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线投资社群
我们提倡“健康生活,快乐投资,交流分享,感恩互助”。我们提倡长期价值投资,持有最优秀的公司,赚成长的钱。我们提倡智力众筹,群策群力。我们提倡常怀感恩之心,合作共赢!这就是我们——素昧谋面却亲如一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长线投资社群

长线投资社群:一周交流精选 (第六期2019.2.10)

长线投资社群  · 公众号  · 投资  · 2019-02-10 22: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是长线投资社群的第243 篇原创文章


长线投资社群宗旨: 为长线投资者提供一个免费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一切以成长价值为核心。很多人做了一辈子股票都没搞清楚股价为什么涨跌。为了帮助更多人认识价值投资,交流分享还是非常必要的。


长线投资社群愿景: 建设一个真正志同道合、不掺杂任何商业目的、纯粹为兴趣爱好而来的长线投资朋友圈。投资理念:长线投资从拒绝平庸开始,坚持与净利润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为伴,赚企业成长的钱。价值观:健康生活、快乐投资、交流分享、感恩互助!


投资

观点

@天山龙江:

(1) 质疑很多的公司还是要小心,商誉减值的雷还真多,突然爆巨亏的,应该都是商誉减值惹的祸。这种从大幅盈利下修到巨额亏损的企业都得拉黑,感觉能增长可信赖的企业越来越少。看看咱们A股投资土壤,就是比谁更狠比谁更坏,难以培育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咱们做价值投资的一定要留一份小心,我越来越觉得选股持股时考虑资金动向的必要性!


网上有负面消息的还是尽量回避,投资追求的是确定性,好公司还是挺多的,何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刚才看到咱们群里曾经激烈争论过的神雾环保竟然下跌了92%。市场是最好的老师!


我现在倾向于持有大白马,围绕大白马进行操作。涨得慢点没关系,关键是避雷了。放低预期,以做实业的眼光和心态去买入中国核心资产,心态就会越来越淡定,赚钱的概率会越来越高。对比这些垃圾股不断暴跌,外资买入优秀资产的速度反而在新年之后加快了。


我感觉市场的逻辑完全变了,没有竞争力的垃圾股越来越受到抛弃,避免踩雷的办法就是回避垃圾概念股,坚决与优秀企业为伴。想风险小又稳又赚钱,学习外资、社保围绕优秀白马做波段,尽量选公认的大白马,把真正的好股选出来,然后围绕价值顺应周期做波段就好了。


(2) 我觉得关键还是要对行业大势的了解和把握。城镇化推动了房地产发展,A股出现了一批家电行业大牛股。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培育了一批大牛股。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又培育了一批消费类大牛股。

未来汽车电动化肯定是大趋势,高端仪器设备国产替代也是大趋势,消费升级(个性化、品牌化、健康化、智能化)也是大趋势。


老龄化受益的就是眼科、牙科、骨科、保健品。人老了,首先是眼睛、牙齿都不行了,还有不吃药就吃保健品。


看高毅资产2019年围炉夜话,感觉大咖们的投资思路有坚守也有改变,都在加倍努力做到最好。高毅资产2019围炉座谈中的内容:


生物医药→创新药研制,看好凯莱英;

连锁服务→看好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电动车→看好先导智能、旭升股份。


(3) 万物皆周期,投资大师们都很注重逆向投资。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时你贪婪,别人贪婪时你恐惧,实际上说的就是逆向投资。


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懂得逆向投资,今晚看文章讲逆向投资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1必须是优秀的企业,拥有进取的管理层,只是遇到阶段性问题;

2至少被市场冷落2年以上,如此才能足够便宜;

3业绩具备反转的基础,避免陷入无法逆转的夕阳产业;

4股价足够便宜,具备充分的安全边际!


