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家哥的小黑屋
互联网公司的野望,线下零售的忧虑,商业地产的彷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上个公厕,夫妻接连感染此病毒!紧急提醒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明起预约!这笔钱别忘了领 ·  3 天前  
湖北经视  ·  刘诗诗、吴奇隆,突传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家哥的小黑屋

放了一年鸽子的金融入门书单,12000字分享给大家

家哥的小黑屋  · 公众号  ·  · 2021-04-21 18:11

正文


大家久等了,鸽了一年的金融入门书单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老实说我不太想把书单做成流水账,劈头盖脸几十本书就扔过来了。


所以 过去一年也是边看书边思考,到底如何才是一个让大家了解好书同时帮助学习知识的书单


一个完整的书单应该包括“结构”、“分类”、“阅读方法”、“适合人群”,这次写的内容比较多 最后一部分还加入了如何评价别人推荐的书籍,不敢说“授人以渔”,只是我读书这些年的一些小技巧。


下面是目录:

1金融需要几大类的书籍,分哪三个深度?

2经济类书籍推荐;

3公司类书籍推荐

4金融类书籍推荐;

5如何选择各类人给出来的书单?


在本文书单中,我会在各个章节中的标题下,先说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籍,适合谁读这些书籍,以及怎么读。


(本文比较长,12000字,阅读时间约半小时,可以先收藏着回来跳着看)


金融书籍怎么分类?


不多说,直接上表格:


金融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科,涉及多个行业、横跨小到具体产品大到宏观经济。

抽象一下,入门金融在4个领域需要有知识补充:数学、经济、公司、金融。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 我分成了3个档次,入门级、干货级、专业级。

一些“书单”推荐的时候经常把提升读者兴趣的,和比较干货的,甚至专业级书籍放在一起。


这就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真的是为了投资、为了工作,很多需要阅读的书籍都是相对深奥的,这个时候必然可读性不强 。对完全不熟悉金融的朋友来说,一本行为金融学扔过去,估计也就是看个简介了。


所以我对自己推荐的书籍进行了上面表格的分类,让大家可以了解:


  • 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 这本书是给什么基础的人看的


对想入门金融的人来说,“入门级”、“干货级”都算是行业入门过程中会用的。

如果只是想了解各知识和大概,当 做谈资、增加看待问题的视角 “入门级” 书籍已经够用。对于希望 下场投资或者指导工作 “干货级” 是更好的实操入门书。

备注1: 我个人的阅读和本文篇幅有限,所以在最后我会分享一个如何挑选各个书单的标准,过滤掉一些“拼凑”、“忽悠”的书单。

备注2: 我不会推荐数学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高中毕业的数学水平,加上统计学的一些知识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金融问题。

如果非让我推荐书的话……课本吧。(或者有好的数学读本,大家可以留言)


经济类书籍推荐


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活动对金融的各个主体(中介、企业、资本)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各类金融活动来说是重要的背景条件(投资、融资、交易),对金融产品来说是主要的价格影响因素之一。

当然如果是自己买基金、买股票,就更需要了解经济了。


2-1入门级经济学书籍


我推荐3本书,分别是3个写作逻辑,都是利用有趣的故事,让大家迅速理解经济学知识的畅销书。

不同点是他们分别按照:问题解读、故事串联、知识分类科普进行内容编排。

对经济完全没概念的朋友,阅读门槛极低;我也建议有经济学基础的朋友看看,思考知识和现实生活是如何结合的。


1)《牛奶可乐经济学》

经典畅销书,分1~4册。编写逻辑既不是从微观到宏观、也不是从浅入深,而是 每一章都是大众关心的“话题”。

比如专门聊能源环境的章节,比如聊政府作用的章节,又比如聊信息不对称的章节。

每一章节都会用大家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为什么牛奶是方盒子而可乐是原罐子?为什么电子产品旺季降价而旅游景区酒店旺季涨价?


