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玄鸟书屋
玄鸟书屋关注阅读、教育、国学、历史、社会现实和人生思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开源,就会有无数人参与改进。linux开源, ... ·  23 小时前  
中产先生  ·  领导开年去了这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玄鸟书屋

《道德经》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玄鸟书屋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5-01-05 10:35

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主要探讨了道家思想中的'道'与'德'的概念,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宇宙万物中的体现。文章还描述了'道'作为宇宙本源的特性,包括它的恍惚、窈冥的性质,以及它孕育万物的过程。此外,文章还从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道'中的一些概念,如'精'和'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孔德”代表大德,是道在万事万物中的体现。德合为一体则是道,道散为万殊则是德。

文章阐述了“孔德”与“道”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体现。

关键观点2: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作为宇宙万物之本源,具有深远难测、不可思议的特性。

文章描述了“道”作为宇宙本源的特性,包括它的恍惚、窈冥的性质。

关键观点3: 道孕育万物,从潜在状态变为现实具象的过程包括“物”、“象”四阶段。

文章详细阐述了道如何孕育万物,以及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四个阶段。

关键观点4: 可以从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道”中的一些概念,如“精”和“信”。

文章结合了现代科学知识,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道”中的一些概念。


正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孔德”,大德,“德”乃是道在万事万物中之体现,德合为一体则是道,道散为万殊则是德。在道德之关系中,道为大,德为小。然则德何以称为大?德之大,是就万物而言,德为万物之本体和主宰,自然为大。然而,此万物之大的德,其趋向和皈依,亦不得不指向道,因为道乃是至高至大者。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作为宇宙万物之本源,形而上之精神本体,它无形无相,深远难测,不可思议,无法描述。但却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顽空了,实则真空不空,它包含,孕育和产生出一切。然而此种包孕当它尚未显现为具象之时,乃是潜在的状态。此种包孕之若有若无的状态就是“恍惚。”

道孕育之万物自潜在而为现实具象,在跨过 “无”和“有”临界点之前的阶段就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物象之形式和形态已经具备,只等一跃而出,显现为存在者。而在成“象”之前一阶段,则为“物”,因为“物象”形成当然要以物为基础,否则空有形式,又怎么能有具体事物之存在呢!如果我们勉强机械地对应于亚里士多德事物存在的“四因说”,那么“象”就可以对应于形式因,而“物”则可对应于质料因。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较之于“惚兮恍兮”和“恍兮惚兮”,“窈兮冥兮”要显得更为幽深玄远。深究下去,要形成现象之物,得追问物由什么构成,那么如果从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精”很可能就是指的基本粒子,而有了基本粒子,才能聚合而构成万物。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个“精”作为基本粒子,无可再分,是缘构万物之基本,因此它是极为真实的。然而,这个基本粒子就足够本源,而是最为彻底之基础了吗?当然不是,它仍须自真空中产生,这个绝对之空,绝对真实稳固之基础和本体,就是“信”,追究到这个“信”,才算彻底,才算“达道”,然而这个“信”也无非绝对之“空无”而已,并因其绝对之空无,而绝对之真实和坚固。

“道”既然创造宇宙,有宇宙才有所谓“时间相”,那么它就大于时间,超越时间,又自古至今都内在并持续发生作用于宇宙万物演化之过程中,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深入认知了“道”,也就知道了万物之起始,“众甫”就是“众父”。如何了解万物之起始?通过上文之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经过“信,精,物,象”四阶段,然后自潜在状态越过临界点,一跃而出成为具体现实之物的过程。而也只有对玄远幽深之“道”有所窥测,才能了之万事万物之所从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