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这是一例反复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例。两年内LCX进行了两次支架置入,本次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造影提示罪犯血管LCX原支架再次发生支架内重度狭窄。术者再次于LCX置入1枚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如能在IVUS或OCT等腔内影像学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会优化PCI手术的效果,切割球囊充分预扩张+药物球囊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另一种策略选择。该患者多次置入支架,糖尿病史,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非常重要,替格瑞洛优于氯吡格雷。
病史资料(男,74岁,68 kg)
就诊时间:
2014年12月。
主诉:
因“发作胸痛1年半,再发1周”入院。
现病史:
2年前胸痛,活动后出现胸闷、憋气,休息5~6分钟可自行缓解,每次步行100米左右即可诱发,CAG示:前降支近中段局限性狭窄80%;回旋支中段20%~30%局限性狭窄;给予前降支置入Endeavor 3.0×15 mm支架; 1年半前再次因“胸痛1周”入院,CAG示:前降支近中段原支架内中段再狭窄30%;回旋支近中段弥漫性病变,狭窄最重90%;
给予
回旋支于回旋支近段Trek 3.0×15 mm球囊预 Xience V 4.0×23 mm近段,16 atm×5 s释放。 半年前患者因“发作胸闷3天”入院。CAG示:前降支近中段原支架内远段管状病变,狭窄最重30%;回旋支近中段原支架远端至中段支架外弥漫性病变,狭窄最重90%,
给予
置入Xience Prime 4.0×28 mm支架。 1周前患者再次胸痛,性质同前。
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10年,糖尿病2年。
体格检查:
体温 36.2℃,脉搏 73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 114/65 mm 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平卧位。大汗,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心率 73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实验室检查:
肌钙蛋白T ≤0.05;总胆固醇 2.51 mmol/L,甘油三酯 0.9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8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43 mmol/L;空腹葡萄糖 7.9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0%;血尿酸 418.2 μmol/L。
入院心电图:
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彩超诊断:
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
活动诱发,休息5~6分钟自行缓解,既往PCI术病史。
初步诊断:
1. 冠心病、双支病变 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2.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型;3. 2型糖尿病。
给药情况:
阿司匹林 100 mg qd;替格瑞洛 90 mg bid;瑞舒伐他汀 10 mg qd;依那普利 10 mg q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47.5 mg qd。
选用替格瑞洛理由:
患者为UA合并糖尿病患者,2年内4次发病,3次冠脉支架术,今再次胸痛,考虑血管再次出现狭窄, 需要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
冠脉造影及手术过程
2012年12月造影:
前降支近中段局限性狭窄80%,前降支置入Endeavor 3.0×15 mm;回旋支中段20%~30%局限性狭窄。
2013年12月造影:
回旋支近中段弥漫性病变 Trek 3.0×15 mm,Xience V 4.0×23 mm。
2014年7月造影:
回旋支近中段原支架远端至中段。Trek 2.5×20 mm,Xience Prime 4.0×28 mm。
本病例行冠脉造影发现:
回旋支第3次发生重度狭窄,而前降支2年前支架后未见明显病变。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
2014年12月。
术中用药:
术中追加肝素 2000单位。
手术过程:
回旋支起始处原支架前再次出现90%狭窄。Trek 3.5×15 mm预扩后置入Xience Prime 4.0×15 mm支架,并再NC Trek 4.0×12 mm高压球囊后扩。
PCI术后及随访
术后给药:
阿司匹林 100 mg qd;替格瑞洛 90 mg bid;瑞舒伐他汀 10 mg qd;依那普利 10 mg q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47.5 mg qd。
病例总结
病变类型:
ISR和PTCA病变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可能存在优势,其组织、血液相容性好,减少长期的血栓形成可能,无需长期抗凝,中短期机械性能比永久性金属支架优,长期降解完全并促进正性血管重构;另外,从抑制血管壁RAAS系统,减少胶原合成,促进血管内皮化,选择性抑制平滑肌等方面已研制出许多其他药物洗脱支架,如缬沙坦洗脱支架、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洗脱支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洗脱支架、雌杉醇洗脱支架等,期待从不同的途径阻断ISR的发生与发展。易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冠脉PTCA和支架置入术对血管的病变部分的血管负性重构影响非常大,在支架置入时长度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覆盖病变,特别是易损斑块尽可能覆盖。
用药策略:
双联抗血小板方案: 与支架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高危患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高残余血小板反应性、过早停用DAPT等;(2)高危病变:如B2或C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完全闭塞、血栓及弥漫小血管病变等;(3)操作因素:置入多个支架、长支架、支架贴壁不良、支架重叠、Crush技术,支架直径选择偏小或术终管腔内径较小、支架结构变形、分叉支架、术后持续慢血流、血管正性重构、病变覆盖不完全或夹层撕裂等操作因素;(4)支架自身因素:对支架药物涂层或多聚物过敏、支架引起血管局部炎症反应、支架断裂、血管内皮化延迟等。 本例患者同一血管多次再狭窄,虽然没有发生血管急性闭塞,但给予足够充分和早期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需要的。支架血栓是PCI术后可怕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低,但死亡风险高。降低支架血栓风险,应进行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优选药物:替格瑞洛并术前尽早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