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斐九频道
专注品牌定位、营销管理、营销培训、客户开发、销售客户心理学、经销商管理、渠道建设、员工潜能等培训。【品牌故事】【营销思维】【煮三国 知管理】精彩不断!我们只做能学、能会、能落地的营销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利云学堂  ·  直播预告 | 雅姿滤镜精华专家讲座 ·  昨天  
安利云学堂  ·  直播预告 | 雅姿滤镜精华专家讲座 ·  2 天前  
嗨推  ·  一年20万的小项目,别看不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斐九频道

曹操两面三刀  重色轻敌;老板三心二意  轻义重利

马斐九频道  · 公众号  · 营销  · 2018-09-28 07:30

正文


第十回

曹操两面三刀  重色情敌

老板三心二意  轻义重利


前言

刘备失掉荆州后,不得已投奔曹操。

此时屯兵宛城的张绣也率部来降,但曹操对二人区别却很大。那么,曹操对待人才的原则是什么?这样对曹操埋下了什么隐患?

遇到危机时曹操是如何化解的?曹操的人才观值得企业老板有哪些借鉴的?



用人是老板的第一要务


刘备深谙能屈能伸的道理,为了实现长远目标,能够忍受一时的屈辱和苦痛 这是他最大的长处。

在此危难之际他做出了这一看似忍辱负重,实际却最合理的选择。就算两个弟弟都有意见,刘各还是劝说他们要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过多。

曹操听说刘备前来归附 笑着迎接刘备,并以兄弟相称。

我们可能认为,曹操这么做完全是虚情假意。其实也不尽然,这里面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假的成分。如果对方真心相待 又能为已所用,曹操便会亲如兄弟一般;如果对方动歪脑筋,对他构成威胁,那曹操翻脸就比脱裤子还快。

所以,是真情还是假意,对曹操而言都是有条件的。

人与人相处,只有做到言行始终如一,才能彼此信任,持久地相处下去。

然而可笑的是,我们常常自己先摇摆不定却没有自知,反而责怪别人。

曹操也是如此,他自认为处事很有原则,其实他自己恰恰是一个性情多变、行事反复的人。

所以,追随曹操的能得到善终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

曹操虽对刘备以礼相待,但曹营中诸位谋士对于刘备等人的态度,却各不相同。荀彧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以绝后患。郭嘉则说刘备穷困来投,杀了会失信于天下。

荀彧与郭嘉在曹操心目中都是举足轻重的谋臣 这二人都不随便发表意见,但一旦开口,定是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曹操听从他们的建议,屡屡受益,所以对二人十分信任,对他们的意见也是格外重视。

荀彧认为刘备雄才大略又广得人心,将来会对曹操构成威胁。因此建议,应当趁早除掉他,以绝后患。

刘备几度危在且夕,却都能幸运地躲过劫难,这种巧合,不妨解释为天意。

刘备的生死 关系天下格局的变化,如此重大的事情人力难为,还得听从老天的安排。若是三人一条心,当即决定除掉刘备,刘备早就命丧黄泉了。

正好曹操与郭嘉一致认为此时不宜动手。

刘备这才得以保全性命。


色字头上一把刀,老板们切记


曹操拥有一统天下的雄心,至于究竟是为振兴汉室,还是为一己和利,这点大家都有疑问,我们在此姑且不论。

但曹操一旦确立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去逐一消灭割据四方的强大势力。

这不是因为他好大喜功,而是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这样做。

张绣此时兴兵夺驾,曹操当然就从他下手了。张绣听说曹操亲自领兵征讨,于是询问谋贾诩有何应对之策。

贾诩分析说 以目前形势来看 与曹操对抗是必败无疑的 还是投降为好。张绣无奈同意贾诩的意见,出城献印投降,曹操却命他给自己牵马引路。

在对待投降之人的态度上,曹操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刘备投靠的时候 曹操亲自出迎 并以兄弟相称。而今对待不战而降的张绣,曹操却完全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对张绣百般羞辱。

