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是个反映人的消费观与消费技能的事。善于和擅长花钱,也是两回事。
擅长花钱是一种本事,比如企业管理广告投放、渠道佣金和营销补贴的职位,招聘标准都不低,薪酬待遇往往还高于一般的销售和产品、技术人员。有效率的花钱,对企业的意义,不亚于有效率的挣钱,因此在大企业能有机会操盘巨大资金体量的投放项目,也是很多人留恋大企业的原因之一。我们不提回扣之类的灰色理由,最正常的理由是,花钱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
进一步说,个人和企业在常规的开销之外,什么样的钱应该花,也是有学问和规律的。懂得正确的花钱,提升自己或自己管理的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假设大多数人和企业的资金预算是相对紧张的,不可任性乱花,那么是否花钱,应该重点考虑这样几个场景:
第一,花钱买时间。
最近两年,我出门办事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开车。如果堵车就选乘公共交通,不堵车就尽量打车。如果说坐公交是省了钱,那么打车相比起自己开车,一般是成本更高的,但我仍然认为这份钱是值得花的,因为,我实际上是花钱买回了自己的时间。
我在其他文章中提到过,每个人的单位时间价值是不相同的,而社会的商业交换,本质上都是出于单位时间价值的不对等。你用单位时间可以创造出收益,你就可以用这个收益去购买其他人的时间价值,以换取产品和服务。
正常情况下,如果你的单位时间非常值钱,那么花钱打车甚至请个司机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大多数普通人论时薪并不会显著高于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这种情况下,我仍然建议大家减少自驾出行,主要是因为时间本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任何手段为自己换取时间,理论上都是不过分的。弥留之人会特别赞同我的观点,当然,那些因为伤病造成生存质量极差的情况另当别论。
而换取的时间,自然是由自己支配。哪怕你一路都是在玩游戏或者闲聊,也算是变相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当然,我是不赞同这样浪费时间的。我接触到的相当一部分成功人士,对自己的时间非常珍惜,工作之余也要阅读学习或者锻炼身体,并不会虚度光阴。无论这部分人是因为很珍惜时间而成功,还是因为成功而意识到时间宝贵,对普通人而言也是一种启发。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成功人士成日游山玩水挥霍光阴,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即已经通过财务自由实现了人生的选择自由,而他们选择了挥霍光阴。因此,如果你也在挥霍光阴,可以想一下自己是否已经拥有了财务自由和选择的自由。
第二,花钱买体验。
在花钱买时间的情况下,比如我们打车出行,可以选择普通的出租车,也可以选择普通的网约车,或者豪华网约车。堵车或不堵车,在城市路况下,这些选择大多不会影响你的路途时间,有人就会说那我选最便宜的好了。
这个例子让我想起某著名电商平台创始人的一句话:“坐飞机,头等舱会比经济舱先到吗?”
抱歉,如果一个企业的高管和老板持有这样的观点,我是不敢买他们的股票的。
飞机头等舱和高铁商务座的乘客,不乏私营企业主之类需要自己为行程买单的人。自己的钱,他们难道花起来真的不肉疼吗?实际上,这种花钱买来的体验的价值,在于减少在旅途中舟车劳顿带来的疲惫,最大可能降低旅行对于个人身体健康、工作效率的影响。
而头等舱和商务座比起经济舱和普通座,除了乘坐空间更舒适,也少了很多打搅的因素。想象一下商务人士在旅途中办公时身边有熊孩子,或者明星希望利用路上时间抓紧休息,却被身边人各种围观偷拍、索要签名与合影。因此,价格作为最有效的筛选手段,也是让这些人尽量远离外部环境的打扰。
并且,很多情况下,多花点钱买体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反而会降低整体开支。贵一些的服装款式更经典,家具更耐用,食品更安全,手机更流畅。。。对于人心情的改善,也是花钱重要的附加值。同样是出行,在充满烟味和体臭的出租车里,与空气清新的高档网约车里,新手司机与老司机的驾驶技术,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差别。
第三,花钱买专业。
很不幸的,作为个体户和创业狗,这几年没少打官司,有告个人的,也有告公司和衙门的。
有一桩讨债的官司到了执行阶段,本身案情简单事实毫无争议,我就美滋滋自己跑去提交执行申请,结果执行法官没去冻结对方公司股权,导致对方找了几个不知道哪捡的身份证把法人和股东变更了,成功脱逃。问法官为何没有去工商局冻结其股份,答曰你又没提要求。我心里苦啊,我TM哪懂这个?
所以,尊重一下社会分工,尊重一下专业性,尊重一下知识和劳动的价值,你不一定会占便宜,但不会吃到这种莫名其妙的亏。图便宜吃路边摊,然后拉稀输液花了好几百,这不是神经病么。
法律服务、医疗服务,都是很专业的服务范畴。个人通过短期学习甚至上网搜索一下,就去打官司和自己判断病情,不是说一定出问题,但出了问题就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