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界
商界传媒官方新媒体,旗下拥有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商界》,以及《商界评论》、《商界时尚》等多本知名财经期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上海迪士尼,开班了! ·  昨天  
南半球聊财经  ·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可以不用那么多债务? ·  2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更精准地分析政策效果的“秘密武器”: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界

凭一己之力,他把烂摊子,变成全球五百强,市值8000亿…

商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27 11:59

正文

版权声明
  • 文 / 蛋蛋

  • 来源:创业邦杂志 (ID: ichuangyebang)

  •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只要与生活相关,都有塔塔的影子


“塔塔”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公司,但实际上,它是“路虎”和“捷豹”两家汽车品牌的主人,更是印度最大的集团公司。


数据显示, 在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塔塔旗下公司市值高达1212亿美元,占整个交易所总市值的8.4%。 而其在六大洲4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产品更是出口到140个国家。


有人说,塔塔之于印度,就像三星之于韩国。塔塔集团接近150年的发展史,就如同印度崛起的一个缩影。


而在塔塔集团150年的发展史中,身为其第四代领导人的拉坦·塔塔,更是让塔塔在其执掌的22年里,一次次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这其中就包括,收购全球第二大茶叶公司,收购英国最大钢铁企业,收购捷豹路虎,甚至将掌门之印交给一位家族外的人, 让塔塔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跨国巨头。


无处不在的“塔塔”


在印度,“塔塔”的身影无处不在。



人们有这样一种说法: 早上被塔塔生产的闹钟叫醒,坐着塔塔生产的汽车出门,经过塔塔建设的钢铁大桥,走进塔塔旗下的企业工作,拿着塔塔电信的手机打电话,下班后,在塔塔旗下的超市买食物,然后回家,喝塔塔生产的茶。


塔塔集团创建于1868年,其创始人詹姆谢特吉·塔塔被称为 印度工业之父。


贾姆谢特吉早先为英军供给军需品,交易后总习惯地道声 “TaTa”(再见)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他的家族姓氏。


塔塔的第二代掌门人多瓦布是贾姆谢特吉的长子,他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很快将事业扩张到了钢铁、水电、教育等若干领域, 并成为100年前印度的首富。


到第三代传人J.R.D接过管理权杖时,塔塔已经膨胀成为一个 拥有近50亿美元 总资产的“印度大象”。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巨星“企业,在拉坦·塔塔1991年接任掌门人的时候,却已经状况百出,而拉坦·塔塔凭借其一己之力改造巨像, 让塔塔集团重新成为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


机缘巧合成为集团继承者


拉坦·塔塔进入集团工作纯属偶然。


拉坦·塔塔的父亲是塔塔集团创始人次子的养子,按照家族顺位,怎么也轮不到拉坦继承。因此,小时的拉坦只是背着一个光鲜的名号,生活与普通人并没有多大差别。既然继承无望,便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国外酷爱飞行的拉坦甚至还在当地清洗飞机支付自己的学费。


本以为就此会留在美国发展的拉坦,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建筑,在哈佛大学攻读MBA有志做一名建筑设计师,却因祖母的病危回到了印度。按照家族的传统安排,拉坦 不得不 进入塔塔集团工作,就这样,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更改变了塔塔集团。


但由于家族地位不高,刚刚进入集团的拉坦 被很随便的安排到了一个更随便的子公司 ,但他依旧很辛勤的工作,一下就是20年,终于在集团站稳脚跟,获得了一家 很不景气的子公司的管理权。 而在拉坦的带领下,这家子公司竟然在1年时间就开始盈利了。


1981年,拉坦又接手了运营状况更差的塔塔工业,但他似乎并不觉得这家公司有问题,还大胆预测有线技术将使每个人都用上电脑,于是他果断调整塔塔工业的发展方向,转向了高新技术。果不其然,经过他的政治,塔塔工业从集团众多子公司的尾巴成为了翘楚。屡次让不景气的公司起死回生,终于,拉坦引起了塔塔集团当时的老大JRD·塔塔的注意。


1991年,在JRD·塔塔退休时,他从36个侄子里选择了拉坦接替自己的位置,54岁的拉坦成为了公司的第四代掌门人。



凭一己之力,把烂摊子,变成全球五百强


在国内


成为集团领导人后,拉坦发现塔塔集团的生意状况糟糕到令人恐惧,于是便开启了拯救家族企业之路。


当时,塔塔集团旗下80多家公司,300多家企业全都掌握在一批70-90岁的老人手里,他们位高权重但是思维僵化,拒不执行集团主席的指令。 一个月之内,拉坦通过集团控股母公司塔塔之子买下了所有主要企业的控股权, 并规定企业领导人的退休年龄不得超过65岁。


这种“削藩”战术让塔塔控股的大部分企业领导人被撤换,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精英走到了前台,更大大加强了集团对下属公司的控制力度。


在抓住了塔塔集团的核心命脉之后,拉坦又开始做减法。果断退出水泥、纺织等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将原来的11个领域合并为7大领域, 只发展核心业务。


同时瞄上了集团当时最重要的子公司塔塔钢铁。他将塔塔钢铁员工总数从7.8万人削减到4.5万,而且由于裁员手段得当,并没有引起员工不满。他还斥资25亿美元购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更新生产机器。塔塔钢铁也因此起死回生,三年多的时间钢铁产量翻两番,税后利润达3.8亿美元,塔塔钢铁也成了集团获利最丰的子公司。 而在拉坦接手之前,塔塔钢铁早已是亏损数千万美元的老企业。


治理好了集团的经济之后,拉坦又开始整治集团的统一性。


在拉坦·塔塔刚刚接任集团董事长之位时,旗下的80家公司,300家企业,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品牌,拉坦创造了同一个LOGO、同一个品牌,改变了这一切。这不仅保持了整个集团形象的一致性,更有利于集团主力能够向自己计划的战略方向前进。


进军海外


自此,塔塔集团从战略到管理,都牢牢地把控在了拉坦手中,于是,他还是进军海外。


拉坦认为只有成为跨国公司,拥有全球性的资产、能力和品牌,塔塔才有能力更好地应对单一国家经济周期所带来的风险。更是提出了 “要成为国内工业界的强者,必须是一个国际经营者”的经营理念。


2000年2月,塔塔茶叶公司以3.89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茶叶公司英国泰特莱集团,这是印度企业进行的第一起国际收购案,塔塔茶叶也因此坐上全球第二大茶叶公司的宝座,之后几年塔塔茶叶公司又花了将近10亿美元在全球收购多家饮料品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