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作者:刘家玮,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湖南师范大学第三十七届学生会办公室负责人,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
“半月弯弯,微光点点”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宁乡市基层服务团
副队长。大学期间曾代表湖南师范大学参加“文化同根 青春同梦”湘台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荣获得省级二等奖。
2024
年暑假,我随“半月弯弯,微光点点”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宁乡市基层服务团抵达宁乡市花明楼镇进行为期十五天的三下乡活动。期间,作为实践团副队长的我,与队长一起统筹、协调、规划实践团任务安排,圆满完成了此次三下乡活动。回首来路,我在一段又一段平静水面泛起涟漪的回忆中,思考着青年为乡村振兴能贡献的生命力与活力……
2023
年
7
月,我从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结束三下乡回到宁乡的老家中,知道我的朋友在洪仑山村做三下乡的服务,我便约见访友。收到位置后,我骑着小电驴就去往了当时“点点微光”实践团的所在地。我看到他们“调研
+
教学”双线并行的模式,与我所在的三下乡截然不同。虽然孩子们时常吵闹,但但让我感到的确很暖心。虽然调研良久无果,但是他们也在不断探索,我仿若看到了一种独特的三下乡做法。在学校建立的性教育三下乡的群里,之后“点点微光”的第二届队长王韩越加了我的好友,问询我是否有意向明年进行三下乡,就在宁乡洪仑山村。本着对这支队伍的喜爱和对家乡建设的一颗热忱之心,我便答应了下来。
大学二年级这一年,我担任了湖南师范大学第三十七届学生会办公室负责人、湖南师范大学卫生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学生助理、班级班长等职务。通过学生工作,我的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在学校青春健康同伴社的“青春健康 护航花季”暑期送性教育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在怀化芷江的实践报告得到了校一等奖的荣誉。我是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在读小学前,我在乡间无忧无虑的玩耍,在城市里读小学后,发现乡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巨大差距,关于性教育方面,尤为缺失。
于是,我在今年三月思考,如何将性教育再与洪仑山村的实践相结合?毕竟第二届的“点点微光”团队已经铺好了路。我还在开发课程的设想中,却告知我换了实践地点,又转到了花明楼镇。于是我听从社团意见,还是沿用了《青春期》和《防性侵》两堂课程。内心想着,继续送性教育下乡。
7
月
7
日,纪念七七事变
87
周年之际,实践团来到了宁乡市花明楼镇品义德公益服务中心,主题为“助残调研
+
公益教学”。
我在
9
号、
11
号、
13
号、
15
号先后进行了四堂青春健康教育。主题为《青春期》两节,《防性侵》两节。我观察到长沙市乃至整个湖南省都在进行“利剑护蕾”行动,所有的家长都在大力支持我讲这两个主题的教育内容,我感到尤为幸运。同时,社团的大力支持也极大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与在芷江不同,我在花明楼的教学对象是稳定的,三十多位孩子系统地完成了我的课程要求,同时他们的表现也让我感到特别的惊喜,让我作为性教育的传播者,有了真正的幸福感。对于乡村教育的痛难点,能做出我自己的努力,我也感到十分慰藉。
第一件小事,是在《青春期》课程结束之时,我意图用大街小巷充斥着的标语“性侵未成年人必坐牢”来引入下一节课的知识,“点点微光”夏日成长营的孩子们黄同学(保护隐私,化名)积极回答了我的问题,他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这句他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标语。我感到非常欣慰,说明国家、政府的宣传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第二件小事,是在《防性侵》课程结束之前,也就是第四节课开始之前,孩子们围着我,问我接下来的课程上什么?我告诉他们要上完《防性侵》。询问他们是否喜欢刘老师的课,他们说:“喜欢”,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是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一刻,我感到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我期待和回味。
第三件小事,某天中午,我在教室里值班的时候,有两个小男生追赶打闹。突然,其中一个小男生过来跟我说:“老师,他摸我的隐私部位”,于是,我就把另外一个男生叫过来说,你是不是真的做了?他点头。然后,我就问他们两个能不能这样,他们都说不可以。最后,我让这个男生跟那个男生道歉。他也不说摸我小 JJ,就说摸我的隐私部位,也知道就算是男生之间也不可以这样做,还知道找老师帮忙,这让我看到了这份教育的成效。有时候,我们会想:也许根本没用,都是些无法改变既定事实和陈旧观念的无用功,但,同样也会看到,这样点点滴滴的在变化,润物细无声。或许,这就是我努力的意义。
性教育之外,我还进行了《国家主席——少奇同志》红色论坛和防溺水主题教育讲座。一共上了六次课。依托花明楼镇炭子冲村刘少奇同志故居,进行红色历史的宣讲宣教,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铭记伟人,传承精神的重要举措。教学组的工作,让我真正地明晰自己专业所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调研方面,我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团队里调研组都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我这个门外汉插不上几句嘴。跟着调研出去实地采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实践所在地的残疾人数量之大,困难之多,内心五味杂陈。
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他们
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常常让人深受震撼。他们不仅克服了身体上的不便,更是在精神层面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的最好证明,让我们不禁对他们的坚强和毅力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逆境中,他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和努力。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内心充满希望,就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样的考验,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就能够战胜一切。
他们的
坚韧不拔,是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的一种积极贡献。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精神的力量,让我们懂得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在青春的旅途中,这一段经历
无疑是一段难忘的旅程。它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反思。
贴近
大地
,感受生活的真实
。
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痛难点,看到残疾人的现状,用心与心的交流去看待他们的苦难,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令我敬佩。
开阔视野,
理解真切的世界。
通过与不同遭遇和经历的人交流,让我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己所见之处,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是最好的礼物。
学会感恩,
让社会充满爱。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也看到很多社会公益组织正在用自己的能力,帮扶残疾人,普通人平凡的努力终会让这个社会充满爱。
三下乡结束后,
8
月
12
日上午
,
在国际青年日到来之际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联合国驻华系统、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的
2024
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中国
·
北京开幕
。我有幸代表湖南师范大学参与此次会议的开幕式和全体会议。年轻人心中有理想,脚下就有力量!未来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未来!开幕式上,我印象深刻的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亚人工智能协会主席、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高级别咨询委员会代表弗拉基米尔
·
伊玛莫维奇
·
诺罗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英雄航天员王亚平,世界青年大会秘书长艾迪欧拉
·
帕什拉里,巴黎奥运会中国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冠军邓雅文等嘉宾展开的对话,讲述青春故事,畅想美好未来。
青年共建美好未来,我相信,在一片又一片热土之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秦玥飞”,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作为青年,也更加期待未来社会能够更好地支持青年扎根热土,绽放青春芳华。
作为青年,我期待社会能提供更多像“三下乡”
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有机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
希望社会能够鼓励青年创新和创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让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期待社会能够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