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文讲述了1984年,中国计算机以应用为重点的战略转换的前因后果,从计算机事业在全国的展开和大量事例,体现了计算机应用的一次发展高潮。
2024年10月25日,CNCC中国计算机大会之《光辉的历史印记: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与计算机博物馆筹建》(第五届计算机历史记忆论坛)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圆明新园举行。
1984年,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一个重要节点,计算机应用从以科学和国防为主,转向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其成效与影响力轰轰烈烈地突升,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广泛应用计算机,从此计算机深入全国,真正展现了“国之重器”的地位。
本文以大量历史史实和准确数据,肯定了198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剖析了促进这次突进的理由和要素。历经“十二年科技规划”与“紧急措施”的实施,自1958年中国有了计算机,经过25年拼搏,计算机事业初具规模。1983年,全国累计使用大、中、小型计算机4000余台,微机3万多台。在“两弹一星”工程、国民经济发展中初现威力。当然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工业与应用差距巨大,明显落后。国家与主管行业都在探索快速发展、提升计算机独特作用的动力。
40年过去,回顾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面对当前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的崛起,业界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发展路径。回顾过往,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剖析中国发展道路,明确走向未来的突击方位,“让历史告诉未来”成为时代赋予中国科学史家、计算机史家的光荣任务。助其前行,唯望快捷,既是我辈心愿,也是一分责任。
(公众号的文章结构更新,题图可以横扫,本文发表15幅。)
图片说明:
图一,论坛在横店圆明新园之长春园举行;
图二,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与计算机博物馆筹建;
图三,“1984:以应用为重点,掀起计算机新高潮”;
图四,讲述论文;
图五,成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
图六,计算机要从娃娃做起;
图七,70年代,计算机用户多为军事、国防、科研;
图八,1984,计算机数量与应用大幅增长;
图九,1984,图片和报道的计算机新闻猛增;
图十,1984,计算机领域的论文增长;
图十一,计算机应用大幅增长的五大理由;
图十二,王选、王永民、倪光南让汉字进入计算机;
图十三,电子一条街促进计算机应用;
图十四,作者讲述中;
图十五,CCF计算机历史工作委员会主任司宏伟授给感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