优秀的企业被市场冷落2年,看看我跟踪的那些优秀企业之前类似的情况:通策和片仔癀连续调整2年之后股价的走势。

(4) 这两天人人痛恨的恐怕就是亏损之王天神娱乐了。如果按我以前的选股标准:看历史业绩选股,2018年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天神娱乐2015~2017年的财务数据,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按现在的市值,对应2017年净利润,市盈率只有4倍不到,在2018年看估值也是很便宜。如果不做深入研究,但看这个数据,大家一定觉得很便宜。

评论

@John董: 我当时用财务数据筛选选股的时候,天神也进过我的股票池,持有过一小段时间。回想这两年的投资,尔康、康得新、利亚德、三聚都买过,看财务指标都是roe15的好学生。想想也是后怕,无知者无畏,即使打法分散也得了解企业业务而非简单看数据看财报。只买看得懂的逻辑性很强的和相对便宜的。


@天山龙江: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历史财务数据并不是那么重要,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盈利质量以及未来的增长预期和动力,这些东西才更为重要,这些都是简简单单看财务数据看不出来的。当然也不是完全否定财务分析,稳健的财务数据也是选股的重要一项指标。


@Dennis: 企业基本面分析并不是看历史财务数据没用,最重要的是看资产负债表,而不是利润表。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其实就是该企业的家底,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就是企业过往经营的表现,虽然这只是代表历史,但是可以排除差的企业。


任何一家企业想要改善利润表通常一二个季度就可以,比如财务大洗澡,但要想改变资产负债表,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几十年。所以看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就能看出它究竟是一家什么状况的公司。至于商业模式、竞争格局,通常只有能力圈范围内的分析才可能有所深入把握。


财务分析确实有点难,但是做价值投资的大师没有一个不懂财务分析,包括巴菲特、芒格,只是他们避而不谈而已,因为这是基本功。大部分价值投资者到了一定程度一般不会谈财务分析。投资是买企业的未来,所以投资大师只能谈未来。其实在我看来,投资企业最核心是投资企业管理层,因为企业的未来是靠他们来实现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谈未来时都讲的很好听,除非你是行业内专业人士,否则很难有所判断。调研,可以从侧面对管理层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巴菲特投资一家企业都要跟踪数年才会下手。


利亚德、洲明科技、三聚环保,其实问题都一致,那就是经营现金流不好,应收账款占比大。这类企业,如果在企业初期发展阶段1-2年资产负债表如此还可以理解。若是3-5年资产负债表还是如此,基本就要放弃。随着业务不断扩大,资本开支还不断加大,可见股东回报(企业现金流回潮)遥遥无期。


@John董: 说的好,投资都是有这么一个过程,从重视利润表到资产负债表、现金流和管理层等,然后再就是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现在我还意识到万物皆有周期。


(5) 龙江感悟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分享一下我入市十周年的感悟:


十年,我懂得了脱离K线去研究股价运行背后的内在规律,懂得了市值=估值*净利润 这个股票市场存在的最根本的规律,在万千复杂的变量中找到了股市获利的两个关键变量:估值和净利润。估值是市场给的,净利润是企业自身创造的。我们投资者要做的就是了解市场,研究企业。


十年,我懂得了业绩是驱动股价上涨的最大动力,股价长牛背后实际上是业绩长牛,长线投资必须从拒绝平庸开始,坚决与最优秀的企业为伴,因为这样的企业业绩才稳,业绩持续增长的确定性才高。


十年,我懂得了简简单单看财务数据和机构盈利预测做投资是不行的,必须要深入研究企业: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及竞争优势、历史业绩及盈利质量、发展前景及增长动力。


十年,我懂得了投资就是投企业,就是投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只有疯狂创造价值,创造现金流的企业才能持续繁荣,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十年,我懂得了万物皆周期,长线投资不是死拿不动,长线投资不能把高收益建立在泡沫上,低估值买,高估值卖,灵活应对、顺应周期、逆向投资才是好的投资。


十年,我懂得了慢即是快,少就是多,在投资标的选择上不断做减法,缩小关注范围,重点聚焦研究跟踪少数优质企业,相信专注才会更加专业。


十年,我懂得的还是太少,毕竟时间太短,经历和能力都有限,希望用下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去体验、去完善,投资修行一直在路上。


十年,再出发,多了很多同路人。健康生活,快乐投资,交流分享,感恩互助,相信未来会更好。

@锋:

(1)非常清晰,当前率先转向创新低,尽是“垃圾级”或看不懂或有毒的品种。这两年,市场教会了我们很多有用的知识,至少学会了该怎么分辨是否真正利润还是空中楼阁,学会了究竟是增速重要还是质量重要,估值真正的合理水平应该是怎么样,怎么样的行业应该给予怎么样的估值。


