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新年以来,朝鲜外交活动频繁;公开信息显示,朝俄之间各种往来最为频繁,中朝之间交往也日益密切。随着空中陆上交通的逐渐恢复,人员往来也有所增加。
近日,我驻朝使馆官网相继发布消息,称冯春台公使2月26日应约会见德国外交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事务专员陶文治;王亚军大使2月28日应约会见正在朝鲜访问的瑞典候任驻朝鲜大使安德烈亚斯·本特松。
这是自2020年1月朝鲜封关之后,首次有西方国家外交官访问朝鲜,因此,上述消息引发外界关注。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2月27日解释了陶文治此行的目的——对德国驻朝使馆进行技术检视。德方表示,此次陶文治访朝将逗留数日,对馆舍进行检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要率先重新开放驻朝使馆。德方还表示,陶文治此访是德方“与伙伴包括地区伙伴密切协调”的结果。日前,瑞典方面的消息称,本特松大使此访也是以检视馆舍为主要任务。
位于平壤大同江区纹绣洞使馆区的德国、英国、瑞典大使馆及法国联络代表处办公楼。该建筑原是东德驻朝鲜大使馆,大门上方标识图左起依次为德国、英国、瑞典、法国。
2020年1月疫情发生后,朝鲜迅速采取封关等国家紧急防疫措施;2020年3月,包括德国、瑞典在内的多个国家关闭驻朝使馆,并撤出使馆人员。从那时算起,已经整整四年过去了。四年之后的今天,朝鲜仍然没有完全开关,但朝鲜的大门已经拉开了一条很宽的缝隙,人员、物资往来均有所提升。而德国、瑞典等西方国家外交官访问朝鲜,检视封闭了四年的馆舍,这大致意味着各国外交使团将在不久的将来重返朝鲜。日前,英国、瑞士等国也表示,正在考虑让其外交官返回平壤;波兰、捷克等国也在与朝方协调重开使馆的条件与方法。
对朝鲜来说,除了一直驻在朝鲜的各传统友好国家外交使团之外,西方国家外交官重返朝鲜、重开使馆的计划应该算是其近年来推行“积极外交”的一个初步阶段性成果。而在当前半岛局势持续紧张的前提下,西方国家做出的这种外交姿态则给紧张气氛添加了一丝缓和的气息。
以率先访朝的德国、瑞典为例。
在朝核问题上,作为欧盟及北约主要国家,德国所能做的,除了履行国际制裁义务、增加对朝单边制裁之外,还有一些姿态性动作;比如在2017年朝鲜核导暴走期间撤出部分驻朝外交官以示抗议等,当时有德国专家评论说,这只不过是“象征性举措”,因为德国对朝鲜没有什么影响力。在半岛这个大棋局中,德国充其量算是个配角,但瑞典则不同。
自1973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瑞典不仅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设立驻朝使馆的国家,而且是西方国家中唯一一直与朝鲜保持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众所周知,瑞典不仅是朝美之间的中间人,也代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及其他北欧国家在朝领事利益。即便是朝美之间已经建立了直接联系,但瑞典仍然是半岛事务中的重要国家。朝瑞关系非常密切,瑞典对朝鲜的态度也十分友好;即便在联合国对朝粮援因朝鲜封关中断的四年里,瑞典也还是极个别照旧为联合国对朝粮援计划捐助款项的国家之一(
另一个是瑞士
),虽然近年来每年只捐助百八十万美元,但钱多少不是事儿,重要的是姿态。
半岛局势,现在明着说,叫“局势持续紧张”,但水面之下暗流涌动。以外交关系而言,朝俄这些传统友好关系都在明面上,朝美、朝日这些“死对头”都在私底下。近期围绕“
北南变朝韩
”、
朝日关系变化
等因素,在朝鲜近年来奉行“积极外交”政策的前提下,半岛局势已经出现微妙变化的迹象,可以说,目前半岛实际处于一个“敏感时刻”——向前一步是冲突,后撤一步是缓和。在这种态势下,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瑞典率先做出的这种重返平壤的外交动作,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起码一点,至少德国、瑞典不认为近期半岛有出现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否则,它们也没有必要重开使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