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早上一进办公室,我就听见王护士长拿着手机在破口大骂。
通常,能让王护士长暴跳如雷的事情只有两种,一是有人表达了对于像她这样单身都市丽人的歧视,二是有人伤害了她作为贫民窟女孩的尊严。
果然不出我所料,这次触怒王护士长的是一条宜家家居的广告。
广告中,一对年过半百的中国父母对满目愁容的女儿吼道:
“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
于是,孝顺的女儿以极快的速度领回了一位男朋友,而二老也以极快的速度拾掇了一个宜家样板间般的新房出来。
整个广告可以总结为两个字:瞎拍。
宜家会推出这样一支逼婚广告,可以说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跟宜家一贯宣称的品牌价值观背道而驰。
2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最近国际大牌在中国的广告多呈现出一种非常变态的趋势。在国外以三观正著称的品牌,进入内地都摇身一变,成了六六独家定制的家庭伦理撕X剧,内容不外乎为了父母而传宗接代的老一套。
前有奥迪二手车广告里在婚礼上检查新娘容貌的婆婆,后有宜家“中国定制版”逼婚广告。据说,博彩公司已经开出盘口,无印良品冠名赞助《爸爸去哪儿6》的赔率一路走低。民心所向,可见一斑。
我本人一直非常关注宜家这个品牌。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宜家是成年人的乐高。”此言差矣,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宜家是穷人的乐高。”
制备西二旗一套50平米开间所需要的所有宜家家具加起来,还买不了《蜘蛛侠:归家》里彼得·帕克手里一个4999元人民币的乐高死星。小时候买不起乐高的贫民窟少年们,总有一天会在出租房里对着一地的螺丝,满足自己动手组装理想家园的愿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主打人人都买得起的“民主设计”一直是宜家的立身之本,它试图向消费者传达这样一种价值观:就算囊中羞涩,也可以过上独立自主、充满设计感和尊严的生活,而不用随波逐流,为了他人的看法而屈就自己的一生。
日子说到底是给自己过的。
可以说,正是底层贫民兄弟们将宜家抬进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名录,而宜家广告却反手甩了自己长期以来树立的品牌形象狠狠一巴掌,令人不由深思,逼婚广告之后,宜家的下一步是不是推出蕾丝空调罩和电视墙系列。
这种忘本,令人寒心。
3
针对宜家逼婚广告,有网友提出建议,宜家广告的正确套路应该是:面对父母逼婚,女儿直接离家出走,自己租房,很快布置出一套宜家样板间,从而证明自己不结婚也可以过的幸福。
这个思路倒是没什么问题。从古至今,广告的主要制作策略就是营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模板,为消费者创造需求,从而扩大销路。
然而,这种套路太初级了, 宜家作为世界500强企业,高瞻远瞩,如果真拍出了这么浅显的广告,到时候读者又要骂它“消费主义”,那它怎么办,对不对?
所以我认为,宜家采取了一种非常聪明的创意思路,让广告表面上看起来是在逼婚,实际上是想要激怒消费者,让大家看完广告之后,群情激奋,拍案而起,夺门而出,立刻在五环外租一套不带厨房的开间,打造出一间不与世俗尤其是父母亲戚同流合污的样板间,来证明自己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不需要结婚也可以过的很幸福。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然而,当你从宜家扛回20个薄荷绿的拉斯克手推车和一堆比衣服更难收拾的亚克力收纳盒,准备开始脱离父母的独居新生活时,宜家的真正目的就达到了。用激将法广告反其道而行之,让观众出于愤怒而进行消费,可以说是世界广告史上里程碑式的营销案例。
宜家之所以敢于壮士断腕,是因为对市场足够了解:除了宜家,你的确买不起任何家具。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我看非宜家莫属。
下面是一个捐款二维码,您投入的每五毛钱,都将用于各种非正常研究和我们的艺术创作。如果您特别需要我们的治疗,请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详细描述您的病情与需求。幸运病友可获得被我们扎针的机会。
【消息一则】
中心信箱开放。如果你有任何非正常的信息或困惑,欢迎来信:[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内所有文章,皆为本中心研究成果。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要求。
本中心常年招聘助理研究员,回复【研究员】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