因为张绣自知不敌,却不早早投降,非要到兵临城下的时候,才告饶求情,这种行径是曹操平生最看不起的。

张绣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最痛心的就是贾诩。因为当初是他劝张绣投降曹操的,而今看到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既悔恨又无奈。

曹操进驻宛城之后,随即便向典韦要求女色,而典韦却向曹操推荐了张绣的婶娘。

曹操要女色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们不必去批判。但典韦这么做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愚忠。可典韦为了让曹操高兴,居然想到了张绣的婶娘。

如果他是个没有良知的人也就罢了,可典韦又不是这样的人,事后他十分后悔做出这样的事,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绝地反击,生气不如争气记


很快,曹操与张绣婶娘之事,就传到了张绣耳中。

张绣十分恼火。但贾诩力劝他忍耐。

遇到这种情况,任何人都会勃然大怒,张绣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一个人生气远不如争气,因为徒有愤怒于事无补。

贾诩劝张绣,既然当初选择了投降,就要有为各位想想看,如果贾诩看到张绣被辱却熟视无睹,好像事不关已,这样的人以后谁还敢用?

贾诩此刻也是苦不堪言,难过的程度不亚于张绣,因为降曹毕竟是他出的主意。

忍辱负重后,张绣最终杀死典韦,趁机造反,攻打曹操。

这里告诉我们没有解决不了问题,要学会选择时机,所以贾诩建议张绣要抓住机会,何机雪耻 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们常常觉得应该多多学习人在顺境当中的作为,经营企业不能因为一时的困境就想着放弃,而是要把自己的潜能、资源发挥到极致,等待时机,绝地反击。

因为“人生不如意常八九”,我们在逆境的阶段远远长于在顺境的时间,所以学会如何应对困难,懂得怎样面对挫折,具备从逆境中愤发图强走向顺境的能力,是做老板的一门学问。


一个人欺骗自己最可怕


因为远征袁术,曹操兵多粮少,战士吃不饱,穿不暖。为了平息众怒、稳定军心,曹操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罪过推给粮官王垕,曹操找来王垕,说要向他借样东西,王垕想自己有什么东西可借呢?

这时售操说要借他的项上人头。

“人头主义”在中国很盛行,历朝历代“借人头”的典故都不在少数。

为了保全大局,牺牲小我是常有之事,但一般也就是顶名替罪而已,像曹操这样活生生地取人性命替自己开脱的,却并不多。

王垕自知难逃一死,只好在账外向曹操深深地一鞠躬。

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干脆委屈到底,反而向曹操深鞠一躬,希望曹操能够兑现诺言 照顾好自己的家小。

所以,王壓鞠躬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家人。

所以我们看事情一定要看到来龙去脉,以及它将来的后果,才能够看得很清楚“借人头”这样的事情也只有曹操做得出来。

但就是因为曹操反应太快,在士军大闹意见后,马上就想到了问题的对策—借用王 的人头,而不去仔细琢磨这样的做法会有什么影响,聪明人做事情往往会因为头脑灵活而犯错误,倒是那种比较迟钝的人,想事情反而比较周到。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反应越快的人出错的机会越大,反应慢的人反而不太容易出错。一般人都欣赏反应快的人,也希望自己脑筋很敏捷 其实并非如此,有时越要格外地小心谨慎,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曹操的一生我们不能说他不够明,但是他经常自己误自己。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哪个人完全没有良心,一个人想把自己的良心完全去除也是很困难的,除非自己骗自己。

曹操也是人,他认为自己可以欺骗大家,实际上是在自己骗自己。

孔子曰“勿自欺”,就是不要欺骗自己。

一个人欺骗自己是最可怕的,会使自己内心不安,老板们尤其要牢记,为了一时自利,出卖自己的灵魂,这样可能会一辈子不安的。


【转眼“煮三国  知管理”和大家共同度过了十期,因为时间确实太忙,大半夜来写,有不妥之处,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鞭策和鼓励。深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