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棵不会说话的树
小学教师,记录日常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新闻网  ·  第一批次!福建这些医院通过三甲评审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一棵不会说话的树

读书笔记:班级管理的双层教育目标: “建设班级·培育人格”

一棵不会说话的树  · 简书  ·  · 2021-08-12 12:44

正文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班级管理首先是针对“班级”的管理;不过,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班级生活中实现的是每一名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在从专业的角度来辨析班级管理的教育目标时,教师的工作视野应该涵盖学生的发展格局。据此,班级管理的教育目标就是同时实现 班级建设 人格培育 。在这里,班级管理的直接工作目标(即表层教育目标)就是建设“民主型班级”,而其深层教育目标就是通过班级生活中日常化的民主交往培育每一位学生的“人格系统”。

1. 从专业的视角融通班级管理的双层目标

1)参照学科教学辨析双层目标

就学科教学承担的“教书育人”这一教育使命而言,““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

与学科教学承担的教育使命是“教书育人”相比,作为“专业活动”(而不仅仅是“专门工作”或“附属事务”)的班级管理承担的教育使命就是“ 交往育人 ”在这里,“表层目标”(直接的工作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建设班级-建立可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尊严、释放活力且有归属感的“同伴群体”(如本书倡导的“民主型班级”);同时,在建设班级、实现班级整体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人格系统”得以在群体交往中敞现和生成一这就是班级管理可以实现的“深层目标”(见图)。

换言之,“交往”(建设班级生态)和“育人”(培育人格系统)这两个目标是同时实现的 班级生态服务于培养学生的人格,而学生的人格则通过班级建设来进一步培育,两者相互滋养,相互玉成。

(2)立足学生发展格局融通班级管理的双层目标

学生个体在班级中的发展格局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学生在班级中的言行往往就是其“人格系统”的外在表现(这也正是德育工作者特别关注学生行为规范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学生的“人格系统”得以养成的一个重要文化生态就是班级生活;其中,每一位学生个体都在班级生活场景中自我调节其日常化的言行(这就是人的发展可能性得以敞现和生成的具体形式),并由此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培育着自己的“人格系统”,滋养着自己的精神生命。在这里,我们又找到作为“专业活动”的班级管理区别于作为“附属事务”或“专门工作”的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后二者可能在诸多琐碎事务(尤其是在出现比较大的麻烦时想起的事务)之中偶尔想起“育人”任务,或者在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时抽象地宣扬“育人”宗旨,或者在考虑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或转化差生时想到“人格系统”可以发挥的辅助作用;相比之下,作为专业活动的班级管理将“育人”作为工作宗旨、深层目标,并为此而同时将建设班级作为工作任务、表层目标。

经过上述探讨,就可看到:在作为“专业活动”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同时致力于培育每个学生的“人格系统”和引导学生建设优质的“同伴群体”(民主型班级)。就这两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来说,整个班级的品质既取决于、又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人格发展状态;班级中的教育生态既是由每个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创造的,同时也让每个班级成员在其中深受影响。

对于力图实现班级管理专业化的教师来说,可以参照“民主型班级”这一发展境界的特征,同时追求实现培育学生个体“人格系统”和建设“民主型班级”这两层目标,使两者之间形成相互融通的关系。也就是说,将“通过激活每位学生的人格系统来建设班级”和“通过提升班级发展境界来培育每位学生的人格系统”这两方面的努力相互融通、同时进行,而不是将其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