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嗅APP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复星国际董事长自曝写稿用DeepSeek ... ·  23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半导体板块拉升#】#寒武纪涨超7%# ... ·  昨天  
新浪科技  ·  【#超70%用户认为iPhone16e不值得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虎嗅APP

“双十一”印象:交易额越来越不重要、金融服务从幕后走向前台

虎嗅AP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1-13 16:24

正文


2016年,“双十一”交易额又毫无悬念地创出新高:1207亿。
有人熬夜在写好的稿件里填上这串阿拉伯数字,有人则提前一两周抛出“高见”,比如《 病态“双十一 ”》( 2015/11/5 )、《 鸡肋的“双十一” 》( 2016/11/9 )……

阿里在2016年Q3财报中,第一次没有披露季度总交易金额( GMV )。或许,从2017年或2018年起就没有必要披露交易额了,但“双十一”还会办下去。

为什么要坚持搞“双十一”
日前阿里CEO张勇透露“双十一是莫名其妙地想出来的”,再说“双十一”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它们代价不菲,比如支付失败、物流跟不上、有价无货……那么,为什么要坚持搞“双十一”呢?
首先是聚拢人气、争夺用户。在一定时期内,用户消费金额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在“双十一”巨大交易额中,相当一部分是把用户原计划花在11月甚至整个4季度要花的钱集中在11月11日并没有创造新增消费。但是,中国不只有阿里一家电商是吧?
其次是激励卖家。对许他们来讲,“双十一”的交易额可能占到11月份总交易额的三四成并直接影响全年业绩。小卖家有了“跳龙门”的机会,大卖家不积极应对有可能被反超,“双十一”把众多商家变成了“鲶鱼”。
最后,“双十一”是“减压阀”。阿里生态庞大而且复杂,“黑天鹅”不知何时会出现,一场席卷全国的暴风雪、一次公务员普遍加薪、一次禽流感……与其在未知中等待不如采取行动。张勇说“双十一本质上是所有的共振发生在一天,把消费者的需求与供给整合到同一天,在最高点的峰值实现供求匹配。”
2016年“双十一”共完成10.5亿笔支付,交易峰值为12万笔/秒,约为日常的500倍,比春运还“可怕”。为应对这场“人造春运”必然会形成巨大冗余,好在这种冗余已经有了生财之道——云服务。

金融服务从幕后走向前台
都说2016年生意不好做,但“双十一”交易额仍然创下新高。一方面是因为网购渗透率提升,另一方面或许应归因于“口红效应”。房价高、收入增长预期低,到“双十一”抢购便宜货成了“刚需”。
以往阿里的金融服务可与支付宝划等号,在“双十一”的任务就是“抗洪”,力争不宕机、保障支付顺畅。2016年的工作就没那么“单纯”了,商家信贷、消费信贷、保险、理财多管齐下,推波助澜。
首先是面向卖家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蚂蚁金服透露:卖家可用放在菜鸟的仓库里的货品获得抵押贷款;“订单贷款”可帮助卖家快速回笼资金……蚂蚁金服进行了一系列优惠活动( 如降低了利率 ),在“双十一”前为133万卖家提供了信贷服务,放款将近500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