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新网址迁移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公司官微  ·  秒涨停!A股两大板块,全线爆发 ·  昨天  
第一财经  ·  阿里,跳空上涨! ·  2 天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王者归来 ·  2 天前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王者归来 ·  2 天前  
e公司官微  ·  重磅!商务部将推“1+N”稳外资政策组合拳!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马弘:“贸易战”的冷思考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4-13 22:54

正文


此文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马弘副教授的在四月份某个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我们经常会提供不同视角的文章,仅供读者赏鉴,自行思考,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我的题目叫《“贸易战”的冷思考》。有不少专家认为贸易战已经开打了,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个贸易冲突其实是国际贸易的常态,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美国对中国已经有过多起双反和“337”的调查。2005-2015年,美国对中国发起127起的双反调查,以及150多起的“337”调查。如果都叫贸易战,那可以说过去每个月都在打贸易战。这个是不同国家之间根据自己的利益,不管是政治利益还是经济利益,考量制定自己局部的贸易政策的手段,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我收集了一些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解读。数据没有问题,解读可能会有一些偏颇,请各位专家指正。


01

贸易冲突不可避免,而且会长期存在。


这是我们大家的共识。我觉得贸易冲突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把日本跟美国的贸易冲突拿出来看看会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见图1)。红色的线代表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以美国为视角来看,这个图很明显地反映出就是中国逐渐崛起取代日本在美国贸易赤字中的地位,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傅高义写了一本书叫做《日本第一》,因为19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经济颇有赶超美国之势。他还写了一本《日本崛起的中产阶级》,讲80年代日本崛起一大批中产阶级。中国现在也崛起了很多的中产阶级,两者情况是非常相似。从历史上看,80年代开始美国对日本其实发起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贸易制衡的措施,包括要求日本汽车企业“自愿”限制出口,要求日本扩大市场准入,日元升值等等。但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美国和日本之间贸易逆差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在上升。我个人觉得贸易冲突没有办法解决贸易失衡的问题。日本失败不在于贸易政策,而在于其人口结构,国内宏观政策,也包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国家地区逐渐的崛起,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取代日本厂商的地位。因此,我想说的是,日美贸易冲突绵延了十几年,中美贸易冲突也可能绵延很长一段时间,而中国国内的政策可能更加重要。


02

美国的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


现在并不是中美贸易最失衡的时期 。从图2可以看出。贸易逆差占美国GDP份额在2005年达到最高,百分之六点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占美国GDP比重虽然一直在上升,但是最高也就到了2%左右。所以从美国角度来看,跟中国搞贸易冲突,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而且美国最近经济形势向好,解决逆差问题也并没有很大的迫切性。梳理一下美国301条款对中国实行惩罚措施的产品,这些中国产品并没有竞争力。


反过来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占中国的比例曾经有一段时间,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几年里一度达到了200%-300%,但那个时候美国并没有对中国进行贸易威胁。2016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例仅仅只达到了50%左右,因此从中国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已经 广开商路 ,对美国市场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依赖。所以,即便有贸易冲突,中国也没有那么害怕了。2016年 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值 大概5100亿元,只占我国GDP的百分之二点几,因此可以说,现在并不是一个特别严峻的时刻。

再看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结构, 加工贸易仍然是中国出口美国的主要部分 (见图5) 。由于没有中国台湾地区的数据,这里并不包含中国台湾地区。可以看出,整个东亚出口份额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什么呢?跟日本80年代不一样的是,日本基本出口自己的产品,中国是帮助东亚地区出口。现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东亚、美国和欧洲三个产业链,东亚产业链以生产为中心,美国产业链以消费为中心,因此我觉得需要把产业链放进来。产业链或者说全球价值链的情况下贸易政策的影响会变得非常复杂。这可能就需要我们专家学者进行更仔细的测算,并不是说我们把数字简单地排一下就能得出结论。

从增加值角度来看,中美贸易的“拳头产品”不一样 。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手机、电脑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儿童玩具、鞋等。其中,前几类加起来已经占到中国出口美国的30%以上(见图6)。但美国重点打击的显然不是这些加工贸易品,它怎么会打击自己需要消费的产品呢;它想要的是市场准入,是以知识产权保障为前提条件的产品,因此美国此次301也是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旗号。


03

每次贸易冲突的结果都是中国变得更好更强


从历史来看,中美之间其实已经爆发过很多冲突,过程就像博弈论里面学过的 小鸡博弈 chicken game ),每次都是 1 年左右的时间结束,都是以中国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结尾。后果也无一例外,是中国变得更强,发展的更好。所以我想这次会有什么不一样。 1991 年、 1994 年、 1996 年美国都对中国实行了 301 条款(见表 1 ),当时对中国开出的清单惩罚商品的价值都占到了中国出口美国的 10%-16% ,也是非常大的价值。 2005 年针对所谓的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的贸易惩罚,威胁对中国出口的全部商品征收 27.5% 的关税,比最近的 301 条款中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威胁重多了,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大概三个月后,央行突然推出了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后果是中国对美国顺差不断增加,不仅在出口领域,而且在技术领域我们都变得越来越强。



04

如何应对中美贸易冲突


所以, 怎么样应付中美之间已经变成常态的贸易冲突的话,以战止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是要从开放的角度去应对。

我们说美国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