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数 |
第
3513
期
近日,
万辰集团
旗下首家
来优品省钱超市
落地合肥。开业当天,来优品省钱超市打出全场商品8.2折的优惠,20余台收银机一同开工。现场人满为患,一度出现排队限流进店的情况。
图片来源:来优品品牌零食
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量贩零食行业内部掀起了一阵转型浪潮。其中,折扣超市成为众多量贩平台的发展标的,众多头部平台也纷纷加码这一赛道。来优品省钱超市本次开业,使得折扣超市这一赛道更加火热。
截至发稿前,万辰集团都还没有公开省钱超市这一新业态的加盟政策。
但是无论从店型还是品类上来看,以来优品省钱超市为代表的折扣超市,都将会是一门
“大”生意
。
相较于好想来品牌零食150㎡的标准店面积,新开业的来优品省钱超市总面积约300平方米。
其
品类及SKU数量
也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增加了酒水冻品、短保烘焙、米面粮油、日化用品、咖啡烤肠、鲜卤食品等品类,SKU数量从1800+扩充至约3000+。
在陈列上,来优品省钱超市在原有的货架和冷藏柜基础上,增加了冻品柜以及风幕柜。在收银台处,也设置了烤肠机、蛋挞机以及咖啡机,用于消费者引流以及补充消费。
除了没有烟草、生鲜为定量引流品外,来优品省钱超市更像是
便利店+商超
的集合体。其价格也延续量贩零食的风格,相比传统渠道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
对比其他折扣超市来看,来优品省钱超市的
子品类数量庞大
。
每个子品类下的SKU数量较少,这使得门店能在有限的面积内,进行更多的品类陈列。
除了咖啡、烤肠、蛋挞等现制品,来优品省钱超市还有着定制卤味以及宠物食品,还为前段时间流量火爆的“大”零食设置了专区。充足的产品品类能够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从而保证购物体验,提升消费者进店率。
因此,折扣超市是一个比量贩零食更
“大”
的生意,有着更多的机遇与市场空间。但对于亟待转型的平台们来说,面积扩大、品类增多带来的,不只是选品和运营的压力。来优品省钱超市为了本次新店开业,提前两个月在河南地区好想来品牌零食门店进行了试点,可以说本次开业火爆也是一场阶段性的胜利。
不只是转型
在开业前的万辰集团来优品省钱超市发布会上,万辰集团来优品团队也明确了对于省钱超市的新构想。
在开业前的万辰集团来优品省钱超市发布会上,万辰集团来优品团队也明确了对于省钱超市的新构想。
来优品品牌创始人周鹏
表明:新的经济形势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回归产品,而加盟商的需求是
“少投多赚,持续盈利”
,现在还有着80%的大众市场空白需要满足。
来优品品牌创始人周鹏
在发布会上,针对省钱超市试点门店的情况,
来优品河南省区总经理倪尔艳
表示河南省钱超市实验店有三个方面的增长:
首先是
间接流量
的提升与
全时段客流
的增加,门店连带率及复购率都有所提升;
其次是业绩的直接增量提升,品类扩充与客流增加让门店既有人气又有业绩;
最后是员工及加盟商士气的提升,在内卷严重的市场环境下提振了士气。
而在供应链端,来优品省钱超市也确定了三大重点模块的布局:
零食
为基础核心,
民生产品
为磁石品类,
自有品牌
开发为重点战略。
本次来优品省钱超市新店,推出了6款自有品牌日化洗护产品。
在门店内,
“三省三不省”
的零售哲学标语极为显眼:省钱、省心、省时,不省食品安全、不省产品品质、不省购物体验。对于来优品而言,省钱超市的推出不是转型,而是一次对量贩零食业态的升级,是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成功探索。
目前,已有多家头部平台选择发展折扣超市业态。其中,赵一鸣零食推出3.0模式,爱零食也推出了硬折扣超市业态,而较早入局的零食有鸣更是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开出了1000家批发超市。随着玩家们的不断涌入,
差异化竞争
也成为折扣超市业态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去年11月,零食有鸣批发超市在零食有鸣成都机器人智能总仓内开启了抖音直播首秀,2天直播GMV总额高达508万元。
随后,零食有鸣又以
“零食有鸣批发超市年货节”
为主题,陆续开启了多场直播,零食有鸣批发超市入驻抖音的门店数超400家。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零食有鸣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实现了为线下门店的赋能。
即时零售
也是折扣超市拓展增量的一大方向,云南昆明的快乐厨师通过加码即时零售,实现了与其他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在快乐厨师的前置仓门店内,有着充电宝、数据线等可以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的产品。
区域折扣超市通过差异化融合即时零售业态,能够建立起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零食很能嗨
创始人周
宇告诉食业家,折扣超市并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业态,平台转型也是很简单的事。
因此,转型折扣超市虽然是一大机遇,但并不是万能的选择。
市场环境不变化,平台战略不改变,仅凭借折扣超市转型无法扭转大局。
2025年折扣超市的热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一业态也将从探索阶段进入发展上升期,行业间的竞争也将提升至新的维度。
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与
品牌差异化打造
将会成为平台的竞争优势,而补贴与“价格战”的效能将进一步弱化。
折扣超市这一升级后的“大”生意,或许离零售的本质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