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贝壳社  ·  Biotech春天来了:最大收购案一触即发 ·  4 天前  
转化医学网  ·  【Nature子刊】协和医院王任直团队:自我 ... ·  5 天前  
医药代表  ·  空岗半年,百亿医药巨头新掌舵人揭晓!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ESC 2024|陶凌教授领衔研究登顶《柳叶刀》,REC-CAGEFREE I研究指导冠脉介入治疗新策略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9-03 09:14

正文

2024年9月2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最新研究成果Drug-coated balloon angioplasty with rescue stenting versus intended ste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e novo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REC-CAGEFREE Ⅰ): an open label,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补救性支架植入对比直接支架植入治疗新发冠状动脉病变:一项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试验)在欧洲心脏大会(2024,伦敦)进行大会热点汇报,《柳叶刀》(The Lancet)同期上线发布了该研究。

REC-CAGEFREE Ⅰ是全球首个验证药物球囊在新发、非复杂冠心病患者(所有血管大小)中长期临床效果的研究,亦是首个在我国人群,验证我国原创心血管植入器械,被国际顶级医学杂志认可的临床研究。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陶凌教授为该论文第一通讯作者,高超教授为第一作者。爱尔兰高威大学Patrick Serruys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何兴强医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欧阳繁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张志辉教授分别为共同第一作者。

冠心病目前主流治疗方式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然而,支架植入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植入金属支架将永久限制血管适应性重塑,阻碍其生理性搏动,并促进慢性炎症。药物球囊通过在血管局部释放抗增殖药物,实现“介入无植入”,避免了永久性支架的植入,具有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理论可能。然而,药物球囊在新发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数据支持。

REC-CAGEFREE 研究在中国43个研究中心开展,纳入了2272例新发、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采用按照中心分层的1:1随机,患者随机接受药物球囊结合补救支架植入或直接支架植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24个月的器械相关复合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以及有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


研究流程图



共有99.4%的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药物球囊组9.4%的患者接受了补救支架植入。研究结果发现,药物球囊组6.4%的患者,支架组3.4%的患者发生了器械相关复合终点,组间事件率差异为3.04%,未能满足非劣效性标准(Pnon-inferiority=0.6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冠脉直径与随机组之间具有显著异质性。


基线特征


研究主要终点(器械相关复合终点)



直径小于3.0毫米的血管中,药物球囊组5.1%的患者,支架组4.4%的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P=0.59),没有显著性差异。直径大于3.0毫米的血管中,药物球囊组7.5%的患者,支架组2.5%的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P<0.001)。


研究主要终点血管直径亚组



从药物球囊组的结果来看,每16例患者中仅有1例(6.4%)在2年随访时发生了器械相关复合终点,验证了药物球囊用于新发、非复杂冠脉病变的总体安全性。亚组分析也再次证实了药物球囊应用于小血管病变不劣于DES的长期效果,这与既往的研究结论保持一致。作为“介入无植入”的代表性治疗方案,药物球囊如今已被广泛投入临床应用,指南推荐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可首选药物球囊(ⅠA类推荐),此外药物球囊还在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负性重构等特殊类型病变及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均具有独特应用优势,期待后续研究积累更多循证证据以不断扩展其适应证。

综上,药物球囊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血管内金属植入的新方法,虽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组,未能达成非劣效性预设,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直径小于3.0毫米的血管中,药物球囊的长期效果与药物洗脱支架没有显著性差异。直径大于3.0毫米的血管中,药物洗脱支架仍具有一定优势。研究将继续进行10年长期随访,持续观察药物球囊预防DES所致非生理性重构的长期作用效果,并探索药物球囊组更高的血运重建发生率是否会转变为长期的心源性死亡或心梗,以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结局。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药物球囊在不同病变类型中的优化应用,以及各种新型介入无植入技术的应用效果。

在陶凌教授带领下,课题组深耕心血管领域临床研究。近5年来,团队开展了REC-CAGEFREE系列,REC-RECORD系列,REC-CHIP系列,REC-SAFE系列,REC-TAVR系列等5大系列,10余项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先后在Lancet,EHJ,Circulation,JACC等权威期刊发表系列原创性研究。其中,REC-CAGEFREE Ⅰ在欧洲心脏病大会进行大会热点汇报,REC-CAGEFREE Ⅱ作为三大突破性临床研究在巴黎EuroPCR进行大会汇报。未来,团队将持续聚焦该领域,一方面,力争产出更多突破性成果,为推动团队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不懈努力;另一方面,继续深入打通实验室,临床前,临床研究的转化全链条,推进原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形成临床新产品、新策略,新方案。

作者简介


陶凌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介入培训导师,心血管领域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军队学科拔尖人才、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美国糖尿病学会最佳助理教授获得者、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一等奖(4)、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中国青年女科学奖团队奖(1)、第五届树兰医学青年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21项,担任Circulation编委、美国心脏学会委员(FAHA)、中国医促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心血管内科学副主委、陕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委。以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科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科金重点项目、杰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973、863、国科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牵头多中心临床研究14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总SCI他引7800余次,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7篇,总IF=924,单篇最高IF=98.4,IF>10论文20余篇。



高超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欧洲心脏病协会Fellow (FESC),欧洲心血管影像学会Fellow (EACVI),欧洲心脏协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爱尔兰高威大学CORRIB心血管核心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临床学组委员,Eurointervention助理编辑,EHJ等杂志审稿人。主持国科金青年、面上各1项。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基础及器械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参与了GLOBAL LEADERS, TALENT, SYNTAXES, LANDMARK (Lancet 2018, 2019, 2020, 2024)等8个全球RCT研究的设计、结果分析或文章撰写工作;作为共同牵头人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10项;在Lancet,EHJ,Circulation,JACC等杂志发表SCI论文92篇,IF>10分15篇;第一作者/通讯30篇,IF>30分3篇,IF>10分2篇,入选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2篇,国际指南2篇。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