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老产业观察
养老产业观察者、思考者、实践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纪录片首曝,《哪吒2》的幕后秘密 ·  17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如何应对“致命”流感? ·  17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全网1亿粉丝的毒舌大神,来B站了! ·  17 小时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昨天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养老产业观察

老年消费倒逼智能家电细分市场

养老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17-11-07 11:27

正文


在家电行业,产品智能化越来越普及,各种黑科技被融入到家电产品当中,但操作复杂、功能繁多的“高科技”的家电产品也让老年人无从下手。据《中国老年人家电需求调研报告》预测,未来我国每年产生的老年家电需求规模将超过600亿元。家电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亟待“适老化”智能家电的出现,让更多消费者能享受产品智能带来的便利。


操作难度大


家住北京市东五环外年过70的李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夏天家里刚刚买的智能电视功能齐全,屏幕也很大,但自己总是记不住那些功能的使用方法,甚至不知道如何换台,即便家里人经常教自己看,但年纪大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当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想看电视却不会用。


“一台电视有两个遥控器,经常混淆,搞不清楚哪个是开电视机的,哪个是换频道的,家里人说可以换到智能模式随便看自己想看的电视,但操作步骤太复杂,换来换去就换不回去了。”李先生说。


而来自顺义区的白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烦恼。白女士今年65岁,但从来都不会使用家里的微波炉。“有时候想热点剩饭,微波炉比较方便也比较快,但不会定时也不会开机器,有时候搞不清楚就弄错了,反而把饭热干了。”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只发生在李先生和白女士身上,很多年龄偏大的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的使用都存在障碍,本来智能的本意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快捷、简便,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智能却变成了负担。


对此,融合网CEO吴纯勇指出,当下,许多老人都嫌智能家电太“聪明”,表面上看是老人没能跟上智能发展的节奏,事实上人到一定的年纪,不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会降低,而且许多生活习惯都成了惯性,比如,喜欢固定的食物、看固定的电视节目等等。同时,因生理原因,对生活设施、用品的功能呈现特有需求,如对信息媒体要求字大、声音响亮等等。


过度智能化


伴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家电产品在功能上不断刷新消费者眼球的同时也伴随其操作的复杂性。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此类家电不是释放双手、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帮手,而是不知操作为何物的一种“摆设”,老年人往往对这类家电敬而远之。家电太“聪明”,说到底,还是产品不贴近老人的需求,不是为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量身定做的。也可以说,现在的家电都被“过度智能化”了。


记者在北京北三环的一家电器卖场走访发现,家电市场主推各类智能电器,主要以WiFi连接、手机远程遥控、多重功能叠加为主。以美的快捷微波炉为例,微电脑操控、平板加热,还有智能蒸煮菜单,各种智能功能,但年龄大的消费者明显不会使用。


还有帅康20m3/min大吸力油烟机提供三个不同风量的档位,以适应人们的不同烹饪需求,油烟机中的一键智能换气功能,可在烹饪中或者烹饪结束后随时清洁厨房空气、消除残留异味等。看似功能强大,但在使用的时候却不一定方便,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少有人花精力去区分不同的档位。


但在家电产品日益智能化的同时,适合于老年人的家电产品却越来越少。


在该家电卖场,一位导购员坦言:“很多功能单一的产品,不少厂家都停产了,属于淘汰产品,现在市面上的家电多数是智能型的。”据业内人士分析,大厂家研发实力强、产品更新快,虽然有少数还保留单一功能生产线,但产量已大不如前,也会随着时间逐步淘汰。


对此,吴纯勇表示,现在很多厂家在研发产品时,重视了“智能化”和“高科技”,面向的也多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却在智能化的具体应用中忽视了“适老化”。


针对性解决


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决定了这类社会群体在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能力、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存在特殊性,由此也形成了现实消费需求和潜在消费市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8亿;2030年将超过3亿;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亿,占到全球老年人口的1/4。与此同时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50%的老年人正过着“空巢”的生活,其中有近80%选择了居家养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