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也许没意识到,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打到了太空。普通人耳聋目盲对此毫无感觉,但资本市场嗅觉灵敏已经抢先一步。
2月3日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国内股民肯定怨声载道,毕竟又经历了一次千股跌停。然而,就是在这种巨大利空环境下,整个航天板块却表现异常强势,逆势增长。
按理说,航天板块与疫情没有任何关系,就算不受大盘影响走弱,至少也不至于比医药板块、口罩板块、农业等疫情相关板块更强才对,而事实却就是这样。
这场疫情恰巧为航天板块异动打了掩护。航天板块的异动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来自市场的信号。
资本位于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方,资本异动必然是有风吹草动。据我个人推测主要导火索是美国组建的太空军。
2019年8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正式成立美国太空司令部,2020年1月14日,约翰·雷蒙德上将宣誓就任美国太空军司令。美国组建太空军后既保证了美国对于太空资源的优先勘探权,也为下一代6G通信技术抢占了战略高地(6G技术是通过太空进行信息通讯,能够实现全球信号覆盖)。中国对让目前在5G技术上略微领先,但在6G技术上需要有对应的航天技术作为支撑。同时,眼下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到不可逆的竞争关系中。为了保持竞争力,中国需要补足航天技术的短板。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两会必然会有关于航天方面的重磅政策指导。(此段内容为个人推测)
当前,中美在航天领域的差距较大,如果要在竞争过程中继续维持平衡状态,在航天技术方面,中国需要加紧追赶。
美国的太空战略
全球范围内,美国在航天领域的优势还没有挑战者。根据
UCS数据,截止2019年1月9日,美国在轨卫星达到901颗,占全球在轨卫星44%,远高于其他国家。
在美国,航天技术并非官方专利,即使民营企业也能参与航天技术。当前国际主要制造商大多位于美国,包括
Space X、OneWeb、泰雷斯等,主要星座计划包含Starlink(星链)、OneWeb、铱星等。
早在
2015年1月,SpaceX公司CEO马斯克就宣布其打算发射约1.2万颗通信卫星到太空轨道的“星链”计划,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高效卫星通信网络,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廉价、快速的宽带互联网服务。至2020年一月底,SpaceX已经成功发射240颗星链卫星,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卫星数量最多的公司。2月14日,SpaceX宣布将再发射60颗星链卫星,继续搭建其全球卫星互联网。SpaceX预计,今年年底前会将1500多颗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
2月6日,OneWeb发射了第一批一箭34颗卫星。实际上,该公司在去年2月已经发射了6颗卫星,以期“先发制人”。OneWeb几乎每月都得部署一批卫星,最终形成由648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群。
不仅如此,亚马逊也投身于宽带互联网星座建设热潮。
2019年5月,公司向国际频谱监管机构提出频谱使用权申请,打算建设由3236颗卫星组网的Kuiper卫星星座,意在发射一个低地轨道卫星星座,以为世界各地欠缺服务社区带来低时延、高速宽带连接。
即使已经拥有了绝对优势,美国也并未停止太空战略的步伐。去年
12月20日通过的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授权组建独立军种太空军,批准了3200万美元预算用于创建太空军总部。在2021财年国防预算申请中,太空军的份额显著增长,占154亿美元。这笔预算相当于NASA预算的61.6%,美国空军预算的10%。此外,约1.6万名隶属于空军航天司令部的成员被划入太空军。在未来一年里估计将有9000多名空军官兵被调到太空军。根据预算文件,空天军组建工作将一直持续到2024财年。
根据美国方面披露,
2021年这154亿美元的蔡总预算中将主要做这么几件事:
l
将继续生产天基红外系统
(SBIRS)地球同步轨道 6 号,以满足过顶持久红外需求(OPIR)。
l
将发射第
6 颗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发展战略卫星通信,以满足军事卫星通信的需求。
l
继续改进定位、导航和定时
PNT 任务,将区域军事保护能力纳入下一代 GPSIII 星座。
l
国家安全太空发射
(NSSL),2021 财年与 2020 财年发射计划一致。
2020年1月3日,美国对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发动无人战机空袭,击杀伊朗负责中东军事行动的“重要人物”苏莱曼尼。这次精准斩首行动说动用的MQ-9无人机主要采用两种通信方式进行画面回传:一种是微波直连,另一种则是是卫星中继。占领太空能进一步强化今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震慑。
中国
的
追赶
中国在航天领域也一直在发力,但直到近几年,才有明显的加速。一直以来,中国这边最为人所熟知的是
“北斗系”,北斗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共同构成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成功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
实际上,除了北斗之外,中国正努力把
5G送上太空,为6G做预演。
今年
2月19日,民营航天公司银河航天宣布,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30天后成功开展通信能力试验,在国内第一次验证低轨Q/V/Ka频段通信。今后,“太空互
联网
”有望成为5G乃至6G时代实现全球网络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
此前,国内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分别提出了
“鸿雁”和“虹云”低轨卫星通信星座计划,将分别发射300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组建太空通信网,两个系统计划将于2023年建设完成,目前两个系统的首颗实验星都已于2018年底试射成功。
“鸿雁星座”一期预计投资200亿元,在2022年建成由60颗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二期预计2025年完成,通过300+卫星构建“海、陆、空、天”一体的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接入系统,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
虹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之一,脱胎于中国航天科工的
“福星计划”,计划发射156颗卫星,它们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
“行云工程”由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四院下属)建设。该工程计划发射80颗小卫星,建设我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目前工程处于α阶段,建设由“行云二号”01星与02星组成的系统,开展试运营和示范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