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1年,2014年,全国出现过3轮非常明显的退房潮现象,只要房价出现下调现象,前期购房者就开始所谓的降价维权。”中原地产指出,降价“维权”的现象时有出现,其中以2011年最为典型。
从2011年9月开始,北京、上海、南京、宁波等地不断出现降价维权现象,万科、龙湖、合生等多个企业旗下项目的售楼处被砸毁。
按照业内的观点,这三个年份均为房地产市场的“小年”,在监管层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之后,市场出现下行。为保证现金流,开发商祭出各种价格优惠策略,部分项目会直接降价。
对于此轮出现的降价现象,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已经传递出一些“苗头”。
从区域上看,北京、上海的房价出现松动,甚至北京的限竞房都不好卖了,一二线城市外溢市场和城市圈内小城市的房价也在下跌,比如香河。
从企业表现上看,TOP3房企中,恒大在时隔几年后又打出“无理由退房”的口号;碧桂园在部分城市已经出现降价。此外,中介渠道的带客效果不明显,很多企业开始着手拿出最后的两招:发动员工和老业主。
宋延庆认为,这几个征兆几乎就是降价潮来临前的“晴雨表”。
有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直接降价”通常是企业最后的选择。因为多年的操盘经验告诉房企,直接降价通常会引发类似的维权纠纷。
“如果不得已要进行调整时,最先选择是‘降配’。”该人士说,“降配”是指在不调整价格的基础上,对装修、绿化等配套设施的标准进行下调,从而弥补利润率的损失。
在“降配”的同时,有些项目还会变相降价,比如,减少赠送面积、提高车位价格、提高精装修价格、赠送装修、家电等等。
这些做法同样能够达到弥补利润率的目的。首次开盘的项目则可以选择低开(低价开盘),或价格优惠策略等,这样不会引发业主“维权”。近期的价格优惠策略,大多发生在首次开盘的项目中。
该人士表示,选择直接降价,通常意味着项目已经“别无选择”,这是一个“既损失利润、又损失口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