和一般的书不同,这本书支持大家“跳着读” ,没有经济学知识的朋友可以先看看目录,遇到感兴趣的问题跳过去阅读。 第一遍通读过后,非常建议再读几遍,看看自己能否不按照书上的分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对有基础知识的朋友,我建议可以参考《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短文写作结构,自 己动笔 分析一下我们自己身边的经济学现象。

我在网络上最初写东西,也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以前我们阅读新闻可能看看就过去了,有了这种“输入——>输出”过程,很多点状的信息也就有了逻辑关系和深度理解。


(因为是一套4册,可以先买来第一册试试看)


2)《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经典畅销书,因为相对偏重于宏观经济,本书编写的逻辑并不是“散点式”写作。 用在一个小岛上发生的日常故事,来解释经济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各类现象。

妙就妙在经济体系虽然非常复杂,但是作者处理过程中都抽象为了在小岛上能够见到的各类元素。比如我常在知乎上写美元如何如何,如果不知道美元的历史或者不太有基础,可能就很难理解本质。

但是书里用“鱼”代表“美元”,阅读门槛一下子就低了。

这本书从头读到尾就好了,毕竟我们要先知道“货币”是怎么来的,才能够读懂“货币现象”和“货币政策”。


这本书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可以反复阅读的书籍,每次看到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经济市场大事件, 无法理解复杂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回来看看。


2020年是宏观经济大年,也建议大家趁着热乎劲,读书过后抬头看看“世界岛”到底发生了什么。


3) 经济学百科


这是一本阅读起来毫无难度的经济科普书,贵在覆盖的范围够大、图文插画介绍得够简单。

我建议完全没有基础的人可以买来一本作为科普读物和入门期间的工具书。

这本书是按照时间线:古代、工业革命早期、工业革命中期、战后、近现代进行编排的,很好地将历史故事和经济学知识进行了串联。


可能从专业角度说,这种编排似乎并不是最优的(类似宏观、微观),但是对普通阅读者来说,还是有一个低门槛的索引。小白朋友可以有时间的时候就翻看一下,科普是科普,但是专业性我看过以后非常到位。

DK是专门出科普以及百科全书类书籍的机构,我觉得吧, 如果愿意给孩子买一本了解经济的书籍,这个可能是最适合的 ——全彩对小朋友还真得是“杀伤力”够强。


2-2干货级经济学书籍

经济学干货类书籍很难分类,这个时候一般已经要涉及到具体分支了,我个人推荐的是对多数人都会有用的几本书。

如果有一些金融学基础知识,可以拿过来阅读一下。干货书籍一般具有双重属性:

  • 阅读价值;

  • 工具书价值;

阅读过程中我建议大家贴书签,方便日后查找。


1)《经济学300年》


分为上下册。

记录了过去300年(实际上300多年,毕竟这书不是今年初的)的重要经济学事件、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以及著名经济学理论。

阅读起来,门槛相对高,行文中会省略一些基础知识。不过因为串联是时间线,还是有明确的阅读线索。

我建议阅读的方法是——通读过后,时常拿起来读一读。

我们在日常新闻、视频、文章、网站上看到的内容,只要是耳熟能详的,这本书上的介绍都会更加专业、更加全面。

我日常也会写一些科普,也知道很多互联网内容会为了抓眼球忽略重要内容,甚至歪曲理解。

这本书推荐给认真希望了解经济学“BIG NAMES”的朋友们。

又或者平时需要文献线索的时候,这本书也是很好的索引工具。


2)《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大家可能也听说过股市里面都有“周期性行业”,时候到经济周期很大影响。

有经济学基础,想认真了解经济周期的朋友可以选择这本书。

一般干货级别的书籍主要目的是表达观点、理清内容,行文不像畅销书一样顾及“小白”的感受。 这本书好就好在——已经很顾及初学者感受了。

从经济周期的历史、到经济周期的成因、再到经济周期的表现,这本书有一个比较全面介绍。

后半部分主要是对现实的指导:如何解决经济周期带来的问题、如何通过经济周期投资。

如果对经济周期现象不是很了解,这本书就算了。

3)《涛动周期论》

我推荐这本书,有点私货——以前公司领导写的。


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老周在行业研究领域的执著,值得所有分析师学习。

事实上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行研报告”汇编,开头部分是介绍经济周期,后面是历年精选报告的整理。