(2)股票这么好的流动性,老巴也从不高于15PE买入,A股公司实业都高PE并购,前几年所有公司是疯了。


商誉减值相当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的经营并无长期实质性影响,市场短期的喧嚣不用过度解读,还是回到公司基本面。


这个损失实际上是发生了的,只是发生了在并购时,就是帐上资产少了一大块,就是说当初溢价支出那些现金全损失了,事实上并购就已经发生了,即已经损失了。表现形式就是溢价买到一只金鸡,用了两年发现,原来不会下蛋,亏大发了,于是重新按肉鸡定价,溢价没了。


可是事实上是付出了高价买了,损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商誉能出雷,也说明这些公司管理层水平太差,并购些有毒资产回来,让我们看清了他们的水平。


(3)最近三个月外资买入茅台150亿、五粮液60亿。白酒买够了,又开始买家电。其实很多公司又好又便宜,不过,人们总是视而不见,追求暴富在投资者心态占据主要地位。就说五粮液吧,16PE贵吗?公司管理尽管差强人意,即便如此也能大赚,换一个得力的领导,可能就很好了。


制造业有没有几个敢说自己能活十年,至少五粮液、茅台这些活二十年都没问题。可是制造业,人们就是肯30PE去买,活得更好的,16PE反而没人要。复盘过去二十年白酒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茅五一直占据前两位,其他什么古井、汾酒、老窖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无论五粮液是怎么差,至少没人能把它拉下前二,最后这些优质资产全被外资买了,看看白酒是不是被买得最多的,茅五是不是被买得最多的?然后国人就是S乎乎的玩概念玩死自己,股价上涨就是最好的诱饵,什么地雷阵都敢趟!


@远航:

A股大量商誉是基于虚假业绩承诺产生的,这个业绩承诺才是关键,但更扯蛋的是,当业绩承诺不能兑现时,居然可以用现金补足,这就为造假打开了方便之门。用现金补足业绩承诺如同诈骗,这东西能算利润吗?为什么不直接扣减被收购方的股权呢?


商誉应该用卖方的股权担保,业绩承诺期过后,用每年利润来摊销商誉,同时解禁相应比例股份,直到商誉全部摊销完毕才能将担保股权全部解禁。这样才可以堵住高溢价并购套现的漏洞。


继政策底,估值底和市场底之后,又来个商誉底。以前有扇贝逃跑事件,现在有养猪饿死事件,这是在侮辱人呢还是在侮辱猪呢?


@Dennis:

年报减值处理不光是商誉大的企业,也包括长期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高的企业,还有固定资产折旧不充分,无形资产占比大,长期股权投资权益计量法等等企业。很多企业即使资产减值处理完不大额亏损,也会影响原有利润增速,请大家擦亮眼睛甄别自己手中个股。


投资就应该买优质的公司。就像最近A股暴雷,有很多人说这些公司利空出尽,轻装上阵,19年可以业绩大增去买他们。我想说这里面的确有一些质地还可以的,但是这里面大多数公司自身基本面没吸引力,而且这样大的商誉减值哪里来的,我说过就是几年前的利益输送。这样的大股东管理层根本没法值得信任,上市就是来骗你钱的,和香港那些老千股无差别。公司已经没有任何值得信任的地方,还有什么毛研究价值,以后边缘化股票占大多数,凡是有道德瑕疵的公司离他们远远的。


@攻城狮:

商誉减值仅仅是财务上的技巧,核心还是企业竞争力和创造现金流的能力。难道商誉放在那个地方和去掉,对公司经营有影响吗?


最近各种修正业绩的暴雷企业,趁着大跌洗澡,然后明年可能就来个利润暴增,难道企业真的变了吗?不是,企业还是那个垃圾企业,盈利能力和创造现金流的能力照样一塌糊涂。


看看一大批业绩稳定的消费白马股,大部分都已经走稳,月线大级别底部极其明显,剩下的只有耐心了,所以不担心。如果连刚需的穿越牛熊的消费品种都倒了,那就只能保持更大耐心等。


相比于美股,国内消费股、银行股低估,其他大部分高估。看看外资的风格有好处,外资买入消费股是大趋势,因为好的科技股可以在美国买,便宜的金融股可以在香港买。


@54岁新起点:

