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媒体预展现场。图片:Weixin Jin
当地时间10月6日,北美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世界剧场”在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幕。展览经过长达五年的筹备策划,开展前,因三件以动物为主角作品引发外界大规模的抗议,博物馆选择将争议作品撤下,随即又引发另一场较大规模的讨论,就连当代艺术家艾未未也发声参与其中。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媒体预展现场。图片:致谢古根海姆美术馆和摄影师David Heald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媒体预展现场。图片:Weixin Jin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接近两周的“风暴”之后,10月5日的媒体预展的上午,在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馆长Richard Armstrong致辞的最后,也未绕开和回避这一事件。现场显得颇为平静,似乎在博物馆不得已的妥协之举之后,更多的目光回到了展览及其叙事本身。
展览根据时间和主题分为六个部分,展示了不同实验媒介的作品,包括电影和录像、水墨、装置以及大地艺术,此外也有绘画、雕塑、摄影、行为艺术以及社会介入艺术和行动主义艺术。此外,整个展览都穿插着档案材料,这些材料记录了重要时刻,为观者提供了一个观看的语境。
而此次大展的主策展人、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部三星资深策展人孟璐(Alexandra Munroe)则用长时间的发言将观众带入展览以及其发生语境中。在面对媒体时,孟璐提到几个数字,
此次参展的71位艺术家中有30%在海外生活和工作,而参展的艺术品中有50%都没有被展览过,并一直收藏于海外。
“我们讨论的重点在于什么是艺术?中国是什么?在文化时间轴下艺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我们坚定的相信,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包含在全球当代艺术的大潮中……
没有中国当代艺术的加入,全球当代艺术的体系就不完整。
”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媒体预展现场,(从左至右:田霏宇、孟璐和侯瀚如)。图片:Weixin Jin
展览前,孟璐与artnet新闻主编Andrew Goldstein进行了一场极为深入的谈话,其核心无不围绕着如何将重要的二十年间在中国发生的最为大胆的当代艺术运动带入美国。与另外两位策展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以及策展顾问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国立博物馆艺术总监侯瀚如协同工作,将71位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的共150件作品带到了古根海姆标志性的环形大楼中。
相关阅读:
策展人孟璐:古根海姆大展在美国讲述了一个怎样不同的中国?(上)
策展人孟璐:古根海姆大展在美国讲述了一个怎样不同的中国?(下)
专访古根海姆策展人孟璐:《世界剧场》的本意就是残忍和野蛮
在现场接受artnet新闻采访时,田霏宇认为展览的挑战就是
“好艺术家太多了,建筑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包括它具体的空间和能够容纳的作品数。”
这也导致筛选的过程“非常非常痛苦”。
在中国多年的田霏宇聊起近日的风波时,表示在中国做展览多难,而相比起来,美国的“界限”更难摸清,“美国最近处在政治紧张的气氛中,都会把现有的一些趋势剧烈化。”他透露博物馆撤展的决定也是不得已,因为已经有一些“非常具体的暴力威胁”,而“这些艺术家其实是非常伟大的老师,比如:
黄永砯在法航呕吐袋上写的那篇艺术家声明,你就可以了解到这些艺术家的应变能力是非常值得佩服的……最后黄勇砯作品的展出效果还是挺好的,希望最后会引起更多人来看这个展览。
”
相关阅读:
深度:古根海姆中国展,紧急撤展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若博物馆无法捍卫权利,将是社会悲剧”艾未未发声力挺古根海姆
田霏宇认为通过展览可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已有的话语权,以及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历史。
“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的位置已经非常稳定了。黄永砯在前言中写到‘这件作品创建于西方,又被禁止于西方’。这些都是25年前的事情,这些艺术家都还是走在我们前面几步……。到现在,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处在全球化的阶段,但是这些艺术家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接触这些问题,并以他们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就以‘世界剧场’来命名此次展览。这个展览不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而是通过中国的当代经历去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
而同样出现在展览现场的徐冰则认为,把展览位移到了纽约这种完全不同的语境和关系之中,“有一种特殊意义”。他说,“我觉得展览挺活跃的,把当时中国这种算是半地下,却内部非常活跃,表面又比较低调的(中国艺术群体)的这种状况表达出来了。”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展览现场。图片:Cathy Fan
在尚未正式进入展览,艺术家陈箴的巨大黑色装置作品从螺旋形大厅的天庭悬挂而下,视觉极为壮观,看似一头巨大的、长达几十米的黑色龙形怪物。这件名为《早产》的作品,是艺术家在1999年受丹麦的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所作,几百只废弃自行车内胎交叠环绕。而当观众沿着螺旋形走道进入展览最终章时,方能与“怪物”平视,才发现几十辆自行车废弃框架被挤压,堆积成了一个“龙”的头部,利用日常的用物,唤醒了对于中国“自行车王国”的固化印象。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中黄永砯作品。图片:Cathy Fan
