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讲究品牌,似乎已经不是一件新潮的事。从五常大米、阿克苏苹果、阳澄湖大闸蟹这类区域品牌家喻户晓,到乔府大院、佳沃蓝莓、国联水产等突出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化在过去十年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农业的品牌领域,从不缺少机遇。目前,我国的区域公用品牌约3000个,企业品牌约5100个,产品品牌约6500个……农业品牌的下一个十年已经出现可以预见的趋势,谁能抓出机遇风口掌舵,谁就能运用品牌的力量乘风破浪。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
指出,农产品品牌要有特色和价值,必须要突出展示其背后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
新消费时代,如何掌握品牌风向?农参分析了一系列经典案例,总结出农产品品牌的未来9大趋势!
农产品的品牌年轻化具有时代性的意义,只有与年轻人站在一起,农业才有未来。一是要关注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二是改变农产品的加工形态、用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打造品牌,三是品牌传播要用年轻人的语言。
——铁丁老师
(一)以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为代表的新茶饮
不难发现,奶茶成为当代年轻人了解茶文化的第一选择。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新茶饮的赛道迎来了转折点,从“卷”创意到“卷”茶底,原叶茶越来越成为各大新茶饮品牌竞争的赛点,从前被埋在落寞茶馆中的“高端茗茶”,陆陆续续被装进了琳琅满目的奶茶杯子,作为海报上亮眼的“原产地限定”。
深入原产地,也已经成为新茶饮品牌的必备功课。
2023年时奈雪就深入武夷山寻茶,邀请“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安兴大师监制,从源头升级茶饮品质。随着武夷山大红袍成为了奶茶品牌的“家常便饭”,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凤凰单枞等名茶也纷纷入局,一些小众茶叶品牌也逐渐被挖掘。
再如专门做地域特色茶饮的新茶饮品牌“壶见”,提出“茶中见闽南”的宣传语,其承诺产品中使用的茶叶100%都来自中国,60%来自福建省,用福建的茉莉银针、铁观音茶底与漳州柠檬、三明蜜桔等地理标志水果结合,通过对原材料的溯源和闽式制作方法来吸引想要了解福建茶文化的人群。
传统的茶叶改变了产品形态,于是有了更多的机会融入年轻人的圈子,茶叶品牌年轻化找到了有效且高效的消费场景及人群。
(二)乌江榨菜
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进入年轻人的世界,作为品牌方,想方设法讨好消费者远远比高高在上更有效果。
随着农产品进出口不断扩大范围,农业品牌出海势不可挡,一方面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将中国的美食和文化传播出去。此外,推动精深加工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强中国农食品牌的商品能力也极为重要。
——铁丁老师
(一)老干妈
贵州老干妈辣椒酱,不仅是中国人的佐餐必备,更是走出国门,一瓶卖12美元,成为了外国人的“奢侈美食”。
为了在海外扬名,“老干妈”展开跨界营销,与纽约时装周合作,推出带有老干妈logo的定制卫衣,变身“潮牌”,海内外市场销售额飙升240%。
一瓶老干妈,聊以慰乡愁。海外华人、留学生、游客群体数量庞大、消费能力不低,也有着海外市场未能充分满足的细分需求。
从衣食住行到文化传播和体验,特色农产品出海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二)恰恰瓜子
是谁教会了外国人嗑瓜子?
起初瓜子没有海外市场,因为外国人不会嗑瓜子,恰恰为了教会外国友人嗑瓜子,在包装上印上了“嗑瓜子的四个步骤”,还贴心地“诱惑”——“剥了壳壳吃米米,确实麻烦,但是很好吃哟。”
国外的年轻人纷纷录短视频练习嗑瓜子,恰恰还推出具有他们本国特色的口味,就这样彻底征服了洋顾客。出海16年后,如今,洽洽瓜子远销至东南亚、欧美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近6亿元。
文化的丰厚使中国农业品牌“出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的融合创新成为农业品牌勇闯国际赛道的拿手好戏。
农业品牌何时都不能脱离地标农产品。如果说房地产的关键词是“地段、地段、地段”,农产品品牌的核心就是“地标、地标、地标”。依托新食品、新餐饮的多样形式,带动上游地标农产品的体验,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到品牌产业化的蜕变。
据统计,我国水果精深加工的比例不足10%,人均果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这意味着水果的生产和销售链条未能延伸,优质的农产品无法被消费者更加便捷地品尝到。
安慕希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化身地标水果猎人,丹东草莓、长白山蓝莓、徐闻菠萝、攀枝花芒果、修文猕猴桃……无数地标水果借安慕希酸奶“出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此外,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安慕希深入原产地,将各类优质水果制作成甜美的果酱,大大提升了地标水果的利用率和产业链韧性,赋能地标品牌发展。
仅以徐闻菠萝为例,
安慕希开发了菠萝新口味,一经上市,就凭借名副其实的清甜收获众多消费者点赞。
