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提供了一份过敏自救指南,帮助过敏患者识别和管理不同的过敏症状,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在出现严重情况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文章还介绍了过敏原检测方法和长期调理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过敏症状的识别和预防措施
文章指出了不同类型的过敏症状及其可能的过敏源,如鼻子罢工、眼睛遭殃、皮肤造反等。患者需要根据这些症状识别可能的过敏反应,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戴口罩、护目镜、控制室内湿度等。
关键观点2: 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和元凶
文章将过敏反应分为闪电侠型、自家人打自家人型、慢性发炎型和延迟反应型四种类型,并指出了各类反应的主要元凶,如空气中的隐形杀手、吃进嘴的潜伏者等。
关键观点3: 急救措施和长期调理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过敏急救包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肾上腺素笔、抗组胺药和哮喘吸入器等应急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长期调理的重要性,包括坚持使用医生开的鼻喷激素和考虑脱敏治疗等方法。
关键观点4: 生活小妙招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文章提供了一些生活小妙招,如回家四部曲、选对出门时间等,以帮助患者减少过敏的发生。此外,还提到了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的注意事项,包括食物测试、药物使用等。
正文
一到春天或秋天,你是不是总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得像进了沙子?别以为这只是“小毛病”,过敏严重起来能让人喘不上气,甚至晕倒送急诊!快收好这份“自救指南”,别让过敏太“嚣张”!
护目镜、口罩、面罩全副武装,也挡不住一把鼻涕一把泪,“过敏星人”的痛苦懂得都懂。过敏真的不是矫情,如果不重视,甚至还能引发致命危机!这些症状要警惕:
鼻子罢工 连环喷嚏、鼻涕像关不住的水龙头、鼻塞到只能用嘴呼吸。
眼睛遭殃 红肿发痒,眼泪汪汪,戴隐形眼镜的朋友直接崩溃。
皮肤造反 起一片片荨麻疹,俗称“风疙瘩”。嘴唇肿成香肠嘴,眼皮肿到睁不开。
喉咙肿到窒息 这也是过敏中最危险的情况,全身冒冷汗,眼前发黑——这可能是过敏性休克,马上打120!
过敏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群捣蛋鬼,“作案”手法可以分为四类。
闪电侠型(速发型) 比如花粉过敏,几分钟内让你鼻涕眼泪齐飞。
自家人打自家人型 比如吃药过敏,身体误伤自己的红细胞(严重时会贫血)。
慢性发炎型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长期“误判”引发炎症。
延迟反应型 戴个金属耳环,过两天耳朵又红又肿,才知道自己对镍过敏。
空气里的“隐形杀手” 比如花粉、尘螨、宠物毛。解决这类困扰,你可以在花粉季出门戴N95口罩+护目镜,回家立刻换衣服、洗鼻子;家里湿度控制在50%以下,空调滤网每月洗一次;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洗床单;买个除螨仪,沙发地毯别偷懒!
吃进嘴的“潜伏者” 比如牛奶、坚果、海鲜等。要想避雷,去超市买零食时先翻看包装袋背面,看到“可能含花生”直接绕道;下馆子第一句话:“老板,我对虾过敏,一滴酱油都不能沾。”
针头or虫子的“偷袭” 比如,青霉素、蜜蜂叮咬等。保命操作是:打针前一定告诉医生“我对XX药过敏”;郊游别喷香水,穿长裤长袖,包里备好抗过敏药。
摸到就中招的“刺客” 比如化妆品、洗洁精等。对付这一类过敏的自救秘诀是:新面霜先涂耳后,等48小时没反应再上脸;刷碗戴手套,别嫌麻烦。洗洁精可比你想的更“毒”。
皮肤点刺 胳膊上滴点过敏原,扎个小针,20分钟看结果。该方法适合检测花粉、食物过敏。
抽血查抗体 怕扎针或正在吃抗过敏药的人选这个,但价格小贵。
贴斑试验 后背贴胶布,等两天看哪里红肿,该方法专攻金属、化妆品过敏。
有过敏症状患者尽量备好救护三件套,防患于未然。
肾上腺素笔 过敏性休克时大腿外侧扎一针,立马打120。
抗组胺药 比如氯雷他定,轻度瘙痒、打喷嚏时应急。
哮喘吸入器 喘不上气时吸两口,争取送医时间。
与此同时,长期调理很重要。医生开的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别嫌麻烦,每天坚持用。也可考虑脱敏治疗,每周打小剂量过敏原针,坚持3-5年,可能彻底“脱敏”。注意,文中提到的急救药物需医生指导使用,别自己乱买。
多吃这些 维生素C大户,比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帮身体消炎)等果蔬。富含Omega-3的食物,比如三文鱼、核桃(降低过敏反应)。
小心这些 花粉过敏的人,慎吃苹果、胡萝卜(可能交叉过敏,嘴巴发麻)。此外,火锅、烧烤、冰淇淋?忍忍吧!辛辣油腻会让过敏更猖狂。
回家四部曲 换衣服→洗手→洗鼻子→擦脸,这样做可以把花粉关在门外。
选对出门时间 早晨5-10点花粉最多,傍晚风大也别出门凑热闹。
减压大法 过敏老不好容易焦虑,试试睡前冥想或撸猫,不过先确认对猫毛不过敏。
此外,特殊人群特别注意,娃过敏,牛奶鸡蛋别硬喂,找医生做食物测试,慢慢尝试;孕妈过敏,鼻喷激素相对安全,口服药一定要问医生。
来源丨人民网健康
普及药械知识
传递监管动态
服务社会大众
保障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