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华古玩网
网罗鉴藏知识,藏界趣闻,行业内幕,历史揭秘,文化知识等诸多内容。在趣味之中陶冶情操,是文化爱好者,古玩爱好者,资深收藏家的必备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华古玩网

史上灭绝得最冤的物种:被误认是杀羊贼,惨遭团灭

中华古玩网  · 公众号  · 古玩  · 2019-10-24 17:30

正文

点击蓝字↑中华古玩网,关注艺术信息!

《侏罗纪公园》大概算是我小时候接触的第一部科幻题材电影。


哈蒙德博士毕生愿望就是建造一个公园,一个以恐龙为主角的公园。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


在第一只恐龙复生成功后,科学家们用同样的方法复生了其他种类的恐龙,哈蒙德博士也如愿以偿,在努布拉岛建立了一个恐龙公园。


也就是“侏罗纪公园”。



时至今日我仍觉得用遗传基因将已经灭绝的动物复生,是一件疯狂而又神奇的事情,不得不感叹一下迈克尔·克莱顿的脑洞足够大。


如果这项技术真的可以成真,或许选择先复生哪种灭绝动物,就够科学家们头疼一阵子的了。


实际上,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早就开始研究这项技术了,他们想要复生的,是一种叫“袋狼”的动物。


袋狼,又名塔斯马尼亚虎。


虽然名字里有狼有虎,但是它既不属于犬科,也不属于猫科,它不同于北半球现存的任何一种食肉动物。


它们有专门的“袋狼科”,树袋熊、袋獾和袋鼠,勉强可以算的上是袋狼的“亲戚”。


和其他的有袋动物一样,袋狼妈妈也有育儿袋,在小袋狼刚出生还未发育完全的时候,就在妈妈的育儿袋里度过。


袋狼曾经是留存到现代的最大的有袋类食肉动物。


它们分布于几内亚热带雨林和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具有着超强的耐力,所以尽管相比之下很瘦小,却可以捕获比它们自身大很多的猎物。


因为把猎物“耗死”,是它们的专长。


一场激烈的追逐过后,精疲力尽的猎物倒在眼前,袋狼从容不迫的上前,用尖利的牙齿咬破它的喉咙。


袋狼有强有力的下颚,能够迅速令猎物因窒息、失血或脊柱断裂而死亡。


他们仿佛是整个草原上的王者。


然而在19世纪初,西方移民大量涌入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袋狼渐渐在其他地方消失,只剩下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成为了袋狼最后的家园。


袋狼是斯塔马尼亚岛的象征,为了纪念它们,设计师们把袋狼当做一种元素,设计进了斯塔马尼亚州的州徽上。


对于袋狼的灭绝,研究学家们也是众说纷纭。


流传得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欧洲殖民者的残忍捕杀。


因为大量移民的涌入,原本袋狼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猎物被人类捕杀,畜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最终矛盾的爆发。


猎物减少,食不果腹的袋狼选择了铤而走险,偷盗牧场主的牧羊和家禽。


家禽死亡,愤怒的牧场主用猎枪和毒药对付袋狼,认为袋狼的存在会使得畜牧业无法继续下去。


甚至有人四处散播消息,说袋狼是专门袭击羊群的“杀羊魔”,是邪恶的存在。


但实际上,袋狼偷盗的牧羊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偷盗者是澳洲野犬。


1888年,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政府还颁布了一条法令,也是这条法令,加剧了袋狼灭绝的进程。