截至目前,安慕希已经采购600吨徐闻菠萝,对当地农产品销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餐饮和食品品牌也越来越向地标靠拢,年初流行的“云南酸菜牛肉火锅”,新平酸菜、富源酸萝卜丝、寻甸黄牛肉、丽江七彩土豆、昆明奶白酒……主打一个用地标农产品来整合“批量复制”的云南特色。
可标准化的配料使云南酸菜火锅的品牌迅速生长,北京的洱火、成都的响滇云、深圳的山滇滇、南京的余正宗、武汉的滇一刀等,火及一时。
在品牌的不断竞争中,营销理论发生了变革,传统品牌营销理论强调对空间的占有,而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强调的是对消费者的占有。借助直播电商新势力,
把产品的优质、产业的价值、农业的美好真实地传递给消费者,是农产品品牌线上销售应该守住的主阵地。
——铁丁老师
(一)十月稻田
从农贸批发夫妻店,到港股上市市值超200亿,十月稻田无疑成为大米品牌当中最闪亮的新星。
面对中国大米“有品类,无品牌”的市场环境,创始人王兵夫妇抓准农产品电商崛起的机遇,第一时间与京东达成了合作。次年,先后注册柴火大院和十月稻田两个品牌,前者定位中高端市场,后者立足大众市场。逐渐与盒马、当当网等多个电商巨头达成了合作,从2017年至2020年,十月稻田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2022年,十月稻田营收额更是超过45亿元,2023年便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二)盱眙龙虾
今年5月,叮咚买菜成为“盱眙龙虾”地标认证企业,线上上架多款盱眙小龙虾产品。数据显示,今年叮咚买菜冷藏系列小龙虾销售同比去年增长超20%,后期还将持续攀升。叮咚买菜还首次推出预炸小龙虾,可以免去洗刷、油炸等环节,又可以依据个人口味进行烹饪。
叮咚买菜盱眙小龙虾工厂将在地标认证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通过商品研发、供应链打造和市场开拓等方式,不断擦亮“盱眙龙虾”的金字招牌。
随着冷链、加工、快递行业的融合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网购农产品,电商也托起了一大批优质的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特色美食是带动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农产品的品牌再好,最后一步总要进入人的口中,因此农产品转变为食品,向餐饮端发力也是一大关键。
——铁丁老师
(一)齐齐哈尔烤肉
夏天一到,齐齐哈尔烤肉就开启了属于鹤城人的狂欢节,独特的烤肉文化也吸引着来自天南海北的食客。
截至目前,全国齐齐哈尔烤肉门店达2.27万家,成为占比最高的烤肉统一品牌。上游稳定的牛肉养殖规模使食材新鲜、可控,民族融合的味道独树一帜,再到预制拌肉产品在电商平台的热销,齐齐哈尔烤肉顺畅的产业链造就了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二)单县羊肉汤
单县青山羊到单县羊肉汤的完美转变,成就了单县食材品牌+美食品牌的双品牌发展路径。
单县羊肉汤成为了诠释单县青山羊品种优良、品质美味的最佳载体。
一碗羊肉汤的背后,是一条完善强大的产业链。近年来,单县按照“3566”的发展思路,实施19个单县青山羊养殖项目,累计发放肉羊农担贷1.03亿元,肉羊养殖保险总保额达8000万元。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产业链品牌体系,探索全国连锁经营模式,品牌体系店达119家。
2023年单县羊肉汤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90亿元,同比增长20%。“单县羊肉汤”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366亿元。
农产品的非标性是一直以来的痛点,常见的农产品如何变身“有身份”的商品?做大品类、做细赛道,专心、专注、专业,就能找到品牌发展方向。
——铁丁老师
近日新闻报道,2019年,中国小酥肉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亿元,而到了2023年,其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消费理性的年代,人们对品牌的记忆点更加精准,大单品策略依然行得通。
(一)黄天鹅
作为全球最大的鸡蛋生产国,中国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新鸡蛋品牌。2018年成立的黄天鹅团队2001年就在探索鸡蛋的品牌化,靠着“引进日本38年可生食鸡蛋标准”在中国蛋类市场“卷”出了一条新道路。2020-2022年,黄天鹅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2%,2022年销售突破15亿元,2023年全年销售额超过18亿元。
基于消费者对鸡蛋安心、营养、美味的需求,黄天鹅将品牌鸡蛋统一称为可生食鸡蛋,告诉消费者,这就是高品质的鸡蛋。通过这一品牌打造举措,黄天鹅开创了鸡蛋的新品类定义、新标准,也寻找到了一群新顾客。
(二)一颗大™
“生鲜的核心就是标准化,如果能稳定的供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那市场就一定能拿下。”创始人马铁民认为一颗大™品牌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种植端实现番茄的标准化生产管理。
2022年12月,马铁民创立高端水果番茄品牌“一颗大™”,产品有粉番茄、樱桃番茄等生鲜蔬果及NFC番茄汁、去皮番茄块等深加工产品。在产品宣传上强调“生吃才好吃”与“一颗满足多种营养”。应用场景指向溢价更高的零食、水果、轻食代餐等,消费者心理价位更高的健康食品延伸。
一个大单品应当具有自带流量、场景明确、体验感好、持续的增长能力,能满足消费者日常的需求为佳。从单纯的农产品到礼品,再到具有休闲、功能性的大单品,带动品牌乃至产业的升级。
高端市场也能高增长
做品牌,贴天的死不了,贴地的一定死。商业成功是检验品牌落地的唯一标志,也完成了高端农产品的品质、文化的价值转化。