(1)投资最重要的还不是脑力,而是耐力和毅力,用做股东的心态做投资,与优秀企业共同成长。回归本质,坚持做符合逻辑的事。知易行难,贵在坚持。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出一番成绩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和逻辑缺一不可,要奋斗,更要聪明地奋斗。


苹果的乔布斯说过,智慧来自精准的判断力、判断力来自于经验的积累、经验又来自于无数错误的判断。所以投资是越老越值钱。


(2)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是价值投资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过要看透一家公司三年以上很难,但市场一年估值的波动足以抵消三年的业绩发展,除非你有长达5到10年的洞察力,否则都不要奢谈不理会市场只看企业。


2003 ~2013年底,格力电器盈利上涨33倍,股价上涨29倍;宇通客车盈利上涨14倍,股价上涨16倍;东阿阿胶盈利上涨12倍,股价上涨12倍;国药股份盈利上涨12倍,股价上涨12倍;伊利股份盈利上涨13倍,股价上涨12倍。


很多中国股票案例表明:从十年甚至更长的长期来看,基本上盈利上涨多少倍,股价也会随之上涨多少倍。长期来看业绩为王,股价上涨的复合收益率接近于ROE。


(3)在所有的操作策略中,长线的要求最高,需要对企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有着更为坚强的控制,清楚把握企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以投资的心态分享企业的成长。标的物必须是千里挑一,对利润的要求是数以10倍计,在这样的机会面前不惧任何亏损,不设置除基本面外的任何止损,买进不卖是最好的策略,不在大牛股上做空是永远需牢记的。只有这样,股票才能够真正成为改变一生的东西。


个股

交流

交流


交流


旭升股份

@天山龙江: 目前公司与特斯拉全面合作,向特斯拉供应的产品涵盖了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电池系统等。公司将持续跟进特斯拉新车型的推出计划,与特斯拉紧密配合,共同成长。


旭升股份2014 年至2017年对特斯拉的销售额分别为2862 万元、1.74亿元、3.19亿元、4.13亿元。


特斯拉2014 年至2017 年汽车交付量分别为3.1万辆、5万辆、7.6万辆、10.1万辆,2018年交付25万辆,2019年预计交付40~50万辆,2020年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建成投产,特斯拉总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汽车电动化绝对是未来的大趋势,特斯拉则是电动汽车领域无可争议的世界级老大。特斯拉和旭升股份2013年6月初次接触,8月就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合同,可见特斯拉对旭升这位合作伙伴的重视。要知道2013年时旭升只是一个营收不足亿元的小企业。


@justin huang: 旭升逻辑有硬伤:其核心逻辑是傍大款,问题在于这个大款特斯拉自己还需要证明自己,去年三季度之前特斯拉都被认为要不行了,三季报公布盈利,起死回生,需要在2019证明自己,至于特斯拉周边的供应商,目前稳定性不够。


旭升股份走出翻倍行情,我的理解这是价值修复。价值修复不属于价值趋势,也就是特斯拉天然的弱点,会让旭升股份无法走出趋势行情。


@G巍: 特斯拉如果做不起来,电动车就没有企业能做起来了。最近看到的数据,先提出结论:国内新能源车替换汽油车的空间非常大,新能源车在汽车行业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8年国内汽车整体销量下滑,总量也有将近3000万辆。就拿2018年汽车销量看,新能源车的150万辆占比也才5%。未来哪怕汽车整体销量不再增加,新能源车占比增大确定性也是几乎100%,不确定的只是时间远近。


从长远趋势看,这个行业里出历史大牛股的概率非常大。目前新能源产业链里各细分行业里有先发优势的龙头公司,只要不是自己作死,未来的业绩增长确定性也几乎是100%。


个人判断,新能源汽车板块是未来10年里,发展最确定的行业之一。


@WYW: 行业是确定的,最关键的是技术变革特别快,作为龙头要看得见趋势,有前瞻性。沃特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宁德时代作为电池龙头前两年是没有人知道的。电动车要考虑的因素其实很多,没那么容易投资的。


@justin huang: 电动车行业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行业,这点毋庸置疑,这里面要考量的是发展的路径和预期之间的关系,预期在短期内充分演绎之后,有的股价回落的比较快,有的股价回落的比较慢,也许从这里能看出一点资本信心足不足的端倪,从而进一步研究出可能的投资方向。


去年TSLA公布3季度财报后的走势,是震荡,这里就是在等待,等待TSLA继续证明自己。


@天山龙江: 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仅为1.3%,处于成长初期。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为122万辆,同比增长58%,同年汽车销售量968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3%。特斯拉2017年销量10万辆,2018年销量25万辆,旭升的2018年业绩会不会超预期呢?


