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看理想公众号(ID: ikanlixiang)
看理想,用文学与艺术,关怀时代的心智生活与公共价值。
新年伊始,先祝你新年好。
对于当代人来说,新年最有仪式感的事,可能不再是穿新衣服、在零点倒数,而是——
立flag。
没错,又到了大家兴致勃勃地写「新年计划」的时刻了。
2019年,你可能想拥有一项新技能,
可能想去某一个地方旅游,可能想养一只猫。
每个人的生命轨迹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目标。
这些愿景都很私人,很美好。但我们也在思考,或许我们还需要一些更加普世的、具有公共价值的目标,值得我们作为「人类」去参考,让我们成为
「理性的现代人」
。
文字 | 杨照
来源 |《故事照亮未来》
(文稿经过编辑)
01.
宜
「保持怀疑」
推荐语:
如今的时代,充满着太多煽动性的话语:假新闻、标题党、洗脑言论…… 保持怀疑、时刻警惕,是于这个混乱信息时代的必备技能。
耸动性的言词,基本上是没有内容的,愈是带煽动力的,能够同时煽动愈多人的,往往愈没有内容,人有千千百百种,千千百百种个性、千千百百种思想、千千百百种感受,要怎么样让他们同时一起相信同一件事呢?
唯一的方法,那一件事其实没有任何让他们具体去思考、去感受的内容,没有让他们自主地决定要不要同意的内容。煽动的演讲根本就不是为了要讲什么,只是为了要制造怎样的气氛,是挑动起来的气氛,而不是演讲里讲了什么,构成了真正耸动的元素。
换句话说,煽动演讲没有要让人用大脑,煽动演讲不能让人感到一丝一毫的怀疑,一旦怀疑,我们就开始思考。煽动演讲说的,是群众再熟悉不过的话语,用变化控制的音调不断反复、不断反复,直到所有人进入那种情境与气氛中。
实践指南
去机场不买成功学类书籍
举报传销组织
看到煽动情绪的文字请勿脑热
忌
「面对不义,保持沉默」
推荐语:
世界越大,越显得跟我们没有关系。人与人间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更加习惯沉默。不义与他人的苦难,再难波动我们的情绪,可,这正常吗?
在《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中(Geschichteeines Deutschen. Die Erinnerungen 1914-1933),作者哈夫纳描述了当时德国社会对纳粹与希特勒所作所为刻意沉默,没有批判、没有反对的情况。
在这本书中,哈夫纳特别强调“一个人”,因为他感受着强烈的孤独——周围的人那么容易就被没有道理、没有品味的纳粹收买、胁迫了,他们纷纷选择沉默来应对纳粹,只剩下哈夫纳“一个人”坚决地要跟纳粹周旋到底。
保持沉默不反对不反抗的人,都赞成都支持纳粹吗?不是,
多
少人跟哈夫纳一样,清楚明白纳粹的“不对劲”,可是他们决定隐藏、掩饰自己“不对劲”的感觉。
在那个关键时刻保持沉默,是让纳粹取得政权的最大助力
。在那个关键时刻保持沉默的德国人,面对战争造成的大破坏、大废墟,于是,也只能同样保持沉默了。前面的沉默,才是真正取消了他们在战后面对世界发言勇气与权利的因素。
在“不对劲”的社会里,选择沉默,是件可怕的事。别以为沉默就可以没有责任。
沉默只会使你在后来受到伤害,甚至受到空前最大伤害时,都失去了向世界喊痛与求救的权利
。
实践指南
关心社会和人类
了解#metoo运动,而非冷眼旁观
少说「关我什么事」
02.
宜
「包罗万象」
推荐语
:
这是一个过于强调「三观合」的世界。火锅吃辣还是清汤,玩豆瓣还是刷抖音,任何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彼此交往的鸿沟。世界本是包罗万象,2019,愿我们抛下这些「规矩」,接触和拥抱与你不同的人。
大学里有“讲座”、有“讲座教授”,学生“攻读”某种科目,然后取得“学位”,毕业时要穿上特别的袍服参加毕业典礼……这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仪式与说法,追溯其本源,都来自中古时期的伊斯兰传统,西方10世纪之后,这些伊斯兰仪式慢慢传进欧洲,接着在欧洲生根,深深影响了欧洲后来的发展。
伊斯兰传统给予欧洲文化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大学”这个基本观念及其因应机构。台湾大学老校长傅斯年曾勉励台大人要“贡献这个大学于宇宙的精神”,那么大的口气、措辞,来自英文university中蕴含universe“宇宙”的字义;不过若是溯源回到中古后期,当欧洲首先引进大学机构时,冲击他们的倒不是“宇宙”,而是universe的另一种形式——universal的字义。
Universal指的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是的,伊斯兰传统中建立的大学要囊括所有的知识学问,并且要从万有万象的搜罗整理中,找出最根本最普遍的真理。他们明确主张,颠扑不破的真理存在且只存在于万有万象中,唯有通过最广泛的调查、追索,人才能接近上帝,接近真理的领域。
实践指南
不嘲笑别人
拒绝参与「鄙视链」,不轻易人文沙文主义
和讨厌的人说新年快乐
忌
「对伟大无动于衷」
推荐语
:
也许是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如今的我们似乎不再谈论「伟大」,而是陷于当下的日常琐碎里。2019年,奋斗的时候,也要抬头看看月亮。
陷溺在日常生活的琐碎算计里的人,无从理解伟大,无从参与人类文明的创建与扩张。伟大的人、伟大的贡献,几乎都来自超越的、探向极端的尝试。
例如贝多芬。
很长一段时期,他同时创作
交响乐曲
和
钢琴奏鸣曲
。在交响乐中,贝多芬一次又一次试验,可以将多么不同的器乐声音,经由乐句、曲调、节奏、结构的安排,整合在一起,让人听不到个别的乐器,只领受到完整的交响听觉经验。他一试再试,到了第九号交响乐曲,甚至成功地将人声与器乐完美结合,天衣无缝。
另一方面,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却是试验着要让刚改良过的现代钢琴,发出最多最丰富最复杂的声音。明明只有一种乐器,明明这乐器只能靠敲击琴弦制造音乐,贝多芬却一定要试试怎么让它吟唱、怒吼、低诵、尖叫……
交响乐,探测化繁为单纯单一的可能性;钢琴奏鸣曲,反过来探测让单一乐器发出最多声音的可能性。贝多芬一个人同时进行这两项超越人类日常经验的“极端”试验,都获致了惊人成果,这才真正使他离开庸俗琐碎,进入“伟大”的殿堂。
很难看到一个社会,对“伟大”如此无动于衷。理由,至少部分理由,应该就在:
我们深深沉陷在当下日常生活里,对日常生活付出惊人的注意力,以至于使我们浑然忘却了,还有日常生活以外的其他东西存在
。
只知道新闻,没有历史,也没有未来幻想的社会,很贫瘠很可怜。
只知道现实,只算计现实,算着日常生活里的琐碎金钱得失,因而从来没有机会与“伟大作品”精神交会的人生,更贫瘠更可怜。
实践指南
睡前花十分钟天马行空
纠结外卖点啥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多看我们的文章,补充精神食量
03.
