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赛丽美术馆于2024年6月28日隆重推出“日本巨匠陶艺名品展”,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盛会,更是一次中日文化交流的巅峰盛事。
本次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的精心指导,由浙江赛丽美术馆倾力主办,并联合日本株式会社 星庵协办。届时将展出日本获得“人间国宝”殊荣的陶艺家荒川丰藏、三轮休和、滨田庄司、加藤卓男等以及近现代陶艺家加藤唐九郎、北大路鲁山人、小山富士夫、八木一夫等30余位、百余件陶艺名品。
此次展览不仅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日本近现代陶艺名品,更是一场中日两国陶瓷艺术的对话。观众将在这里领略到不同领域陶艺家们对材料运用的极致、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对工艺精神的不懈探索。
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占据了主要篇章,但在二十世纪,日本陶瓷闪烁出异样的光彩,其中以日本民艺陶瓷和先锋陶瓷艺术为代表,出现了滨田庄司、河井宽次郎、荒川丰藏、加藤唐九郎、三轮休雪、金重陶阳、八木一夫和加守田章二等这样一些陶瓷巨匠,可以说灿若星河,成为世界陶瓷史上辉煌的一页。日本二十世纪陶瓷艺术的成就,在陶瓷材料语言的表现上,主要集中在泥、釉与火的本体语言的多元化表现方面,与中国传统陶瓷一贯追求的完美如“玉”的目标截然不同。如果说以“玉”质为理想的中国陶瓷表现出陶瓷材料理性与理想化一面的话,那二十世纪日本陶瓷则表现出陶瓷材料感性和质朴率真的一面。在这些方面,滨田庄司、河井宽次郎、荒川丰藏、加藤唐九郎等日本陶艺家形成了如中国文人画的笔墨语言式的陶瓷语言,是泥、釉与火的表现艺术家。日本二十世纪陶瓷,特别是民艺思想影响下的陶瓷艺术风格特色的形成,其直接的原因,是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制品对传统陶瓷手工制品的冲击。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传统手工陶瓷艺术面临消亡的可能。在这样的态势之下,以柳宗悦、滨田庄司等为代表的日本学者和艺术家,深刻意识到手造的“民艺”包括陶瓷对日本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民艺运动在日本的开展。其直接的成果,是促成了传统的“民艺”包括陶瓷不断走向了机器制品的反面,在陶瓷材料语言本体的个性化表现与“手造”的特色上,拓展出新的天地。日本二十世纪陶瓷艺术特色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深受日本茶道思想及其价值观的影响。日本茶道始祖村田珠光诸如“茅屋系名马”“月无云遮为嫌”“陋室设名器”以及武野绍鸥、千利休倡导的“诧寂”茶风,对器物的制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造物思想和方法流传三百多年,奠定了日本陶瓷在二十世纪本土文化特色形成的基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陶瓷艺术面临数字技术,特别是AI冲击的背景下,反思日本二十世纪陶瓷的发展经验,无疑是对中国陶瓷艺术如何应对AI的挑战,并从中激发出新的活力,拓展出新的空间,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人间国宝”,即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是指基于1949年日本政府制定的《文化财保护法》,经文部科学省认证颁发,能够制作或表演官方指定文化财产的个人或团体。虽然“人间国宝”一词在日本的法律条文中并没有出现,但人们普遍使用“人间国宝”来称呼这些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