它面向的读者是一些投资领域相关人士:有基础、知道经济周期概念,但是不清楚细节。

如果对券商行研报告感兴趣,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券商报告本人,可以拿来看看找找感觉。

这本书有意思的另一个地方是——就是指导投资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可能给企业家、决策者、监管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角。《涛动周期论》写作主要还是为了,如何从经济周期角度寻找投资机会。


公司类书籍推荐


公司是金融体系中核心参与主体,金融的需求离不开他们、金融产品离不开他们、金融的活动围绕他们。所以有必要理解公司是如何运作的,由其衍生的金融行为我们就能够有更深的理解。

我经常说投资者不能只盯着财务报表那些数字,这是一家公司的历史。

只有从企业如何运作、企业如何起步、成长、成熟、乃至衰落才能够对一家公司的未来有很好的预测。

对未来的理解,恰恰是金融的核心。


3-1入门级公司书籍


公司类书籍分类方法有很多,有按照行业来分的,但是我推荐的书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有按照组织结构分的(各个主要部门:人力法务财务、研发、运营运维、销售拓展),我觉得有些比较散乱。

所以我本次书单还是按照故事性出发,推荐几本书,让大家至少能够有很好的阅读感受。

另外一个考量因素是,我希望大家能阅读一些覆盖公司生命全周期的书籍。

歌功颂德写公司的很多,但是只有消失的企业,才有人坐下来认认真真、客观复盘。

1)《坏血》(Bad Blood)

写公司的书籍很多,但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从起家到迅速成为硅谷明星、从资本市场宠儿到被识破成“大骗局”——把一家企业从0到1,1到100,100再归零写得非常详细。

核心人物是被称为“女版乔布斯”的伊丽莎白·霍姆斯,从血液检验这个行业杀入硅谷,通过产品造假、数据造假、个人包装、忽悠让一个没有实质产品和业务能力的公司变成了估值接近百亿的硅谷明星。

本书详细介绍了研发端、运营端、生产端、渠道端、营销端、融资端伊丽莎白的操作方法,即使只是看故事,大胆而狡猾的操作都令人拍案。

对希望了解一家公司是如何运行的,也可以从本书中了解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门,是如何配合、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主体的。

当然,这本书中的操作手法并不是借鉴的重点,毕竟“女版乔布斯”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和错误的道德准则下经营公司,所以书中公司运行的原理和逻辑是重点。

对经营公司毫无概念的朋友来说,这本书另外一个亮点是作者,约翰·卡雷鲁是两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阅读体验相当不错,事实和逻辑清晰的同时,故事性极强。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是很多初创企业的口号,投资人朋友对这类企业经常会因为“朦胧”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本书值得读一读,帮助读者以后给明星初创公司“卸妆”。


2)《大败局》

《大败局》全套2册,推荐的理由和《坏血》类似,只不过吴晓波按照时间线梳理了中国商业史上的那些失败案例。

单一企业从成立、到辉煌、再失败的案例介绍无法事无巨细,但是好在“接地气”、好在企业都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

阅读的时候我倒是有个建议:

历史总是重复的,然而历史并不会简单的重复。 大家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今天中国的商业巨头,和历史上红极一时但是最终销声匿迹的巨头,有哪些类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如果是做投资的朋友,也许能够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我个人阅读之后的感受就是:放卫星、广告战、业务过于分散、创始人不和、疏于研发,这些抽象出来的错误, 从来没有消失在我们的身边。