无论何时,高端消费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今年5、6月,由于天气原因,关于荔枝价格的新闻霸占网络热搜——“桂味荔枝大减产,70一斤,试吃一只5元”。
另一边,增城挂绿荔枝在2002年便以一颗拍卖55.5万元的高价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增城挂绿荔枝在市场上一直是高端珍品的形象。挂绿荔枝今存者为1979年古树枯死时由技术人员抢救、由树基发芽更生出的新树,由于产量小,挂绿荔枝早已脱离了普通水果的范畴,成为一种珍藏品,近年来甚至被赠予对增城有杰出贡献的人作为荣誉的象征。可谓是农产品品牌增值的典范。
今年4月,东方树叶推出明前龙井新茶,开卖1分钟便售出1万箱,5万箱龙井新茶1小时全部售罄,消费者热情10倍暴涨,强烈要求再加量生产,东方树叶也霸榜了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榜。
此次的东方树叶龙井新茶全部采用地理标志产区的特级明前龙井,取鲜嫩的一芽一叶制作成特级龙井,约30000芽头才能炒制成1斤龙井茶。相比于线下,线上供应在口感保持方面似乎更有优势,同时更有利于品牌的形象造势,突出文化的传播作用。
品牌的线上产品是展示农产品的时令、新鲜的体验渠道,线下则是注重分发和销量的日常市场。推崇极致尝“鲜”的顶级享受,始终都是农产品卖高价的一个突破口。
品牌智能化
对科技的合理追求永远能够战胜未知带来的恐惧。科技可以赋能品牌的文化不对称,元宇宙扩增营销场景,丰富产品的体验性,数字化技术将会成为农业品牌发展不可避免的一大趋势。
——铁丁老师
(一)广东水果品牌
茂名移动AI数字人“荔枝妹”在体验区与来宾互动
广东深度实践“12221”市场体系,不仅利用电商直播打赢了徐闻菠萝的一场翻身仗,还接连推出了AI智能对话机器人,运用大数据来实现水果产业链的信息追溯、实现产销对接可控,从而稳步调整产业结构,将品牌与优质优价紧密结合。
(二)佳沃蓝莓
“佳沃蓝莓”因创新科技而全面蜕变。佳沃蓝莓种植采用设施农业模式,通过数字中控平台、气象系统和水肥智能设备汇集气象、水肥灌溉等数据,进行数字农情全天候监控,有序指导蓝莓种植农事作业,管控精准,提高生产效能,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的新农人。
2022年,佳沃还创造了全球首个水果品牌元宇宙,传递“用眼过多,吃佳沃蓝莓”的品牌主张,引领果业品牌“虚拟共生营销新时代”。
农文旅的核心是农,而不是旅游。农文旅项目要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优质优价来规划,靠旅游拉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本末倒置,建好农产品品牌才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在主导产业稳定的基础上,作为“引流、加强体验”的工具,依靠原来高产值的农业来做“副业”,发展文旅产业。
面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千万工程”的核心要求,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总要延展至农文旅,以都市人在乡村的体验和生活为连接点,促进农产品的产业渠道化、订单化。
农文旅品牌的核心在于充分立足本土的特色资源。依托金华本土良种猪“两头乌”,婺城区建设了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金华两头乌头尾黑色、腰肚白色,形象可爱特别,但由于培育周期长,产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通过“熊猫猪猪”的IP重塑,农文旅常态化引流,大大促进了“两头乌”生猪、粗加工、深加工以及衍生品的销售。
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莲”)是海盐本土农业企业,1992年从养殖生猪起家,2001年组建公司,是一家集特色黑猪繁育、养殖、屠宰分割、生鲜配送、肉品深加工、品牌连锁销售、猪文化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2011年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旗下知名品牌有黑猪专家“膳博士”、营养黑猪“太湖黑”、无抗猪肉“芬享家”,全力推进中国优质猪肉品牌发展。
2017年打造了以猪猪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乐园
「猪猪星球」
。一期占地220亩,集萌猪表演、儿童游乐、科普教育、餐饮购物等多业态于一体,是农业三产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
猪猪星球
打通了产业与市场信任的最后壁垒,通过体验经济洞察消费者的新需求。开园以来,每年的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将养猪产业向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及生态功能拓展,不仅丰富了养猪的产业链,还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
指出,做品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的动态决定了品牌的发力点。中国的市场,消费理性与消费升级同在,农业品牌一方面需要体验和尝鲜,另一方面要扎实做大做稳产业,积极面对社会和文化的转型给品牌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1]窄播:中国农产品和品牌之间的距离:「十月稻田」的经验
[2]FBIF食品饮料创新:鸡蛋变身“消费品”,一年卖出18亿元,黄天鹅是怎么做到的?
[3]FBIF食品饮料创新:1小时卖空20万盒,成立1年登顶品类第一,一颗大™靠番茄“吃定”消费者
[4]婺城新闻网:“熊猫猪猪”国际牧场开拓经济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