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伊卡洛斯的蜡翼
无意跟风,蹄疾步稳,以笔记、原创为主,惟希以心志脱俗谛之桎梏。尽心努力提供有价值的作品观点和有感悟的个人视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山东大集现状,吓哭我了 ·  14 小时前  
国际家居  ·  高级的轻奢少不了金属材料 ·  2 天前  
国际家居  ·  高级的轻奢少不了金属材料 ·  2 天前  
给思考留点时间  ·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陷于底层习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伊卡洛斯的蜡翼

“一带一路” 是一场文明,而非一个结果【蜡翼·杂感】

伊卡洛斯的蜡翼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5-10 07:22

正文


  对于中国来说,是时候该走出去了。

  在历史上,中国的朝贡制度培育了他国对中国的恭敬,而不是获取经济利益或以武力统治他国,这也导致我们是一个“骄傲到不屑于打仗”的民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养成了一个未主动与其他国家或文明打过交道的习惯。

  这种特性在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酝酿了一种独特的中国自我意识。对外国的排斥和对本国的封闭导致中国人缺乏比较的机会,禁锢其自身思想,使中国人完全无力挣脱自己的生存环境,评判任何事情皆套用中国的传统观念。
  此外,偏安一隅的生活也让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他们不明白中国人特有的"礼貌性拒绝",而是视为思维方式的弱点;他们对中国人同时具有迷信和务实的特点感到不可思议;对不善口才却政绩卓绝的政治家充满质疑;对领导人的"超脱于世,难以接近"则干脆发挥充分的想象空间……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外国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土地来进行评价,却往往忽略了中国自身的历史(特别是近两百年)告诉他们:华夏政权的四分五裂(有时是因为对更大自由的极大期待),往往导致社会和族裔的剧烈动荡;而最后胜出的一方往往不是最开明的一派。
  因此,“一带一路” 是一场文明,而非一个结果



  “朝贡体系”还是“烂尾工程”的极端评价,不但没有意义,也是对自我审视的一种放弃。可以预见的是,“中原中心主义”会在中国迈出步子的那一刻起,更加强烈地周期性地进行约束,让经济和社会本身顽固存在“排他主义地方化”“保守主义本地化”倾向更加明显,从而让国内地区之间的“各自为政”和国内外关系的“中热外冷”出现的风险更高……
  不过幸运的是,当前的世界环境和国内实力,让我们能够将这些威胁视为机遇,也让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去制造这些危机,以发现自身问题而推动自我完善。“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思想,代表着“去中心化”的哲学理念。不但是针对国内的“中原中心主义”,还是针对国际的“中心-边缘秩序”

  “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区别于马歇尔计划);同时也是跨区域、非排他、无门槛、不主导(区别于TPP)。 以政策沟通作保障、设施联通为优先、贸易畅通系重点、资金融通来支撑、民心相通打根基。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新世纪潮流下的一次主动参与。
  不断找思路、时时被刺痛、频频被感动。“一带一路”从“普遍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出发,步入到“同舟共济”命运共同体,最后再达到“信任至上” 价值共同体。 这中间要求国家政策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要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推动人与人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持久和谐,以及社会的理性进步。在此过程中的文化传播,必定是一种感动人的力量,能够激发与人分享的冲动。


  
  闭关锁国的洞穴之见,与其说是历史上的决策错误,倒不如说是一个根植于基因的“集体无意识”。我们相对于其他文明,缺少开放的天然基因。因而,这一次的“一带一路”,既不是去实现什么历史宿命,也不是在精神信仰上作出妥协。

  历史上,帝制时代的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全球大国,甚至不是全球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它只是亚洲的一个地区性大国,所谓的“天下”更多的只不过是满天星斗、逐鹿漩涡、按本收土。
  所以,比起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更重要的是:

  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





微信公众号:蜡翼(Vicareicaros)

不定期更新个人读书笔记与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