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燕归来PPT
思路决定出路,角度决定高度。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很多时候,一个人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往往注定了其会产生怎样的结局。正所谓“当下决定未来!”
从某种角度而言,PPT的设计是如此。PPT制作与美化看似是一个技术活,实则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即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PPT质量。
今天,燕归来与您分享PPT设计的5种思维方式,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01-错位感思维
错落,通常是指物品摆放或页面排版的不规整,参差不齐的效果,而这里所说的错位感指的是“错落有致”。意味着
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错位感意味着打破人们习惯性的中规中矩思维,以一个全新的视觉呈现不一样的美——错落但不失美感。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具有“错位感”设计的事物。
而PPT中的错位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文字的错位感、排版的错位感
。
(1)
文字错
位感
所谓的文字错位感,指的是PPT页面中的文字的字体与字号的变换。举个例子,如下面两页PPT——
PPT中的文字大小和字体均一致,整页PPT看起来不够美感,且缺乏设计感。
下面,我们对字体及字号加以改变,使PPT看起来更为错落有序。
对字体、字号进行改变—
—
改变后的PPT页面看起来美观了许多,接下来我们再对字号进行改变——
在第一页PPT中,将“喜迎十九大”几个字中的“迎”字加大,“十”和“大”两个字缩小,效果如下:
在第二页PPT中,将“白鹿原”几个字中的“鹿”字加大,“白”和“原”两个字缩小,效果如下:
(2)
排版
错位感
排版错位感是指对页面中的图片及文字进行错位排版而产生的一种设计感。效果如下:
多张图片排版错位感——
单张图片排版错位感——
02-距离感思维
距离感指的是PPT页面中元素位置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即不能太近,也不宜过远。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太近显得过于臃肿,不够美观;太远看起来过于稀疏,亦缺乏美感。
那么,什么样的距离最为合适呢?
燕归来建议如下:
(1)
标题与内
容间的距离
——主标题与文字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加大,一般要保持1.5倍行间距,如下面这两页PPT——
(2)
内容
的行
——保持在1.2-1.4倍之间的行间,如下面这页PPT:
内容文字行间距过于小,我们调整一下将行间距调整为1.2倍数,效果如下:
看起来明显要好很多。
特别是在文字内容较多的页面中,行间距一定要注意在1.2-1.4倍之间,否则页面看起来很臃肿。如下面这页PPT,文字虽然很多,但我们调整了一下行间距后,PPT起来也很不错。
03-模块化思维
模块化思维指的是将页面中的文字内容,按照表达的意思不同而进行模块划分。举个例子,如下面这页PPT:
页面中文字内容混在一起,看起来不够清晰,我们可以利用模块化思维对其美化。根据文字内容,可分为四个模块,美化后的效果如下——
通过
模块划分
,页面看起来更清晰、更富有层次感。
04-平衡感思维
平衡感思维指的是通过对页面中元素的增减,使页面看起来更均衡。
举个例子,如下面这几页PPT——
PPT页面排版看起来很不错,但如果你多看一会儿,就不难发觉整个页面好像缺少点什么,亦或者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缺乏平衡感所致。所以我们为这几页PPT进行重新排版或者添加一些元素后,效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