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后,美股变得越来越散户化,A股则开始机构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能持续提供超额收益的明星基金经理则变得爱豆化。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当属公募一哥、易方达头牌、以高发际线和重仓长期持股为特点的张经理,艺名「坤坤」,代表作8年7.5倍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
坤坤通过这支基金长期持有的上海机场
(占比4.1%)
,因为海外疫情,预计未来2~5年都将长期陷入困境,今天股价更是直接跌停。
我们就趁机聊聊上海机场。
全市场的机场股一共有五家:
其余4家的市值加起来还没有上海机场的一半多。
论机场条件和客流量,首都机场丝毫不比上海机场差,可为何市值差距这么大?
●
机场生意其实并不性感,坐地收租,租金来自四方面:
① 飞机
② 客流
③ 机场内店铺
④ 广告位
①和②叫航空性收入,是纯粹的量价逻辑。价,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完全听政策安排。量,除非扩产能否则难有变动。具体见下图:
上图中,我用蓝线标出了上海机场的三大优势——
其中,航班结构是上海机场最大的竞争优势。
接近一半的国际航班,让国际旅客的占比也接近50%
结果是:所有涉及「价」的项目,上海机场吊打其它对手。
因为国际+港澳台航班的起降费、旅客服务费、安检费都更贵,如下图:
③和④的收入叫非航空性收入,机场股所有的投资价值都在这里。
这么说吧,机场=商业地产公司,投资者买它图的是
客流量稳定的大前提下,公司可以躺着收租并赚取销售提成
。至于航空性收入,看都不看的。
而市场愿意给上海机场如此高的估值和溢价,是因为它的非航空收入中,免税业务十分有想象力。
免税业务是枢纽机场独有的一门生意,因为只有枢纽机场才有足够多的国际旅客。虽然机场不直接参与免税店的运营,但它能提供稳定的客流量,议价能力极强,可以通过保底租金+提成的方式从中躺赚。
张坤很多出圈的投研思想更多是谈论「竞争格局」的。
对于上海机场,他也谈到了这家公司的竞争格局:
买一家公司,一定要看谈判过程中,谁是敢掀桌子的那边,谁更不依赖谁,谁更不怕合同做不成,谁更难找到替代者。
这段话主要是说上海机场在免税业务上的优势,因为掌握流量,所以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确定性。上海机场的免税扣点率高达42.5%。
具体逻辑如下图:
机场免税收入=免税店客流量x客单价x扣点率
我用蓝线标出了上海机场的三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