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爱的买了但没有看的书,晚上好:
我依然记得和你们相遇的日子,在那些个电商大促的日子,我打开了豆瓣书单,打开各种大咖收藏,把里面的书一本本添加到了购物车里,像不要钱似的点击确认,然后两天之内,你们就装在箱子里送到了我家。这样的情况发生了N多次。后来,我发现自己染上了一个月不买书会死的绝症,但却没药可治。即使去年看了97本书,还是无法抵消买入的将近500本,以及前年的数百本未读积压。
以致于我相信如果对我房间进行消防安检,一定会告诉我易燃物品过多并堵塞重要逃身通道的。我并非不想和你们有更深入的接触,并非不想抚摸你,并感受你的内涵。只是客观和主观原因太多,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我觉得这事我不能赖给时代,赖给社会,下面我想好好反思一下。
此时,我想起了若干年前,我还在念书的时代。每学期期末考完试,便会拿着平时省下的几百元零用钱去当时最大的实体书店上海书城挑书。,而这笔钱在那时无疑是一笔巨款。为此克服了诸多零食和冷饮的诱惑。然后几乎是一整天都花在了挑书上,晚上才恋恋不舍,兴高采烈地搬着十几斤重的书坐公交回家,竟然一点都不感觉累。
因为没啥钱,因为买书不易,所以倍感珍惜。心里深知要用有限的费用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所以那时买书不会像现在看一眼封面,看一眼推荐,就全买回来。会仔细看下前几页的文字,会掂量下是否真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以几乎买回来的全部能看完。还记得那时,在精装和平装间会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总是为了能看更多书,而放弃精装。
如今,我不再为了十几元或几十元的差价而纠结,有精装的一定买精装,我洋洋得意的说这叫做品味。对了,每次买书时我都告诉自己,这叫做价值投资,几百元算什么?凭借这个理由明目张胆,一箱又一箱买,有时一个主题的书买了好多本。在曾经,我一定会精选几本必看的。最终精装书连塑胶膜都没有拆,静静地躺在那里。而更可怕的是,书一大堆一大堆进来,我都没有仔细地摸过,感受过拆封的喜悦和小激动,有些东西变味了,买书感觉变成了一种自我安慰和发泄,但看书却变得越来越难。
书静静地躺在那里,有太多类别。你们知道吗?曾经我以你们来自不同领域而骄傲。但是后来我醒悟了,人的贪婪不一定是表现在钱,权这些方面。即使在知识上,也会表现出不恰当的贪婪。我们总是妄图蛇吞象。妄图知晓更多的真理与智慧,妄图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给这种行为加以表彰,称之为求知若渴。但在无穷的知识面前,我们得承认自己的渺小。据说,如今全美每年发布的新书总量需要一个人花七十年不眠不休才能读完了。懂得在广泛领域中适当缩小你的知识战线,非常非常重要。不要误解,这不是说做一个闭门造车的人。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死了太多人。因为战线过长导致精力崩盘的,因为太散而无真正强项的,因为三心二意的比比皆是。
人生就是这样,在你有时间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钱没资源没能力。但当你有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时间没精力。譬如,旅行,写作,阅读以及琴棋书画之类的都是。
近来,每天忙得天旋地转的,其中还有很多忙忙碌碌没有结果的琐碎。周遭的朋友都是这样,都在吐槽,吐槽完就继续去干刚刚吐槽的事情。我想这不能作为借口。就是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证输入,才显得牛逼对不?什么叫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才是。事实上,真的要挤时间,一定还是有的。
我相信,即使我这样”忏悔”,未来我还是会继续买书。但是我想,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
1.一个领域不买过多重复的书。因为其中的知识点一定会大范围重复。克制每逢折扣必买的心态,有很多时候买回来的书发现其实不是很感兴趣,只是为了凑单。
2. 不要一听到有人推荐就买,有的类别真的和你没啥关系。买了也不会看。先收藏,过两天想一下,是不是真的要?当然我不反对兴趣广泛,涉猎广泛。
3. 我希望给很多不再需要但别人需要的书寻找好的归宿,我相信缘分,人和人的缘分,书和人的缘分。
4. 书不一定要每页都读完,就像报纸不一定要看全,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高效迅速阅读很重要。
5. 保持阅读的习惯。不要因为忙而断档,即使这一天只看十页,也是一种状态的保持。就像自行车一旦停下来,就要再费很大的劲才能踩起来,读书也是。
6. 书堆积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保证输入输出的比例,即使你这个月看了十本书,但买了30本,依然会有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可能会让你逃避,也就是破罐子破摔。
7. 该放弃的放弃,并不是所有事情你都需要懂。也并不是所有书都要看,懂得取舍最重要。
亲爱的书们,请再相信我一次,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幸好我还年轻,所以我一定能在有生之年把上述毛病改掉。但又恰巧是我年轻,我也不能光说不练,不然迟早变成我讨厌的样子。不早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