为了悬赏奖励捕杀袋狼多的人,每打死一只袋狼,政府奖励100马克。


于是,袋狼一批又一批的倒在了猎人的猎枪之下,根据官方记载,从1888年到1914年被杀死的袋狼就达12268只。


但是袋狼的死亡并没有出现像人们最初预期的,畜牧业的蓬勃发展,没有了天敌,牧羊和家禽大量繁殖,很快就把草原上的草吃光了。


过度的捕杀使得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一度一蹶不振。


1933年,一个叫埃利亚斯·丘吉尔的猎人,把他之前捕获的一只袋狼卖给了霍巴特的博马里斯动物园。


园方给这只袋狼取名为“本杰明”。


与其说是豢养,不如说本杰明是被囚禁在了这个动物园里,它的四周除了水泥墙,就是铁丝网。


在仅存的几段影像中,本杰明总是在铁丝网前凝望。


有时候也会伸出爪子扒拉几下,但是都是徒劳。


1936年,塔斯马尼亚岛上已经没有任何袋狼的踪迹了,其实不仅是塔斯马尼亚岛,澳大利亚,甚至是全球都再没有发现第二只袋狼。


本杰明成了唯一一只尚存的袋狼。


政府终于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将袋狼列入了保护动物的名单,还颁发“打死一只袋狼罚款2000马克”这样的法令。


只是为时已晚。


1936年9月7日,因为饲养员的疏忽,忘记打开观赏区通往兽舍的大门,正值盛夏,整个观赏区都没有一块可以遮蔽的树荫。


本杰明因为暴晒死亡。


至此,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2300万年的袋狼灭绝了。


在这之后,仍旧不断的有人声称目击到了野生袋狼,但最后都被证实是不实消息。


1967年,有人在山洞中发现了腐烂的袋狼尸体,但是这是否是新鲜尸体还是多年前留下的干尸,科学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1999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着手研究从袋狼标本中抽取出遗传基因的可能性。


2002年,研究小组宣布袋狼DNA酶复制成功,从库存标本瓶中浸泡着的一只袋狼幼崽体内细胞中成功提取了克隆所需的DNA。


然而到了2009年2月,研究小组被困于现有的技术,不得不终止了克隆袋狼的项目。


随着近年来DNA检测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通过对博物馆中袋狼的标本进行取样、研究,发现早在7万年以前,即人类抵达澳洲大陆之前,袋狼的遗传多样性就已开始下降。


他们认为环境因素也有可能是导致袋狼灭绝的重要原因。


然而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袋狼的灭绝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事情,总喜欢和我们对着干!比如:


  • 等公车太久没来,你刚叫上滴滴,公车就来了;

  • 东西放在家里很久派不上用场,决定丢掉;但一丢,它的作用就来了;

  • 在超市里结帐,总觉得另一排队的比较快;等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的结账速度赶得上劳斯莱斯;

  • 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达,却还要等;迟到,会议照常开而你迟到了;

  • 当你去逛街游玩,在街上越是不想看到谁,往往越容易遇见TA;

  • ......


这些无处不在左右你生活的心理学秘密别怀疑,其实这是“墨菲定律”搞的鬼!



墨菲定律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 ,上至飞机大炮,下至日常鸡毛蒜皮,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 为什么两件商品摆在一起,一个100元,一件988元,988元的反而畅销?

  • 为什么算命先生有时说的很准?莫非他们未卜先知?

  • 为什么有人持续悲观?有人好事连连?

  • 如果毫不费力的获得,为何大多数人不会珍惜?

  • 为什么我们会爱屋及乌?

  • 抱怨会传染?殃及他人?


推荐《墨菲定律》,那些无处不在左右你生活的心理学秘密别怀疑,这本书真的可以解释一切!



世间万物虽幻化千姿、穷尽万象,但万变不离其宗 。如果你能参透其中的奥秘,掌握其中的要义,并能灵活机动地运用,那么你将不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抓住事物的本质。



《墨菲定律》并不是一个定律的延伸,而是众多定律规律的合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本套书精选了上百个贴近生活的定律、法则,这些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



这些定律包括了 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多个方面 ,《墨菲定律》对其逐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力求让其成为人们很好的 思想磨刀石和行为指南针。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Murphy)提出的。


主要内容: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这条定律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了墨菲定律就相当于拿到了成功的钥匙。 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它会让我们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智慧。看过的人都对它评价很高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在事前就应该尽可能想得周到与全面,对出现的问题, 要善于应对和总结而是不是掩盖,这更有利于我们走向成功!



世界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