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第三代半导体成为了两会的关键词之一。国内芯片产业正面临“卡脖子”难题,除了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EDA、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都受到密切关注,国家对于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突破需求日益迫切。
2021年6月,刘瑞泽结束高考,
了解到国家在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的他希望能为国产芯片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合考量下,他最终选择了兰州大学物理学院,并在大一时就定下了未来选择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路。“兰州大学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学科实力,也有着西北地区独特的校园文化和风景。加上我很喜欢物理学,尤其对电路很感兴趣。兰州大学是我综合考量后毅然决然的选择。”刘瑞泽说。
从踏入兰州大学的第一步起,刘瑞泽就给自己的本科阶段定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要在兰大闯出自己的舞台”。
对于大学时代,他希望在兼顾学业的同时,探索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
“在大一开始时,我把重心放在了探索大学多面性上,大一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学生工作、文体活动等,让自己去了解、感受大学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刘瑞泽回忆,“大二、大三的时候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科研竞赛中,这也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非常充实、难忘的经历。那段时间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学习,加班熬夜是常态,
在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正反馈前,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迷茫无助。”
“但是,我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段‘至暗’时光——百般努力却看不到成果与回报。那是深埋土壤的种子在孕育,是黎明前最深的夜色,这段日子称为‘扎根’。只有深深扎根,才能迎来破土而出的盛放。”从兰州大学创新创业实践联合会、兰州大学健身协会再到一张张优异专业课成绩单和一项项完结的科研竞赛课题,刘瑞泽的每一步都不偏不倚落在自己的规划里。
刘瑞泽习惯于先定下一个大目标,再把大目标的实现分割为每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然后专注于每一个当下,一步步去推进自己的计划。对于设定的目标,刘瑞泽从不轻易改变,只把时间花在执行任务、达成目标上。“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即便知道有时期许到头来会成为虚妄,但是在我看来只要足够坚定,就会有所成果。.
”
对于自己的这份规划与执着,刘瑞泽把它概括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他的理解里,“念念不忘”不是指一直焦虑或纠结最终结果如何,而是坚定目标、一步步落实规划。“我相信,只要坚定的做好每一个当下,一步一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至于结果,静待花开就好。”
海德格尔说:“前行不息,无须质疑或退避。”坚持前行是很多能够有所成就者的共性所在。为了完成“要闯出自己的王者时代”这一目标,他用了四年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