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要求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走进去”,同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开拓最有潜力的市场,探索合理的商业和管理模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在合作共赢中同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型升级:由承揽工程项目和收购资源向投资、建设、运营并重转型,由机会触发式参与向战略导向型理性参与转型,由短期获利向长期经营、持续发展转型。我们要让中国的优势产业、产品和工程建设等更好地满足沿线国家的需要,进行“扎根当地、立足长远、综合开发、造福社会”的投资和项目运营,并由此带动中国的技术、标准“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
顺应企业“走出去”转型升级的潮流,在总结深圳蛇口和福建漳州综合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招商局提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前港-中区-后城”(Port-Park-City)的成熟商业模式,简称PPC模式。这是一种综合开发模式,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系统解决制约东道国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短板问题,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
其中,硬环境建设包括建设一流的港口设施,打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开发建设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自由贸易区等,建设产业发展所需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软环境建设则包括通关、结算、支付、物流、培训等服务。吉布提自贸区项目是PPC模式在海外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吉布提市有望逐步发展成为区域航运中心、 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成为“东非的蛇口”。
另外,招商局在建设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白工业园)的过程中,基于其区位优势和内陆国家特点,提出了“12234”方案,即围绕“一带一路”,跨越两国(白俄罗斯、立陶宛)、沟通两区(欧亚经济联盟区、欧盟区)、连接三点(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立陶宛的考纳斯自贸区、波罗的海的克莱佩达港)、融合四流(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物流),成为一种新的跨境PPC模式。去年,招商局与多哥政府签署了首个国家与企业之间的“一国一企”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更加综合的整体合作模式。多哥成为继吉布提之后PPC模式复制落地的又一个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