3)《如果高中棒球队女子经理读了彼得·德鲁克》


这是一本有点小众的书,当然我指的是在国内。

棒球相比电竞、篮球、足球来说国内的受众小很多,但是在日本用棒球,特别是高中棒球队的故事来串联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理念是一个非常讨巧的,科普管理学的思路。

这本书据说曾经5秒钟卖出一本,除了嘴上说,日本市场把这本书翻译成漫画、动画和电影也说明了畅销书的底子和故事讲得非常不错。

故事讲得是一个日本高二女生进入棒球队,把一个零散不堪的鱼腩棒球队打造成强队的故事。


仔细想想棒球队也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组织”,这本书通过日常的故事将“组织”、“顾客”、“营销”、“人力资源”、“创新”进行了通俗易懂的植入。

当年我阅读,纯粹是因为在大学打了7年棒球,今天回过头来看的时候里面的管理学内容也相当专业。

我想这本书的门槛可能不是管理学概念,可能是大家要稍微了解下棒球……


3-2干货级公司书籍

很多人觉得干货类公司书籍阅读体验会差一些,其实不是。

干货类公司书籍阅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经营者,或者对企业经营感兴趣的分析师,他们一般都不是科班出身,或者说即使是科班出身,也不一定对复杂的公司经营达到了解每一个细节的程度。

这就像商学院一样,虽然也都是专业的老师,但是课程在理解上充分考虑了大家的吸收效率。

我推荐几本书,主要覆盖的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战略和营销、供应链、企业管理、财务。


1)《定位》(战略和营销)

除了介绍公司运作的各种故事,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几乎所有公司在经营时都会涉及的一件事情:

定位,小到产品定位、中到产品线定位、大到企业定位。

在定位过程中,一个公司的研发、营销、发展战略也随之得到确认。

定位这本书属于雅俗共赏,如果是没有基础的小白,可以通过阅读IBM、通用电气、伏特加、肥宅快乐水的定位故事了解产品为什么畅销、为什么另外一些产品默默无闻。

作者有两位,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都是美国顶尖的营销专家和战略专家,从他们的嘴里介绍品牌或公司的定位故事,都更接近市场的真实。相比很多把产品和公司诞生吹得神乎其神的某些畅销书,这本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非常强。

我也推荐有公司经营知识基础或者擅长做行业基本面分析的投资者把书中的理论应用到目前关心的领域。

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在品牌营销和公司战略上想看个大概其,先看看定位。


2)《柔韧》(供应链管理)

利益相关,这本书是我MIT上学时,有一个教授写的。

很多企业都离不开供应链,一件产品是如何从各种原材料形成最终产品的,看着简单实则非常复杂。

不仅是各个环节的意义,更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提升效率、防控风险。

这本书的门槛并不高,需要大家稍微了解一下供应链最基本的基本知识,我以前也不熟悉供应链知识,当时阅读的感受是专业名词网上搜一下了解概念后,就能比较顺畅地阅读了。

这本书的阅读可深可浅,浅度阅读可以看看大企业的案例,在一件产品交给消费者前都经历了什么;深度阅读可以系统性地看一看如何提升SCM能力。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企业管理)

彼得德鲁克是书单唯一一个出现两次的人物,当然了他第一次出现是别人的“背景板”。

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值得这样的曝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价值其实不用我多介绍,商学院的推荐书目里经常遇到。

我想提醒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作为学科的重要创始人,这本书里具体操作有点少,所以阅读建议不太一样。

第一我 不建议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朋友阅读 ,否则你只会觉得这本书都在说似是而非的话。一般来说只要工作经验的人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日常工作:可以优化的部分、别人犯错的部分、自己提升的路径;

第二我建议即使不是管理者,从事大量 需要协作类工作的知识型工作者 都可以来读。举个例子搞科研团队够小了吧,但是日常有大量外部协作、有大量的科研上下游。本书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是反复读,虽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工具书,但是经常回来翻一翻或者复盘的时候对着书思考一下,很有效果。

