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小学学区房25万一平仍抢手的新闻再次掀起舆论,“买学区房为上清华北大,从清华北大毕业也买不起学区房”也不失为一种生活的写实。买学区房让孩子得到优质教育是家长的心声,而全国人大代表高阿莉认为,买“天价学区房”不如改善家庭教育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的确,在熊孩子遍地的现状面前,许多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才是对孩子教育的本位。外界也普遍批判如今的家长不会带孩子,建议设立《家长教育法》,要家长“持证上岗”,这真的会实现吗?
翻开社会新闻的版面,儿童无人看管坠楼受伤,被困车中脱水死亡,与父母同睡却被被子捂鼻窒息而死……家长看护不当致使孩子发生意外的新闻频频出现。据相关统计,国内每年有近1000万个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其中重伤及残疾者超过100万,死亡儿童达10万,平均每天死亡270余名。
此外,校园欺凌也愈演愈烈,人们往往惊讶于现在的孩子为何会如此冷漠和暴力,犯罪低龄化现象,坑爹、炫富、拜金、攀比的新闻事件也在引起社会关注。
各大新媒体平台上,也不乏对行为不当、道德出现问题的熊孩子的吐槽,比如毫无隐私分界的概念,去别人家做客霸占或毁坏主人物品等等,这背后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行为指导缺失、教育不得当使然。
年轻的“80后”独生子女家长,尚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倍感束手无策,而“90后”也纷纷结婚生子,成为更年轻的一代父母。但他们能认真履行父母的责任吗?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存在严重偏差。《2016年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则显示,全国4万多0到10岁儿童家庭随机抽样调查中,中国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地把成人的恐惧、贪婪、功利心当做“爱心”传输给孩子。
西南医科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剑曾指出,中国现在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小孩上面缺少科学性,他们可能会在网上去查询一些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介绍,用这些方法教育自己小孩。“这种方法缺少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而对于这样一种亲子教育的盲目性,也就会导致教育当中出现诸多问题。”
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齐大辉还归纳出“三无家长”:第一,迎接一个新生命到来时没有知识准备,是“无知”;第二,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无法”;第三,当孩子进入叛逆期,家长无法与孩子沟通,就只剩下“无奈”。
如何避免“三无家长”和熊孩子的出现?这的确是个难题,对家长提前实行教育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尽管有部分地区已进行试水,但效果却未必能让人满意。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建议,将家庭教育工作提前到大学和婚前阶段,把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提出,期望设立“家庭教育日”、落实家庭教育政策;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建议制定《家长教育法》:政府出经费构建培训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大专院校开设家长教育专业;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等。他在提案中表示,“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要变得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
曹德旺的提案经新闻发布后,获得两万多点赞,这证明网友也关注到家庭教育问题,并迫切期待新规出台,改变现状。事实上,国外对于家庭教育的举措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早在1965年的《中小学教育法》中就规定:实施包含早期教育、成人教育和家长教育。明确了家长教育的强制性。此外,美国还设立了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HIPPY计划),内容涵盖了智力开发、儿童成长的心理、生理变化特征等,让父母以此为参考。美国的家长教育项目众多,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孩子的年龄、成长需要等选择项目和课程,按时参加培训。
除了国外家长教育的经验,在我国杭州、深圳、中山等部分地区已对家长教育进行了尝试。2015年,杭州一小学为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展了上岗培训,课程分必修、选修两种,每个课程有对应分数。8个月后,拿到500分的父母可获《家长上岗证》;拿到700分的父母当选“好家长”;而获得800分的则是“模范家长”,并且会被聘为学校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
深圳的福田、罗湖、南山等区也已开设了常规的家长学校或家长讲座,组建专家团队不定期给家长们上课;深圳还成立了市级层面的深圳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将该项工作纳入教研工作体系,以便更系统地开展。
广东中山也在试点建“家长持证上岗”制度。在4个镇区试行家长培训登记制度,并且还以学分规范了学习内容,鼓励家长“持证上岗”。
而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并未有十分明确的公开结果。但需要从顶层设计关注家长教育,已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两会代表的相关提案被报道后,引发了很多讨论。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63%的人认为,父母应该培训后持证上岗,但是也有37%的人反对这种职业式的做法。一项面向全国千名父母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89%的被调查父母认为子女家庭教育“既是家庭大事,也是国家大事”,89.1%的父母认为进行家庭教育国家立法“很有必要”和“有必要”。
孕妇康小姐称,虽然不确定《家长教育法》最后是否实施,但里面提及的一些内容很有意义。比如相关部门规划学习培训内容,并开设一些可以选修的大学教育课程等。听一听专业的老师怎样讲,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辛苦摸索教育方法了。
而现实是,制定并实行《家长教育法》,对家长资格加以设定,明确“持证上岗”存在诸多困难。
首先,若对家长资格设槛,则意味着限制了生育权,违反了公民的基本人权。我国《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均明确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它与生俱来,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剥夺。一次家长资格考试便定生死?公民的生育权不会允许。
其次,对家长教育课程的设置、实行和考核都会在实际中难以落地。观念上,家长“贵为一家之长”,往往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知错就改。调查结果显示,47.2%的父母认为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好孩子,而与父母自身的教育无关。况且,国内传统教育中,孩子只是家庭的附属品,在家长眼中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在处理代际关系时,让家长承认自己教育存在问题并改进着实有不小的难度。
如果家长具备提前接受教育的觉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他们会被工作缠身,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要承担,将家长教育规范化并按时落地也难以得到他们的配合。
如果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家长受训完毕并成功拿证,但后续能否持之以恒、认真落实要求?刚刚生完孩子的时小姐就表达了这样的担忧,“家庭教育是项浩大的工程,仅仅凭几次教育就把各项价值观已经成型的成年人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就算在培训时,有些家长听着觉得有道理,但是真正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时候,培训师学到的东西就抛之脑后了。”
而家长教育中,我们也不能忽视立法和规则的制定是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强调个性化教育的时代,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的教育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强制培训或许还会引发家长反感,沦为形式。
如此看来,在美好的展望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鲁迅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到:“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在“尽力的教育”环节,如今的父母该怎样践行,这需要更多层面参与。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红网、池州新闻网、羊城晚报、今日话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