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5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落下帷幕。中国男乒在男团决赛中以3比0横扫德国队成功卫冕,连续9年卫冕成功;中国女乒则以3比1力克日本队,连续4年卫冕成功。
5月7日,《夺金》剧组便应景地发布了该剧的概念海报与相关剧照。
早在开拍前,《夺金》便已入选首届中国体育影视作品征集活动成果展示会优秀体育文化作品,如今,该剧已经进入正式开拍阶段。恰逢其时,1号便在中国乒团夺金的次日,与读者一起解读这部深度展现国球崛起光辉历程的体育热血大剧。
要理解这部剧,三个关键字是基本。
第一个字——“一”
这部剧,创下了不少的“第一”:
她是第一部以国球为题材的,展现中国精神的体育热血大剧。
拼搏和奋斗,是文艺创作最好的主题。
自1959年,容国团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后的近60年,共有113人获得了229个乒乓球世界冠军。中国的乒乓球,是民族体育的符号和象征,是世界体坛的奇迹和巅峰。六十年的国球奋斗史更是新中国成长与崛起的最真实写照。
“我们欠国球一部伟大的作品”,新鼎明影视投资董事长方军表示:“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是影视创作的一个富矿,和许多国家一样,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强大的体育精神是我们发展的文化底色。”作为年代剧,《夺金》以“热血青年”刘争光的视角,生动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球崛起背后的燃情岁月,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一群年轻人追求幸福生活,努力为国奋斗的“乒乓芳华”。
她是体育总局第一部联合出品的乒乓题材电视剧。
作为中国的国球,乒乓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人民情感,《夺金》作为首部国球题材影视作品,自然也被相关各方寄予厚望。而官方专业力量的强力加持使得《夺金》在一开始就具备了最强的乒乓基因。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表示,要以奥林匹克精神来打造《夺金》这一体育影视作品
,做出“更高、更快、更强”的精品。“更高”就是艺术水准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更快”就是要加快筹备节奏,争取明年上半年跟观众见面;“更强”就是要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争取做出一个体育产业的样本。
作为出品方的国家体育总局,在各项资源上也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不仅邀请了中国乒坛名宿、前国家队总教练许绍发作为技术总顾问,前世锦赛冠军成员王俊作为技术指导,还将邀请知名国球选手亲身参与到本剧的拍摄。让观众通过《夺金》来了解乒乓,了解体育运动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国球精神。
第二个字——“专”
怎样才能让一部剧做得足够“专”?
一、团队素质过硬
由导演张前领衔的金牌主创团队,是《夺金》能够做“专”的首要因素。《亮剑》(豆瓣9.1)、《天道》(豆瓣9.0)、《背叛》(豆瓣8.1),一部部鼎鼎大名、气魄恢弘的经典国剧,从张前导演的前作中,能够基本描摹出该剧的质感——大气、沉淀、热血。
作为国剧中功底最深厚的一名电视剧艺术工作者,1号最佩服张前导演的一个原因,便是他善于穿刺题材的表象拍出精神的内核。
《亮剑》拍出了军人的军魂,《天道》拍出了商人的商道,可以期待,善于挖掘人物精神内核的张前导演,在《夺金》中也能给我们展现独特的中国体育人的体育魂。
二、剧本精心打磨
在对这部剧的精神气质做定位的过程中,张前导演认为:《夺金》是一部体现中国精神的热血大戏。作为入选首届中国体育影视作品征集活动成果展示会的优秀体育文化作品代表,《夺金》的剧本经历了前后近八年的打磨,才终于正式筹备。
张前导演表示:“一定要将故事在技术与背景上专业化,兼具典型性、代表性,将那段火红的中国乒乓历史展现出来。乒乓球是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怎么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怎么把乒乓精神写得漂亮是该剧剧本创作一直追求的重点。”这部剧中,我们既会让观众看到痴心追寻、刻苦训练、赛场拼搏的“燃”,又要让观众看到人性的光芒和美好,爱情友情亲情的温暖和炙热。
三、专业严谨考究
为确保足够的专业性,剧方也并未着急投入拍摄。剧中与乒乓球运动有关的演员需要在北京体育大学集中训练三个月,演员们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王俊要求演员要按照乒乓球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标准来进行,并且根据剧本在不同的比赛场景、训练场景下的情节需求,进行针对性地训练。
为了拍出不同的球速、转速、运动、技战术方法,相关人员做了大量的测试与实验。在此次拍摄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高新拍摄技术,相较于一般的体育竞技题材,《夺金》的目标之一便是要拍出有史以来最具质感,最热血的体育题材电视剧,为我们带来日常所不能见的乒乓球竞技快感和视觉冲击。
第三个字——“新”
理解这部剧的第三个字,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