经典书籍这东西,很难给读者抄作业水平的帮助,毕竟时代发展、行业变化,这次的作业和下次的作业会有极大不同。但是经典书籍往往可以让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时代的人找到共鸣。


4)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财务)

财务是公司距离金融很近的一个业务板块,毕竟财务的结果是很多投资者分析的根据,也是很多融资者决策的依据。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从书名上大家也能看出来我推荐的理由。

从阅读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高,把复杂的财务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补充说明。当然大家不用在意的是,作者是资深人士,虽然用故事穿插的本书结构工整,专业性毫不逊色。

这里特别说明门槛阅读并不高,只是相对的,和那些零散介绍知识的科普书相比,会计这个行业强烈依托于准则、背后的逻辑也很成体系,所以再深入浅出地写作,也很难让速读者或者小白朋友们一遍看懂——这点提示一下。

对有财务基础分析者来说,这本书也可以常拿回来看看 。心法篇、招式篇专业读者可能不太需要,但是进阶篇中提到了通过财务分析,判断企业业务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属于常看常新。

对从事财务工作的朋友来说,报表上的数字只是一家企业的历史,创造报表的还是业务。如果希望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进一步,就要逐渐脱离“就财务、说财务”,在理解业务的基础上,回来处理、分析财务问题。

专业分析师的话, hmm,算了,毕竟专业分析中使用的技巧比本书中要广、要深。


最后,干货级别公司书籍还有很多,建议大家挑选书的时候避开 :7招实现业绩翻倍、5步打造独角兽这种大力丸式的书籍。企业运行是复杂的,如果有一个人过来说自己可以横跨管理、营销、供应链、战略、财务、人力、法务。

基本上就是骗子,当然书也是一样。

金融类书籍推荐


主角当然要最后登场。

金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没有基础知识的朋友最好按照:

广泛了解——>选择具体领域阅读——>如果是投资、工作,选择干货级阅读。

对前两个阶段来说,最好先在榜单中“广撒网”。举个例子零基础投资股票,先阅读对整个金融市场介绍的畅销书、科普书,了解一下价值投资、交易、趋势投资的基础知识,如果对价值投资更感兴趣可以在这个领域中寻找干货书籍。

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标签:


金融产品与投资 相对面向的是个人投资或者希望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了解行业所需要的技能;

金融机构、历史与人物 相对面向的是求职的朋友,了解不同机构的岗位工作内容、岗位工作特点、行业概况。

当然了,我觉得这4个领域的内容其实都值得读一读。

这里我就挑几个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给大家推荐一下:


4-1入门级金融书籍

1)货币金融百科


这是《经济学百科》的亲姐妹。

完全没有基础的人可以买来一本作为科普读物和入门期间的工具书。

货币、会计、金融产品、金融市场、交易与投资、金融机构、货币监管与政策——无论是通读还是跳着读都可以。

2)《穷爸爸富爸爸》

《穷爸爸富爸 爸》所有人都会推荐,内容的优秀不用我多说。

我推荐的理由是这样的:很多人在没有接触金融行业之前,都是做一份工、日常按部就班的生活,而 金融跨时间、跨空间的资源配置本质,导致了这个行业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

习惯了按月干活拿工资的人,《穷爸爸富爸爸》可以打开“资产”、“负债”、“现金流”式思维,每个人自己就是资产,而日常的生活和决策就是让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

这本书另外一个有点完全没有金融背景的人,都能够简单地了解金融世界的思维。相比其他科普书籍,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也比较低,用的都是普通人身边遇到的故事。

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小白也能理解xxx”、“理财入门xxx”的自媒体文章,里面都有非常浓烈的《穷爸爸富爸爸》“那股味儿”,对毫无金融理财基础的朋友,还不如看看原版经典。


3)《漫步华尔街》


经典书籍,建议所有想入门投资(不限股票)的朋友动手之前都读上1~2遍。

作者马尔基尔既是专业的经济学家,又是拥有多年投资经验、在机构任职的高管,在写作中兼具了扎实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技巧。

