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在商业的时代浪潮中,有着国补继续“加持”的苏宁易购。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回血故事。
除了预告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五年来首度扭亏为盈外,自去年9月各地家电国补陆续落地,苏宁易购在资本市场也有所起色,2月10日,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苏宁易购盘中报价2.02元,相较去年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上涨近30%。但这一盘中报价,相较上一交易日却下跌2.42%。
这背后影响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由三家苏宁系公司重整引发的“苏宁集团破产”的传闻。2月9日,苏宁易购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并不存在“苏宁集团”这一主体,而“破产”一说也系外界误读,重整的关键在于解决这几家公司的债务问题。
苏宁已历经三十多年的商海浮沉,有过八大产业集团齐头并进的扩张年代,也在疫情时代线下零售低潮中回归零售主业。如今家电3C市场早已物是人非,游戏规则也天翻地覆,但这个从宁海路上一家小店走出来的零售重量级玩家,仍在O2O的火热战局中努力书写“大象转身”的新叙事。但这个叙事的更重要主题,是如何恢复自我造血。
债务重组新进展
2月7日,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苏宁电器集团、苏宁控股集团和苏宁置业集团的重整一案,并将在4月2日依次召开上述苏宁系三家公司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上述三家苏宁系公司重整,引发了外界对于“苏宁集团破产”的传闻。
“破产”传闻源于苏宁系出现于2020年末的债务问题。2022年,原苏宁易购副董事长孙为民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苏宁在2020年年底开始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件事,企业的流动性出现了困难。
曾经越铺越大的摊子是苏宁出现资金流动性困难的原因之一。
自红火的线下大连锁时代闯出来的苏宁曾手握充足现金流,并不满足于做中国版的“沃尔玛+亚马逊”,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扫货时代。自2012年收购母婴网站红孩子起,苏宁在开启自己线上转型的同时,也相继收购了PPTV、天天快递、龙珠直播、家乐福中国等资产,还豪掷重金购买体育赛事版权并出海玩起足球。
2018年,苏宁建立起八大产业集团,囊括零售、文创、体育、金融、科技、物流、科技、置业等领域,希望由此建立起一个聚集流量和用户的商业帝国。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显然不是苏宁的优势,越铺越大的商业版图,也占据了苏宁大部分资金。当苏宁易购造血能力减弱,苏宁系的流动性困难就此显现。需要提及的是,苏宁还于2017年至2018年间,在恒大、万达这两家地产公司中投入数百亿巨资,并于2019年以27亿元收购了万达百货。
近年来,苏宁系一直致力于解决自己的债务问题。早在2021年12月,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就曾宣布,苏宁将聚焦零售主业,该砍得砍,该关得关。事实上,关停并转也一直是苏宁近年来解决自己资金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仅在2024年,苏宁不仅告别了经营8年的意甲球队国际米兰,也出售了2017年收购的天天快递,去年10月,苏宁易购还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请求裁决大连万达集团向其及子公司苏宁国际集团支付股份回购款50.41亿元。
有业内人士在跟本报记者交流时认为,上述三家苏宁系公司的重整将让其有机会清理债务包袱,实现资产盘活,从而促进各主体利益共赢,真正解决企业面临的风险。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许浩律师也告诉记者,破产重整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持续经营,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恢复和重建的机会,“在破产重整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方式来减轻债务负担或引进投资人,重新规划经营策略,恢复盈利能力。”
而眼下,这三家公司的债务重整已在进行时中。
与上市公司相互独立
上述苏宁系三家公司的债务重整,对苏宁易购这个苏宁系核心公司的影响也让外界格外关注。
从公开信息来看,此次被申请重整的三家企业均为独立法人,与苏宁易购保持独立关系。其中,苏宁控股和苏宁电器两家公司是苏宁易购的股东。
这两家公司的命运被格外关注,源于它们曾经对于苏宁易购的重要性。就在苏宁系出现资金流动问题的2020年末,张近东持股50%的苏宁电器还以19.98%的持股比例,位列苏宁易购第三大股东,与张近东同为一致行动人的苏宁控股则以3.98%的持股比例位列苏宁易购第四大股东。事实上,在苏宁还未开启向线上转型时,遍布大街小巷的苏宁线下门店都挂着“苏宁电器”的标识。
