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建国70周年流通纪念币火了。不过,在抢着预约的同时,不少朋友也在吐槽,这几年流通纪念币频繁采用双色铜合金材质,真是一点惊喜都没有。
1984年10月1日,我国发行首套流通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纪念币,截止到目前,我国发行的普通纪念币已经超过了100枚。
其实,不同时期选择的币材不仅是审美的变化,更是造币工艺和技术发展的产物。
今天小藏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我国
流通纪念币材质的变化
。
铜镍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故又名白铜。
建国35周年纪念币 △
从1984年开始,人民银行一共发行了11枚白铜材质的纪念币,依次为建国35周年纪念币一套三枚、老西藏、新疆纪念币、国际和平年纪念币、内蒙古纪念币、宁夏纪念币、广西纪念币、建行纪念币和建国40周年纪念币。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币 △
这些纪念币均为1元面值、30mm直径以及9.32g的标准重量。另外,镍铜合金纪念币的币面抗氧化性比较好,收藏时保管起来比较容易。
此材质至今只发行了1套3枚普通纪念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纪念币”。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纪念币不仅是首枚黄铜材质纪念币,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套1角面值的纪念币,为普通纪念币面值之最。
80年代末,国际铜价和镍价开始飞涨,使得铸币成本大幅提升,因此纪念币的材质改为钢芯镀镍,后来尺寸也缩小为25mm直径。
这样发行的纪念币从外表看上去仍与白铜类似,但材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也得以降低。
第一套钢芯镀镍纪念币:亚运会纪念币 △
钢芯镀镍材质的纪念币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共发行了28枚,依次为亚运会纪念币(一套两枚)、植树节纪念币(一套三枚)、建党70周年纪念币(一套三枚)、女足纪念币(一套两枚)、宪法颁布10周年纪念币、七大伟人纪念币(一套七枚)、希望工程纪念币、世乒赛纪念币、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币、世妇会纪念币、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币、政协成立50周年纪念币、敦煌纪念币、人大成立50周年纪念币、世博会纪念币以及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 △
然而钢芯镀镍这种材质铸币后划痕非常多,使得纪念币的美观性以及收藏价值大幅降低。因此后来发行的纪念币很少再选用钢芯镀镍作为铸币材料。
稀野生动物纪念币(共10枚),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套紫铜材质的纪念币,同时这也是人民银行首次发行5元面值的纪念币,同时尺寸也增大到了32mm直径,为纪念币发行之最。
该系列纪念币的发行,一方面拓宽了制作纪念币材料的选择种类,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普通纪念币镍白色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人一种新鲜感。但该系列纪念币币面抗氧化性相当差,极易氧化变色,加大了收藏保管的难度。
以黄铜为材料的纪念币将近50枚,是纪念币发行逐步规范以来选用最多的材质。
该系列纪念币的币面抗氧化性比紫铜合金系列要强,但仍然赶不上镍铜合金,也比较易氧化变色。这与铜合金的颜色也有一定的关系。
1997年,人民银行发行了以双色铜合金作为材料的香港回归纪念币。
我国第一枚双色币:香港回归纪念币 △
2015年起,10元面值的纪念币开始成为纪念币的主流,随着面值的提高以及工艺的进步,双色铜合金纪念币成为不错的选择。
第二轮羊年纪念币 △
纪念币的材质变化,也彰显着造币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创新,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