2017年特斯拉产量10万辆,未来2年内或可以达到100万辆,作为特斯拉最核心的供应商,旭升的业绩增长应该是很确定的。


@Dennis: 刚看了一下旭升股份的管理层结构,学历都比较低,可能是家族企业。对应目前的市值,估值并不便宜。未来的发展主要还是要看管理层和研发技术。


家族企业会聘用职业经理人也是不错的,比如美的就是聘用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关键是核心高管中是否清一色都是家族人员担当?


@C克锋: 旭升的核心竞争力模具及压铸成型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再加上新能源车的轻量化及超大蓝海,旭升的未来有很大想象力。基于此未来看好旭升和比亚迪,尤其是比亚迪电池和新能源车都很厉害,未来10年更加看好。


虽说旭升的危险是客户单一,特斯拉几乎占旭升近60%的销售额。但从资料看,现在旭升已深度融合到特斯拉的设计研发中,近三五年特斯拉想找替代者,基本不可能,未来不敢说。


@天山龙江: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讲,产品定型后关键过程都要确定,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不可能随随便便更换供应商。特斯拉属于国际一流的企业,制造的也是高档车,而且和旭升签订的是十年长期合作协议,即使要控制成本也会在旭升接受的范围内,精益管理最讲究的就是帮助供应商一起完善和成长。


高毅资产邓晓峰在2019年围炉夜话中有关特斯拉的发言如下:


我会跟踪和观察很有争议性的话题,重大的不确定性往往创造超额收益。比如电动车行业的变化,需要根据事实的变化修正我们的判断。比如美国一家龙头电动汽车公司就是一家不停折磨大家的公司,2018年三季度之前大家都怀疑它随时可能破产,因为烧钱实在太厉害,没有正的现金流。


但三季度开始它变成有盈利、正现金流的公司,是观察它往上看有多大业务发展空间的公司。创始人以前做了很多过度和超前的承诺,从产品制造的角度看它是非常低效的公司,花了无数冤枉钱,本来以为三季度已经过了学习曲线,但是从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来看,还是没有完成制造环节效率的提高。它历史上做事属于事倍功半,虽然有很多创新,但是如何稳定有效率地制造出来,还是有很多坑没有走过。


从产业发展经验来看,这些都是沉没成本。我关注的是它走过学习的阶段把效率提升起来的时机,效率提升最大的关键是把终端价格降下来,获得更大的有效需求,持续把业务推动下去。它曾经在去年三、四季度占到同品类豪华车市场30%份额,这肯定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因为单价过高,无法以足够的效率生产低配版本,会面临订单后续需求不足的问题,需要靠生产率的提高来解决。2018年三季度之前,它是随时要倒闭的公司,2019年之后它是要观察能做到多好的公司。


它真正的影响是对传统车企的影响,如果它的市场占有率一下子达到这么高的份额,奔驰、宝马、奥迪怎么办?产业的价值量一定会出现巨大变化,对产业更大的影响是原有的公司怎么办,全球新一轮产业调整会不会重新开始,尤其是在豪华车市场?很多新产品出来时,会带来原有市场价值量的重新分配,这个过程会不会再发生?