带着强烈的隐喻,正式走入展厅。在序言版块即与黄永砯《潮湿的手段》相遇,艺术家在1987年创作时,将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所著《西方绘画史》以及王伯敏的《中国绘画史》两本书在洗衣机中搅动两分钟,搅拌而成的纸浆堆放在木箱之中。两种文化文本的打开与糟蹋,既是融合自由,也是嘲弄蔑视,也就此自然打开了此次展览的所有篇章。而身后的房间内《世界剧场》(1993)的装置已经在过去两周在媒体上被密集曝光,因为风波,观众已经无从直接目睹一场弱肉强食、互相吞噬的暴力,数计千记的活蝎子、甲虫与其他昆虫都被撤出之后,在现场的是类似笼子的巨大八边形装置。在其旁边,则是艺术家本人的构思图纸和手稿,以及一个手写于2017年9月30日、在一个法航航班呕吐袋上的《艺术家声明》,其中黄永砯详述出作品的观念与背景,在最后写到:
“‘世界剧场’未揭幕就落下帷幕,为开始就已经结束,这种不圆满性不正好表示一种圆满性?”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媒体预展现场。图片:Weixin Jin
黄永砯被撤下的作品旁,艺术家亲手在航班呕吐袋上写的《艺术家声明》。图片:Cathy Fan
黄永砯被撤下的作品旁的艺术家手稿。图片:Weixin Jin
而走出序幕,则是展览第一章节《No U-Turn》(不许掉头),章节名字回应着1989年2月发生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史称“89大展”)出现的标志符号,虽当年的大展被两声短促的枪声终结,但却隐喻着国内无论艺术环境或者社会经济的不再回头。而后国际大展上中国艺术家的出现,也给世界提供出一个激进前卫的另一种声音。以一系列事件为线索,顾德新怪诞的塑料器官挂在墙上,在视觉上给出让人不适的刺激;而王兴伟的《新北京》中借用刘香成的纪实摄影作品中出现的企鹅符号,则以一种无象征唤醒对事件的记忆。
第二章节则由“新刻度”小组展开,并延伸至耿建翌、王广义、丁乙、邱志杰等艺术家,与前一章节形成反差,系统与逻辑在这里超越感性,亦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后,艺术思潮中对外界“怀疑”的升温,聚焦于机械化程序。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中丁乙作品。图片:Cathy Fan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展览现场。图片:Cathy Fan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展览现场。图片:Cathy Fan
九十年代初期以后的中国,经历了“南巡”的社会经济新篇章,社会转型、市场开放以及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进入,亦反映在中国艺术环境变化上。彼时以央美为主的“写实”风格复苏,日常材料与生活也进入艺术创作讨论范畴。而艺术小组“大尾象”即是空前城市化扩张前沿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代表。在这个第三章节中,摄影亦是纪录社会变迁的重要手段。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展览现场。图片:Cathy Fan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展览现场。图片:Cathy Fan
而后的九十年代中期,中国艺术家开始进入频频现身国际大展,而海外艺术家如艾未未陆续归国后开始将新观念带入,并倡导艺术家保持“怀疑”。以东村为代表的行为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以自身身体做着实验,也联系真实生活环境回应城市建设给生理和心理上带去的撞击。这一篇章里,张洹的《十二平方米》、东村艺术家集体创作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给出当时前所未有的“中国经验”。这一篇章亦提及邱志杰策划《后感性》系列展览,鼓励现场性和综合性,反对过度阐释。
徐冰作品因争议被撤下,旁边写有《艺术家声明》。图片:Weixin Jin
九十年代末期至2000年左右,“国际化”成为关键词,艺术家在世界大展穿行之时,亦未忘记拾起传统中国美学表达,而不少艺术家也在此时提出对一味追捧“国际化”的质疑与讽刺。而接下来的2008年,则是一系列大事件的发生,在此背景下,批评家、艺术家、策展人参与常年的社会项目中(如“碧山计划”),而大大超出了美术馆和画廊传统空间。
在一个独立的房间中,顾德新《2009-05-02》中白色模板上触目惊心的红字将展览收入最终尾声,而环顾房间四周之时,尚能听到“西京人”艺术小组《西京奥林匹克开幕式上》中充满仪式感的背景音乐。
古根海姆美术馆“世界剧场”中国大展媒体预展现场。图片:致谢古根海姆美术馆和摄影师David Heald
在展览期间,古根海姆将会呈现一个由艾未未和王分所策划的为期十周的纪录片系列放映。
“
打开:电影中的中国”单元
包含了来自十余位电影人的二十部纪录片,包括艾未未、黄文海、唐丹鸿等人的电影。他们的作品探究着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状况。在这些制作于2001年至2016年的电影中,有许多将是第一次在美国放映。
参展艺术家包括:
艾未未、大尾象小组、蔡国强、曹斐、陈箴、陈界仁、大同大张、丁乙、耿建翌、黄永砯、谷文达、阚萱、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OMA、博尔赫斯书店、刘丹、刘韡、新刻度小组、欧宁、鲍蔼伦、邱志杰、沈远、宋东、王广义、汪建伟、颜磊、杨诘苍、尹秀珍、喻红、西京人、徐冰、曾梵志、张培力、张宏图、张晓刚、赵半狄、赵刚和周铁海。
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7日。纽约展览结束后,“世界剧场”将会巡回至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文:
Cathy Fan,Weixin Jin
#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中国大展终于开幕了。你对哪段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最感兴趣?请在留言中与我们分享。
artnet微信平台是由Artnet全球有限公司独家授权的平台,任何出版机构或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artnet微信平台或翻译来自artnet News网站的文章,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rtnet创建于1989年,总部位于纽约,是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艺术品交易研究网络平台,其宗旨是致力于提高艺术市场的透明度。artnet开发的全方位产品用最完整的艺术品数据库和藏家网络,为顶级银行、保险公司、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服务。
artnet新闻是一个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业界最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