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理财·生活 |
金融圈生活方式发现者
6月28日,银监会官网发布文件,要求「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
随着名校贷、趣分期等一系列过去的行业领头羊寻求新思路,熙熙攘攘的校园贷市场正在迎来变异、重生与升华。正如隋代名书《中说·周公篇》所言: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2004-2009年间,银行业曾大跃进式开拓校园信用卡市场,带来了「三高现象」:高注销率(70%左右)、高睡眠率(曾高达80%)和高坏账率(持续高于普通信用卡2个百分点左右)。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校园贷款,试图走通银行业过去的歧路。但不料,行业形态10年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10年对于人性的进化而言,太过狭促。
我们高估了部分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也高估了部分金融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校园贷在人性的零和博弈中遭遇滑铁卢。裸条、欠贷、催帐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
之所以我要用人性的「零和博弈」来形容这场乱象,是因为部分学生一开始就抱着不打算还钱的心态「肉偿」,而一些黑中介则是抓准了高利贷企图榨干贷款学生。双方之间的博弈直接导致了行业的悲剧。
过去在评价校园贷转型事件时,一直用「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样的案例,来做比方——军事史上有一句名言,撤退最能体现一支军队的素质。撤退过程中恰恰能看出一支军队的战略是否清晰,组织是否严密。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正是盟军反攻的起点。
市场也是如此,一个产品、一家企业的撤退中往往可以看见这个战略转型的路径是否清晰。尤其是在撤退之后的进攻方向,更能体现出企业的整体素养。
麦子金服旗下的名校贷,在今年4月宣布7月下线校园贷业务,正式转型校园公益;分期乐是自定义为「电商平台」;爱学贷更名爱又米,面向毕业后的白领人群。
这种转型之中,有些企业决绝毫不回头,有些企业则是暧昧不清。继续从事白领借贷业务可以看成是业务延续,这是最常见也最好理解的转身。但某些转型电商的平台似乎,仅仅只是用商品分期付款换壳,业态没有本质变化。
名校贷的做法可能是其中最干脆利落的。6月30日,发布公告确认不再向大学生发放贷款,更名、换Logo,一切都按照4月份的诺言一步步履行。要知道最高峰时,名校贷的校园贷产品营收,曾在麦子金服总体营收中占比高达70%。
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23日,全国共有62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
在这场全行业的撤退中,我最欣赏麦子金服旗下的名校贷。因为它深刻体现了「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的思维。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晓事物变化而灵活应对,天下就不存在有弊端的法制;拘泥于陈规旧制而死板教条,天下就不会有好的教化。
通其变,天下善教。从校园贷转型校园公益,这是名校贷最巧妙的做法。
名校贷作为曾经的从业者,通过对校园贷的了解,宣导和培训反欺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普及金融常识。这一系列做法起到的作用都比简单、粗暴的贷款更能起到教育作用,也更能帮到学生。
这场「通变」反倒起到了更好的「善教」作用。我想说,这才是真正的行业升华。因为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放弃信用的大有人在,零和博弈的诞生背景恰恰在此。
有信贷行业从业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我国的性教育是个笑话,那么金融消费观念教育就是个冷笑话。社会在前进,虽然说拜金主义,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对方后果。学生对自身的还款能力的评估,把握几乎为零。」
我真正惋惜的是那些,因为没能把握自身驾驭贷款利益,最终含恨的无辜年轻人。这些非主观的违约、黑中介的伤害,是真正需要去告诉年轻人的。我想,去教育青年一代正确的消费观,去完善制度、法规、规则,在一疏、一教上下功夫。这恐怕才是社会、行业真正需要去做的。
通变善教,校园贷升华成公益项目的意义,大抵如此。
「声明:文章仅作信息传递,不构成投资建议」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微信:lx930525,注明“公众号ID+文章+合作/转载”。@老虎财富(laohucaifu)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