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飞蚂蚁
环保为世界,公益为你!一群年轻人为倡导环保公益搭建的平台;分享创意温暖故事;发起「守护大地-助农绿色联盟」&「不塑之客-抵抗白色污染」;旧衣物综合处理平台,践行旧衣•零抛弃,预约一下,免费上门收旧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爱大北京  ·  2月10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2 天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北京两天62起火警!消防紧急提醒 ·  3 天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北京两天62起火警!消防紧急提醒 ·  3 天前  
气象北京  ·  气象科普研学寒假班招生啦! ·  3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2025年5个重大地标!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飞蚂蚁

穿35元衣服,喂饱8亿人,这个国外跪求的中国男人,才是我们的真男神

飞蚂蚁  · 公众号  ·  · 2017-11-02 05:50

正文

文|艺非凡,ID:effifan

这样的男人,

才是我们的男神。


国民男神


前一阵,

明星恋爱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

有人脱粉,有人哭闹,

甚至还有想不开的,选择轻生。



相比于这导致网络瘫痪的娱乐八卦,

有一条“重磅新闻”则被轻易盖过去。



我的男神: 袁隆平

研发的“海水稻”试种成功,

最高亩产620.95公斤。



你或许不了解 这有多大意义。

简单来说: 现在海水也可以种粮食了!



往大了讲,

世界142.5亿亩盐碱地,

中国15亿亩盐碱地,

都可以“变废为宝”,种植粮食。


如果在一亿亩盐碱地上推广海水稻,

按亩产300公斤保守估计,

年产量至少能养活8000万人。


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你或许更不了解的是,

就在前不久,

这个朴素的87岁老人,

刚刚攻克了 水稻去镉技术



大米去镉是个什么鬼?如果你知道1931年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县“骨癌病”镉米事件,就知道大米镉污染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



轻则咳嗽骨折, 重则痛不欲生,自杀解脱, 而这一未引起国人足够注意的 镉米污染致病,被袁隆平悄不声息地化解。



“这样的男人,

放在古代都能封神。”

而87岁的袁老,

却从不在意这些虚名号、大派头。

他留给人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

弯腰穿梭在稻田之中。


穿35块的衣服,买10几块的领带,我们似乎早习惯了他 填饱全球十几亿人肚子的成就,而开始慢慢将其遗忘, 甚至还有人觉得我们早已丰衣足食, 他干这些就是“吃饱了撑的”。



但其实在国外,

他是满世界跪求的国宝级男人,

连走在非洲街头都会有人认出,

亲切地喊他“父亲”。



或许, 我们真不该将他淡忘。1953年8月,袁隆平被分配到偏远的山村教书,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来到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这一待,就是16年。


期间他经历了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眼看一个个因饥荒水肿的病人倒下,他心疼得辗转反侧,却又无能为力。



一幕幕残酷场景,让他下定决心,发挥自己的才智,培育出亩产800斤、1000斤、甚至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


可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谈何容易?日日夜夜苦苦寻觅,他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欣喜若狂的他精心培育试种,却以失败告终。



1964年,他又好不容易找到6株雄性不育植株。正培育倒腾得兴致勃勃,却因历史原因,试验的坛坛罐罐被砸个稀烂。


袁隆平不忍放弃,他捡回来几兜秧苗,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但辛苦保留下的秧苗却再次被毁。


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袁隆平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 "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1970年,试验田所在县城发生7.2级地震,人们纷纷撤离,但袁隆平就是不肯走,“我的试验田就在这,我往哪走?”


阵阵余震里,他在田边搭了个棚子继续研究,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研究出了“野败”,成为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正是有了“野败”,

才有了养活8亿人口的杂交水稻。

那时不比现在,

饥饿还是全球性的难题,

全世界有8亿饥饿人口,

每年有1万多名儿童活活饿死。


而中国在那样特殊的历史环境下,

情况尤甚, 扒树皮,吃观音土···

全世界都在寻求解决饥饿的良径。



“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 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美国、日本等当时科技发达的国家,从1926年开始急不可耐投入大笔资金、设备,研究杂交水稻的培育,几十年过去却一无所获。


当他们听闻中国人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先是质疑、震惊,确认这一消息后,赶紧打听是谁,没想到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名乡村老师。这对他们的“打击”不言而喻。


年轻时的袁隆平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会议上,所长斯瓦米纳森先生亲自引到袁隆平走上主席台,随之屏幕上出现袁隆平的头像和“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各国的专家一致认为: 袁,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而在国内,袁隆平也获得国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特等发明奖。



转眼1988年,

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

这国外人眼中的“东方魔稻”,

让他们吃惊又羡慕不已,

美国、德国、法国等等几乎全世界国家,

都在排队请袁隆平讲课指导。



世界粮食奖创立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诺曼·博洛格在世界粮食奖颁奖仪式上与袁隆平握手致意,亲自给他颁奖。



2006年, 他还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4年, 被提名诺贝尔奖。


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证书和奖章,但老头子本人 却没有被各种荣誉堆得高高在上,坚持在一线做科研。


有次爬田埂, 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 "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



成名后的他依然低调,

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拉小提琴


打排球


玩象棋,

输了还像孩子般耍赖皮。



学游泳,

救人是唯一的动力。


连今年被曝光的“豪宅”,

也堆满了科研仪器,

被他全部用来搞科研,

没有一点住宅气息。



“我不在家, 就在试验田里,

钱够用就行, 最值钱的是脑袋里的东西。”


1998年,湖南一家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但他却坚持不注册。


偶尔出差逛街,也买几十块的便宜衣服,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