当然,这里谈的都是豪华车市场。在中国是做面向大众市场的尝试,全球都不知道怎么造合适的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车。如果有某公司造出来,产品特点和定义出来,大家都跟着学习,电动车的发展就会突飞猛进。电动车的市场会更集中。电动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价值量的转移,价值量的转移对投资人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存量非常巨大。这需要持续从行业研究的角度去跟踪、观察,根据数据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调整自己判断节点甚至节奏。以上是我在2019年可能花更多时间的方向。


@justin huang: 这个发言具备很大参考价值,高毅团队最牛的地方,就是对深层次的逻辑有着较为全面的思考,让人佩服。


一个好公司的研究是发生在这个时代动态发展的深刻背景下的,这里面有着挺多动态变量去论证,这是价值投资有难度的地方。


@天山龙江: 特斯拉发布2018四季度财报:

2018Q4特斯拉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3.232亿美元,环比三季度增长4%,同比去年四季度增长134%。汽车业务平均利润率24.3%,环比三季度下降1.5%,同比去年四季度增长10.9%。Model3上海工厂产能目标为3000辆/周,2019年Model3总产能目标为10000辆/周。从2019Q4到2020Q2的半年内,争取生产出50万辆Model3。


看好特斯拉2019年产销攀升、盈利能力改善及上海建厂快速推进,进入到其供应链的供应商有望受益,我们跟踪的个股包括: 旭升股份和先导智能。

佩蒂股份/中宠股份

@54岁新起点: 我现在对重资产行业不感兴趣了,只对同嘴有关系的感兴趣。也逐渐理解了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了,所以,什么新能源、5G我离得远一点。


随着经济增长,未来中国一定会出现很多消费品牌,而这些品牌也一定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近年来涌现出来了海天、涪陵榨菜。我想宠物方面现在是0的阶段,是很好的布局时机。佩蒂我也了解的差不多了,就等价格的入手时机。


毫无疑问国内市场是今后增长最快的区域,可是感觉佩蒂不紧不慢的有点不重视的感觉,或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似的,当然,有一些布局,可是我感觉同中宠比力度差距太大了,并且老板说他上市的目的之一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这个行业不感兴趣,将来不想接班,所以他要成为公众公司。


佩蒂股份董事长陈振标说:可以看到宠物行业有两个典型路径,一个是通过渠道控制、屠夫价格以及五花八门的营销概念,短期快速获取销量,抢占市场份额;另一种是专注研发产品、做市场培育、做用户运营,长期积累品牌,获得稳定成长。


@Dennis: 佩蒂股份有两点需要去搞清楚,一是应收账款与存货增速大幅超过营收增速,存货毛利率变动异常;二是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不是很匹配。


@少年: 关于佩蒂,我说下个人的一些浅见:


1佩蒂和中宠,我个人认为尚未建立起强悍的竞争优势。非要说护城河的话,也只能说是"领先关键一步"的极浅护城河。产品力上,佩蒂的咬胶比中宠的顽皮零食技术含量高一点;渠道力和品牌力上,都差不多;竞争格局上,佩蒂略胜一筹。


2既然没有强悍的竞争优势,为什么还要投它?投的是宠物食品赛道的高景气。


3既然是投资行业的高景气度,那更重要的观察指标是什么?我觉得强劲的销售增长比净利润的增长更重要。去年中宠的营收增长率一直是加速状态,但一直是增收不增利,利润太差。但佩蒂除了营收增速不差外,截流净利润的能力更强,财报极其好看,这也是去年佩蒂涨的好中宠很差的核心原因。


4如果认可2和3的逻辑,即"投资高景气度行业,强劲的销售增长更重要",那么当佩蒂和中宠Q4业绩预告公布,我们看到中宠的营收增长进一步提速,而佩蒂有明显趋缓的势头,且中宠的净利润明显看到拐点后,就得重新思考佩蒂和中宠谁更值得投资了。


5我的思考是:佩蒂也许仍旧是个不错的持有标的,但当下的中宠更具投资价值。以中宠"顽皮"品牌,目前在国内的增长势头和其与天猫苏宁签署的渠道端协议的业绩承诺看,预计3年内国内营收额占比可能超过其总营收的一半,而佩蒂我目前没看到任何在国内实质的销售进展(我记得17年年报佩蒂国内营收占比不到3%,中宠约15%以上,预计18年年报中宠国内得有20%而佩蒂还是没动静)。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很难相信佩蒂能比中宠吃到更多国内市场的红利。


6最后在补充一点最新的数据,关于筹码集中度:

中宠股份股东户数:

17年Q3/Q4 2.26万/1.5万,

18年Q1/ Q2/ Q3 1.24万/1.04万/9809

截至目前 8282


中宠股份机构持仓占比:

17年Q3/Q4 7.43%/ 12.54%,

18年Q1/Q2/Q3 16.75%/22.65%/64.89%


佩蒂股份股东户数:

17年Q4 8127,

18年Q1/Q2/Q3 6783/ 6534/ 7030

截至目前 7265


佩蒂股份机构持仓占比:

17年Q3/Q4 4.98%/ 21.8%,

18年Q1/Q2/Q3 22.82%/ 38.29%/ 44.51%


同样是成长股,有的是先强后大,有的是先大后强,比如正海就是典型的先强后大,佩蒂中宠这种只可能是先大后强。这两类成长股,思考和投资的着力点是截然不同的。


@小狮子旺财: 佩蒂四季度主要是一般法人的减少了不少,基金持股在Q4还略有增加。推测应该是2018年7月解禁的首发股东跑了。


这类投Pre-IPO轮的股权投资资金,赚不少了,解禁跑掉很正常。

类似,中宠也是Q4一般法人减了不少。


同样是Q3有巨额解禁,比佩蒂的还多。


@W松波: 就是一般法人,减持60%,太夸张了。


@54岁新起点: 现在买佩蒂还是中宠,还是等待时机吧。依据我的有限信息了解及判断,一句话,佩蒂全面优于中宠。


@B轶群: 中宠是明显的拐点,佩蒂感觉后继乏力,看2019年的表现吧。两个护城河都不高,目前让我选,我肯定选中宠。

梅花生物

@Dennis: 梅花生物属于曙光再现类企业,主要看点是预期饲料类氨基酸价格的复苏。最近好像很多机构开始关注了,元旦后高毅资产邻山基金入住了。我是3季报roe和roic反转时配的。


不过,梅花生物的财务成本很高,有息负债高,目前准备发长期债券,所以需要紧跟业绩经营。一旦饲料业务不如预期,加上企业财务成本高企,可能利润掉的很快。


@行走的狼: 梅花生物高毅成本4元左右,月线反转,行业筑底上行。


@G巍: 梅花生物股息率非常高,好像是8%左右,也是亮点之一。猪周期如果成立,必然带来相关产业链繁荣。


东方电缆

@驰: 2018年预计净利1.7亿增长240%,2019年公司的营收目标是50亿,估计净利2.5亿,2020年大概率在4亿以上。公司是海底电缆的龙头,坐上海上风力发电这班车,技术面上是月线反转,2019年毛利和ROE开始提升。2020年正常估值在150亿左右,目前是50亿总市值。高新技术企业,我与几个员工交流下,董事长人不错。


@超越孟想: 东方电缆超长的底部平台,月线反转,高毛利海缆,海缆技术第一,订单在手,产能开始释放。


长投

指数

指数


2018年1月长线投资社推出了长线投资社群指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公众号刊登的文章 重磅 | 长线社群指数发布 ,每周公布一次。本周成份股涨幅和指数图分别如下表:



公益

活动

活动


指数


2017年2月,我们创办了长线投资社群公众号,到年底时,收到了1万多元的打赏资金,我们拿出了8200元,资助了3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2018年4月,公众号发布文章 《公益| 但行好事  不问前程》 ,截至2019年1月20日,阅读17092人,赞赏人数761人,传递爱心,播种希望,长线投资社群与你同行!

知识

星球

星球


活动


指数


长线投资群成立于2015年10月13日,一直致力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在最初的2年多一直靠大家的义务奉献来运行。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也为了将长线投资社群做的更好,2018年4月28日我们在知识星球上创办了“长线投资社群众筹圈”,希望众筹一些资金来保证长线投资群长期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经有4000多位朋友选择支持我们长线投资社群,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一直提倡的“交流分享、感恩互助”精神。我们长线投资群知识星球,虽然是付费才能加入,但是来去自由,我们承诺:加入一年内申请退出,不用任何理由,全额退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聚集一帮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本着“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精神将我们钟爱的价值投资事业进行到底。


“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同时我们也希望将长线投资社群建成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共享投资社区,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价值投资,学会价值投资,让更多的家庭因为价值投资而更加幸福。价值投资路上,感谢有你一路同行,希望未来越来越好!有关知识星球的初衷和详情请阅读文章 《投资跃迁,有诗,有远方》。


如果您喜欢本文,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声明:本文涉及的个股分析仅代表群内真正志同道合爱好长线投资者的交流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