和很多给普通人推荐复杂投资策略,或者通过抓人眼球的标题吸引读者注意不同,《漫步华尔街》通过对金融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对历史的回顾、对几种典型投资策略的拆解—— 给出了适合普通人的投资建议。

我觉得本书有两个亮点:

首先是 本书涉及了个人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图书,大都迫不及待地进入如何投资股票、如何投资基金,然而在资产如何在股票、债券、理财、房产上进行方向上的配置着墨很少。《漫步华尔街》进行了专门的解说,我也建议那些心潮澎湃进入股市和基金市场的朋友,先把这部分知识补起来。

其次是 本书对经典的投资方法进行了点评 ——点评价值投资、点评技术分析、点评行为金融学策略、点评带有量化色彩的投资。我想也只有兼具学术背景和实操经验的马尔基尔教授才能有如此的全面认知——当然,也只有他的学术背景让他的结论相对可信。投资行业有一句老话,“赚看得懂的钱”,《漫步华尔街》是一本很好的让读者指导不同策略到底如何赚钱的科普书籍。

相比前两本书,《漫步华尔街》的预期不免更正式,但是大量的事实、历史、数据穿插,读者阅读起来并不困难。


4)《伟大的博弈》


对很多人来说,一般会把目光投向股票、基金、策略、分析这些直接指导投资的书籍。

但是我一直的观点是,历史总会重复、但是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当我们置身于变化莫测的金融市场时,有必要对金融史有充分的了解。

一般来说股票入门、基金入门都需要经过至少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通过阅读这类书籍能够让我们站在一个更宏大的视角看待市场的周期性,以及那些不变的人性。

《伟大的博弈》是一本关于华尔街的“编年史”,既是整个美国金融历史的介绍与总结,也顺便介绍了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重要参与方的角色与工作。

是的,在金融市场投资,除了了解我们自己和投资的目标,对承担中介决策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有一定了解——毕竟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创新、泡沫,都有他们参与。

当然遗憾的是,目前我还没看到一本比较经典的,记录中国股市30年历史的书籍。

一个分享给大家的方法,是通过查找中国股市的重大事件,来了解当时的历史。

多数在市场中的投资者记忆力有限,而我们要做的是时常回望一下曾经的辉煌、冷清、疯狂、绝望。


5)《日本蜡烛图技术 : 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


技术分析是投资中非常经典的一类方法,特别是对非常高频的期货、外汇交易,技术分析作用更重要。

市面上虽然介绍技术分析的书籍也多如牛毛,我还是推荐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对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浅显易懂。

本书的作者史蒂夫·尼森是第一个把K线引入西方技术分析的作者,所以本书在行文中充分考虑了没有知识背景的读者,阅读门槛比较低。

另外一个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作者对技术分析局限性的介绍。

很多技术分析的畅销书都喜欢用一些抓眼球的标题或者描述,把技术分析包装得无所不能。

“xx擒大牛”、“xx抓主升浪”、“xx秘籍”、“xxxxxxxxx”。

从流量角度说,这种把作业喂到读者嘴边的万金油、大力丸很有迷惑性,然而真正到实操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发现,用这些所谓的秘诀,是真的亏钱。 建议大家阅读《日本蜡烛图技术》的朋友,特别关注对各类指标适用范围的介绍。

再分享一个找技术分析、交易好书的线索——丁圣元老师。

丁老师具有多年的市场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翻译过多本金融书籍。从专业角度讲,丁老师选择翻译的书籍相当于替中国读者进行了初步筛选,同时专业背景也让丁老师的翻译尽可能地保证了书籍的专业性。


4-2干货级金融书籍

1)资格考试

(记得先在官方网站上查看考试背景介绍)


我首先推荐各位希望认真学习的朋友,参加各类从业资格考试,自然考试的教材就是干货级书籍。

在国内如果希望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受到监管的行业,从业者必须拥有从业资格证书。

有两个推荐理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