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医生
每天看专业医生写的健康科普,还能随时免费查疾病、查药品、查医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医生

吃这些东西,没喝酒也会「被酒驾」?真相是……

丁香医生  · 公众号  · 养生  · 2017-05-12 21: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来源: 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自从交规变得更严格之后,老司机们都明显自觉多了,再不乱闯红灯,不飙车了,更加不会酒后驾车。


但是网上有好多「惊呆了」的说法,说是就算不喝酒,吃了某些东西之后也会被查出是酒驾、醉驾。甚至有说法是:


老公喝了酒 → 和老公接吻 → 会,查,出,酒,驾!


图片来源:dramafever


咳咳,这个问题嘛,丁当觉得警察同志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就联系到了公安界的科普达人 @江宁婆婆 来给大家讲讲清楚。


1. 新闻中提到的酒精测试,都是用的吹气式酒精测试仪。


2. 交警部门认定「酒后驾车」,是以血液酒精含量为最终认定标准的。


3. 吃了含酒精的食品、药品,一般稍等片刻再吹气测酒精,指标就会显著下降或直接测不到了。


4. 注意关键是「剂量」,有没有很大量地吃了含酒精食物。


这个片刻是多久呢?少则几秒钟,多则几分钟,不能具体回答的,关键都 要看你具体吃到了多少酒精的


总之,只要你不是边开车、边狂吃不停,基本就都不是事儿。


如果以后路上临时检查测出小意外,要记得好好跟交警蜀黍解(撒)释(个)下(娇),等等再吹气,他们可都是很通情达理的哦。


那问题来了,江湖流传的酒驾食物、药品,是不是真的含有酒精呢?丁当详细给大家盘点一下。


荔枝、杨梅、葡萄、榴莲……




很多水果的果肉中都含有比较多的糖分,存放了较长一段时间后,糖很可能被微生物利用发酵,产生酒精。


这其实就是个天然的「酿酒过程」。遇上喜欢吃、一吃就停不下来的水果,一定要记得「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蛋黄派、软面包、瑞士卷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新闻上说,有人因为肚子饿,一口气吃了 6 个蛋黄派后再做吹气测试就被测出了「酒驾」,可能确实不假、有很大可能。


你看蛋黄派、小面包的包装配料表上都有写「食用酒精」。是为了帮助糕点加工,而且国标对酒精残留量不作要求。


如果是生产日期特别近、包装密封性特别好的,吃多了是容易测出酒精的。所以呢,尽量别多吃。


图片来源:某产品


豆腐乳




豆腐乳虽然含有酒精,但是酒精含量不高。大家吃豆腐乳,普遍也就只是调个味。


但如果你像吃馒头一样狂吃豆腐乳……那就不好说了。


酒酿、醪糟、米酒




北方叫醪糟,南方叫酒酿,实际上就是一种低度的甜米酒,它的酒精含量稍高,一般常见的是 1% 到 5%。


我们在烹调的时候普遍都会再加点水,实际吃到的酒酿(醪糟)里面的酒精含量就很低了。


不过不吃货们可不要大意,毕竟含有酒精嘛,要是短时间内吨吨吨吨地吃,就「一人我饮酒酿醉」了……


醉虾、醉蟹




醉虾醉蟹,虽然听上去一定是用酒把虾蟹醉倒,但是实际上有些地方的做法是不放酒的。


当然了,大部分醉虾醉蟹还是离不开白酒或者黄酒甚至葡萄酒的,吃多了要小心。


漱口水、口腔喷雾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漱口水和口腔喷雾(口喷)都含有酒精。大家可以去超市仔细看下包装上列的主要成分,有的并不含有酒精。


除非你漱口完、喷完立刻去吹酒精检测仪,否则也完全不用担心。


毕竟也不会有人拿漱口水当水喝(除了某战斗民族会拿漱口水当酒喝),拿口喷当饭吃……对吧?


藿香正气水




这个一定要重点介绍一下。


藿香正气水,确实有可能导致酒后驾车。


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含量普遍达到 40% 以上,完胜低度白酒。喝多了会……上头!真的上头!


喝下一支 10 毫升装的藿香正气水,相当于摄入了至少 4 毫升的酒精。要是只喝一支问题倒还不大,如果大量地喝,那真的和喝酒没区别了。


不过现在有很多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丸、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等,买的时候注意下。



承诺不酒驾的,来 点赞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