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爱大北京  ·  多地气温超25℃!气温火箭式飙升!迎春、红梅 ... ·  21 小时前  
最爱大北京  ·  北京一男子独自登山失联8天!遗体被找到→ ·  21 小时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领证结婚指南和免费福利!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知名专家修波,突遇交通意外去世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真正的高情商是做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1-04-29 20:00

正文

蔡康永说, 真正的高情商,是做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 很多女孩说自己“没有安全感”“讨好型人格”,反而可能是一种较低情商的表现。


较低情商


1.易受他人影响,自己的目标不明确。

2.比低情商者善于原谅,能控制大脑。

3.能应付较轻的焦虑情绪。

4.把自尊建立在他人认同的基础上。

5.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

6.人际关系较差。


今天推送的新书与“女孩情商”有关,是《养育女孩》作者的比达尔夫花了4年时间,总结出的 女孩情绪养育宝典 ,帮助我们重新认知什么是高情商:


《培养高情商女孩》

点击封面购买纸书

安全感,

情商建立的基础


在国内首部焦距女性的独白剧《听见她说》中,杨幂饰演的AI女孩小爱,一个专为迎合他人需求而产生的服务型机器人。

她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有人类灌输给她的动作指令程序。她的一生,都在满足别人的需求,却弄得自己伤痕累累。

在我们身边,你会看到许多讨好型人格的影子。他们大多是因为 童年缺少安全感。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可以想象,成年后的他们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爱。这样的人很难做自己。


孩童时期是建立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最佳阶段。这一点对女孩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女孩比男孩在情绪上更敏感,也更容易抑郁。

台湾教育家、脑科学家洪兰曾在TED演讲中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女孩和男孩的血清素分泌不同。血清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睡眠等。分泌得越多,心情也越好。


男孩脑中的血清素天然比女孩分泌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女孩更容易陷入抑郁。
所以我们更需要帮助女孩缓解她们的焦虑,安抚她们的情绪。


澳洲育儿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在他的新书《培养高情商女孩》中提到,为人父母,不仅仅是给孩子做饭、洗澡,送孩子上学,周末陪孩子玩。还需要明白,孩子最终会长大成人,离开我们。早晚有一天,她们需要独立处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们需要尽早为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给她留下温馨的情感记忆。这种情感记忆会伴随孩子终生,在她长大后,成为她“力量的源泉”。正是这种感觉,帮助她们抵御和驱走焦虑感。


孩子的高情商

离不开父母

好情绪


安全感需要不断地积累,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是建立安全感的最佳阶段。

刚出生的婴儿,渴了会哭,饿了会哭,甚至会被自己无意间挥动的手臂吓哭。这是因为,他们刚从母亲的子宫中出来,面对陌生的环境,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宝贵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提供平和安宁的环境。你的情绪,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模拟范本。


想象一下自己是一个小婴儿,被人温柔地抱着,仰面就能看到微笑的脸庞。

试着体会一下这种感受。抱着你的人将满腔爱意和关心都倾注在你的身上,对你悉心呵护。你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证明,心中没有一丝恐惧。你的父母足够爱你,能满足你的任何需要。你非常安全。

这就是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能给她们最好的感受。


当你的女儿用情绪表达她很害怕的时候,她的小脑袋瓜里会一直萦绕着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爱我吗?我安全吗?”

这些问题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有人会照料她,喂她食物,安抚她,保证她的安全。而有安全感的孩子,她的情绪是稳定的。才能勇敢去面对未知的世界。

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将小婴儿的需求放在首位。爱不仅表达亲密的感觉,而且具有能量,连接你和你的孩子,让你们彼此依赖。


这本情商养成书

什么时候看都不晚



这本《培养高情商女孩》里面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从女孩出生一直读到18岁成年。逐个解决女孩成长中遇到的难题。

它就像是放在家中的育儿手边书,在你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一旦遇到令你焦虑、头疼的问题,随时可以拿出来翻翻,缓解你的燃眉之急。既方便,又高效。

虽然比达尔夫提倡,孩子的养育应该尽早开始。0~2岁就是培养安全感的最好时候。但如果你真的错过了孩子2岁前的时光,也没有必要担心,这本书同样可以帮助到你。


这本书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孩子在大约12岁的时候,会出现“第二婴儿期”。很多13岁的孩子表现得就像个小宝宝,而14岁的孩子会再经历一次“可怕的两岁”。
所以,很多错过女孩童年的父母,或者觉得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做的没那么好的父母,都将迎来第二次机会。

很多孩子到了十来岁的时候,心理上会停留在之前某个成长阶段。也就是之前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阶段。

孩子会停滞不前,直到父母来将这些需求弥补回来。

这样一来,原本胆小羞怯的孩子,经过父母的鼓励,会逐渐变得勇敢。原本不擅长交友的孩子,会愿意与父母倾诉,并想办法学习与别人打交道。原本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也会开始相信别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