但从苏宁易购今年1月对外宣布上述两家股东重整的公告来看,苏宁控股和苏宁电器分别只持有其2.75%和1.4%的股份。苏宁易购还在公告中称,鉴于两家公司均非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上述股东被申请重整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
上述公告还称,全国苏宁家电3C门店、百货门店、电商、政企等业务及相关物流售后服务,均为苏宁易购开设与经营,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不经营同类业务。同时,公司在资金、资产、财务、人员、技术等方面都完全保持独立性。上述股东被申请重整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财报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苏宁易购自营店面1135家,零售云加盟店10500家。
这背后,不仅这家苏宁系零售上市公司的证券简称发生了从苏宁电器变更为苏宁云商再变更为苏宁易购的转变,一系列投资者的陆续进入,也让苏宁易购原有的投资格局发生改变。
2015年8月,希望增强自己家电3C优势的阿里巴巴以约283亿元的战略投资成为苏宁易购的二股东,持有其19.9%的股份。在苏宁系出现资金流动困难后,为了稳住苏宁易购这个核心业务,2021年由江苏国资牵头的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以及阿里妈妈、海尔、美的、小米、TCL、创维等企业参与的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相继进入。
截至2024年Q3,苏宁易购目前最大的单一股东是代表阿里的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其20.09%的股份,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为第三大股东,持有苏宁易购17.04%,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持股5.61%,为第四大股东。公司创始人张近东则以17.7%的持股,位列第二大股东。
如何恢复造血
有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苏宁在家电3C这个零售基本盘表现稳定,江湖地位还在,这也是诸多投资方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但作为苏宁系的核心,苏宁易购能否恢复正向造血功能,对解决整个苏宁系的资金问题至关重要。
苏宁易购此前已经预告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亿元—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它的意义在于,这是自2020年以来苏宁易购这一指标首次实现全年度盈利。
“卸包袱”是苏宁易购在去年能够盈利的重要原因。苏宁易购在预告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推进资产处置、债务化解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带来收益约18亿元至20亿元。但想让苏宁易购真正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恢复它自身的造血功能。
目前来看,国补对家电3C市场的激发,无疑提振了苏宁的业绩。
苏宁易购在预告中表示,公司所在家电零售行业前三季度市场景气度较低,四季度受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提振逐步回暖向好。去年其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减亏71.98%至76.81%。记者还从苏宁易购了解到,去年Q4其门店销售规模同比增长64.6%。
2月4日,苏宁易购发布的春节消费大数据也显示:春节期间,本地以旧换新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苏宁易购门店迎来销售“小高峰”,全国门店客流同比提升80%,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92%。
需要提及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苏宁在线下依然大举投入。除了在低线市场加速开设加盟模式的零售云门店外,财报显示,去年Q3其在重点城市新开、重装75家Suning Max(苏宁易购超级体验店)和Suning Pro(苏宁易购超级旗舰店)店面。而记者此前在北京线下市场走访时也观察到,苏宁此前已接手了多家国美退出的门店,其中包括国美位于西三环中央电视塔下的地标性门店——大中中塔店,这家门店此前曾有着全国第一家电卖场的美誉。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苏宁易购去年扭亏为盈,确实超出预料,希望其能尽快恢复元气。他认为目前来看苏宁易购受到国补的利好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整体家电线下市场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
而随着国美、永乐这些曾竞逐家电卖场江湖的老对手悄然退场,电商新贵们已拿数字化武器重构零售版图,并将触角伸向线下,苏宁易购未来面对的考验依然并不轻松。
本期编辑:孙琪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华夏时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