、或者理想,他们存在的意义不是作为人在白日空闲时的妄想,而是作为沙漠尽头的绿洲、大海边缘的灯塔,引导人迈过当下的“枯燥”,向着前路实实在在地前行。




“萃英山”比“黄河水”更动人




在兰州的四年间,这座滔滔黄河奔涌而过的城市给刘瑞泽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我感受过‘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壮丽豪迈,也登上过兰山俯瞰美过曼哈顿的夜景,尽管兰州有着这样独特的自然风光、豪迈的西北风情,但兰州大学这座矗立兰州百年的学校才是构成我有关兰州印象的主体。”刘瑞泽说。“萃英山下好读书”这句话成为他本科期间最深刻的体验,在整个大学期间,图书馆和宿舍一楼的自习室是他除了教学楼外最常去的地方。在萃英山下的学习时光,给了他一种亲切、厚重、踏实的感觉, 在这里,他把学习、‘充电’当作自己生活的日常。 兰大让他填报志愿时许下的理想踏实落地,见证他的奋斗也目送他的前行。



如今,他即将去往南京大学继续践行他的梦想。传感器电子、信号与信息处理、模拟IC设计成为了他未来的探索方向。 “选择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向是因为热爱, 传感器电子、信号与信息处理是我感兴趣的方向,目前脑机接口领域深深吸引着我,我希望未来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刘瑞泽期待着继续探索新的设计方法理念,也对顺利渡过研究生阶段,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抱有信心。



+ + + + + + + + + + +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这是刘瑞泽应对学习、生活的态度。


刘瑞泽的大学生活是“步步为营”的,他将自己的的梦想变成科学、精细的计划,并以过人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执行计划,达成目标。他的“王者时代”并不是“闯”出来的,而是他坚持目标、坚定前行的必然结果。


云程发轫征万里,踵事增华续新章。相信在未来,他依旧能保持对行业,对专业的热情,保持这股执着的精神,发扬兰大“独树一帜,自强不息”的校训,潜心悟道,格物致知,精益求精,继续完成自己的目标清单。


+ + + + +




*内容来源于 “润物有声”网络文化工作室

文字 | 缪梦倪

校对|刘一冉

审核|丁家雪 薛莲

主编|常桐





榜样力量 | “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专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陆万理


人生不畏惧从头再来——专访物理学院优秀毕业生邹嘉良


图片

从那天起,我们开始为淡淡的友谊干杯…




向下滑动查看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