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华南理工施雪涛教授团队 Adv. ... ·  4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她,读博2年,连发2篇Nature ... ·  5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 Chem. ... ·  1 周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最新AFM:你渴望力量吗?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重庆大学魏子栋、李存璞:电子的往返之旅——电子催化剂直接固定N₂生成偶氮化合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1-24 07:50

正文

氮气(N₂)作为地球大气中最丰富的气体之一, 其NN三键具有极高的键能(约940.95 kJ mol−1), 因此其转化为其他化合物一直是化学领域的重大挑战。传统的哈伯−博施(Haber−Bosch)工艺虽然可以将N₂转化为氨(NH₃), 但需在高温(350−550°C)和高压(150−350 atm)条件下进行,能耗高、反应条件苛刻。而获得氨气之后,还需要后续工艺将N元素转化为其他含氮化合物,这些过程通常需要复杂的有机或无机合成步骤。因此, 开发直接将N₂转化为具有工业和商业价值的化学品的方法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图1. 偶氮的合成。(a)传统合成路线。N2分子被还原和氧化得到不同的含氮化合物。该路线复杂且耗能。(b)本文研究方案。电子催化剂直接固定N2生成偶氮化合物。电子被注入和拉出得到重氮离子,然后在温和的条件下直接生成偶氮。
在与氨相关的化学品中,偶氮化合物的生产尤为复杂。如图1a所示,传统偶氮合成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价态变化、键的裂解和形成以及能量流动。合成偶氮产品的关键步骤是将还原的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NO⁺)耦合形成重氮离子,随后与亲核芳香化合物反应生成N=N双键。整个过程涉及氮的多种价态变化(−3, 0, +2, +3, +4, +5),以及氮相关键在N≡N、N−H、N−O之间的转换。这一过程需要反复输入和输出电子,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在温和条件下将N₂固定为偶氮化合物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魏子栋教授李存璞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电子催化方法, 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将氮气直接固定为偶氮化合物。事实上,NN三键尽管很强,但将其转化为偶氮化合物,仅需要断裂其中一个π键即可。作者精妙的采用循环伏安法(CV)的扫描电流,将电子注入/拉出,从而直接将N2转化为重氮盐,进而直接固定N2成偶氮化合物(图1b)。
如图2所示,该电子催化反应利用循环伏安法完成了N2的活化、固定。在循环扫描的负电位,将电子推入芳香卤代化合物获得芳基自由基中间体Ar,而Ar的单占轨道(SOMO轨道),恰好与N2的一个π*反键轨道尺寸、对称性匹配,从而将SOMO轨道中的电子基于一个“铲子状”过渡态(“brick trowel” TS)注入N2分子,实现了对N₂的NN三键中的一个π键的选择性活化。活化后的N2分子与芳基自由基形成重氮自由基中间体([Ar-N2]),此时控制循环伏安扫描频率,利用循环至的正电位从[Ar-N2]拉出电子,将可以获得重氮盐[Ar-N2]+,重氮盐进而与另一芳香物种结合获得偶氮物质。整个电子催化过程电子并未被消耗,但催动了整个反应进行,因此可以被认为是“电子催化剂”。
图2. 设计的电子催化剂直接固定N2生成偶氮化合物机理。电子首先被推入芳香族卤化物中得到芳香族自由基Ar,Ar与N2结合后,电子被拉出得到[Ar‐N2]+。[Ar‐N2]+与亲核芳香族化合物反应得到偶氮化合物。
作者通过反应体系优化, 以苯酚作为模型产物, 优化了扫描电位范围、扫描频率、溶剂、电极等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揭示了“铲子状”过渡态的形成过程, 分析了芳基自由基与N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证明了N2分子的成功活化(图3a-f)。
进一步的反应路径分析计算表明, 本文的电子催化策略可以调节N2直接转化为偶氮化合物的反应途径, 使活化能从3.44 eV(也就是不可能完成)降低到0.14 eV(图3g-h)。而且,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没有消耗电子,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催化过程,这也证明了在这个过程中电子起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催化剂的作用。
图3. N2分子的活化。(a)“铲子状”过渡态的形成示意图。(b)芳基自由基、N2和铲子状”过渡态的不同轨道,其中ArSOMO (ArSOMO‐1)对应芳基自由基的单占轨道;和是N2分子的未占据前线轨道;(c) “铲子状”过渡态的分子轨道能级图。(d-f)碳纸吸附有机物的差分电荷密度图。(d)碘苯,(e) Ar,(f)重氮自由基中间体([Ar-N2])。黄色和蓝色等高线分别表示电荷密度的积累和下降。粉色,H;蓝色,N;棕色,C;紫色,I。(g)通过非催化途径计算的碘苯与N2直接反应的自由能图。(h)通过电子催化途径计算的反应自由能图。
作者通过15N2同位素实验和原位衰减全反射FTIR (ATR−FTIR)实验(图4), 证实了N₂是合成偶氮化合物的氮源, 并验证了提出的电子催化机理。通过原位FTIR测试,可以在反应界面上观察到相关化合物和中间体。结果表明,以Ar为中间体,通过电子催化剂直接固定N2成功合成了预期的偶氮产物。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表明, 该电子催化策略不仅适用于各种偶氮化合物的合成, 还可以扩展到其它芳香卤化物和多种亲核芳香化合物的反应, 能够有效地用于合成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图4. (a)反应体系在15N2气氛下反应后的GC-MS谱图。可以检测到m/z = 200的偶氮,表明N2被成功固定。(b)不同反应时间的原位衰减全反射FTIR (ATR-FTIR)光谱。2257 cm−1处的吸收峰对应于[Ar-N2]+的N≡N键;1441 cm−1对应于Ar的振动吸收峰;1411 cm−1对应于偶氮的N=N拉伸;1036 cm−1对应于碘苯的C−I拉伸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 该团队提出了一种电子催化策略实现了将N2直接固定为偶氮物种。通过循环伏安法(CV),在负电位扫描过程中注入电子至芳香卤代化合物,获得芳基自由基,利用芳基自由基的SOMO轨道与N2的一个π*反键轨道的对称性匹配特点,注入电子至N2的反键轨道,选择性活化N2为偶氮自由基中间体([Ar-N2]);进而在正电位扫描过程,从重氮自由基中间体([Ar-N2])拉出电子获得重氮盐,实现偶氮产物的温和生成。
这种电子催化策略为N₂的固定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全新解决方案, 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潜力。该方法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催化方式、实现了N2的直接温和固定,还简化了传统的偶氮合成过程, 避免了苛刻反应条件的使用, 提升了原子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 其电子催化策略为开发新型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以“A round‐trip journey of electrons: electron catalyzed direct fixation of N2 to azos”(《电子催化剂直接固定N2生成偶氮化合物》)为题,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上(https://www.cjcatal.com/CN/10.1016/S1872-2067(24)60179-8,DOI: 10.1016/S1872-2067(24)60179-8(出页码后doi可用))。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