宜
「拥抱复杂」
推荐语:
不知你是否意识到,这个世界越来越趋向一种简便的「标准化」——大工厂在扩张,小作坊在消失。当生活充斥着餐厅连锁店时,我们会不会怀念,走入一家私房菜馆时的惊喜和期待?
戴高乐当法国总统时,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抱怨:“谁有办法统治一个可以搞出两百四十六种奶酪的国家呢?”
法国人管不住自己的奶酪,看在美国人眼里,简直野蛮。在美国人的概念中,细菌的自然角色就是致病来源,是纯然负面、可怕的。所以对待细菌的基本态度,首先是消灭,无法完全消灭,也得想方设法予以管制。
1947年起,FDA规定,所有的奶酪只能透过两种程序制造:一种是使用高温消毒过的牛奶;第二种是如果使用未消毒的生乳的话,奶酪必须经过至少六十天才能上市,让里面的细菌释放完可能的有毒物质,而且不再大量增殖,进入固定稳定的环境。
这则规定,使得美国人只能吃得到大厂标准制程造出来的奶酪,许多美国人以为奶酪就只有那么几种,就只有那些基本、直接的味道。
然而,有愈来愈多的生物学家相信,生乳制造的奶酪,会比消毒牛奶做的,来得安全。关键就在于:生乳形成的是一个多元环境,各种不同菌类在这里复杂互动,彼此影响也彼此牵制,多元而混乱的环境,保证了每一种细菌、每一个元素都在拥挤的自然情况下被中和缓解了。
相对地,将所有细菌一网打尽的“干净”牛奶,虽然让细菌很难进入,然而只要几株细菌成功存活,就会快速繁殖,换句话说,把关很紧,可是一旦被渗透了,就可能一败涂地。
小小的奶酪,其实就牵涉到一个社会如何看待“安全”议题。
我们要的“安全”,是一个无菌、单纯的环境;还是多元、拥挤、牵制的环境呢?
戴高乐的抱怨,归根究底是抱怨法国社会太多元化了,多元到无法以一套程序、一个原则来治理。只是,
难治理又怎么样呢?
难治理的法国才生产多元丰富、妙不可言的奶酪啊!
实践指南
每周尝试一道新菜式
谨慎使用「听我一句劝...」等酒桌说教方式
不给别人贴标签,如果一定要贴,起码也多贴几个
忌
「把特权当权利」
推荐语:
这个社会中充满着不平等,即使是身处特权中的人们,也不该习以为常。
“在路上开车,是一种特权。”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很长一段时间,全美国每一所监理站,都在进门最醒目的地方,挂着这样一句标语,英语原文是“Driving is a privilege”,用意就是反复提醒驾驶人,开车不是“权利”(right),而是“特权”(privilege)。
权利和特权有什么不一样?权利是大家都有的,特权不是。首先,会有开车这回事,先得要有专门给汽车快速行走的道路,为了方便大家节省交通时间,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更远的地方,这个社会画出了特别的道路空间,然后排除了一般走路的人在上面自由使用的权利,将这个空间交给汽车和开车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因为汽车可以跑得快,理论上对社会上大家都有好处,共同的利益所得高过行人让渡部分所付出的代价,所以可以做、应该做。
可在台湾,没有人听说过开车是特权,
一旦上路,车辆就要取得最大的方便。这种心态在机车骑士身上尤其严重。他们认为只有一种情况可以限制他们——摩托车骑不到的地方不能去,其他限制都不接受。把对于道路使用看作权利,当然就无法理解:自己对于道路的使用只拥有部分、有限的特权,在如此有限范围之外,在正当正常的使用方式之外,自己并不具备多出来的权利。
其实,在道路上,最可怜、最委屈的是走路的人,他们不能自由地使用车道,只能在特定的路口、在横越的需要考虑下,部分地使用车道。正因为他们被剥夺得这么厉害,相对地在行人少数使用道路时,他们应该拥有较完整的路权。汽车和机车,都是道路特权。
特权必然排挤部分的人,独厚另外一部分的人。
久而久之,特权僵化凝固在特定这些人手中,不管他们是否还按照原本设计、期待的方法运用,他们就是不愿把特权交出来,转而相信、主张那就是他们应得的权利。
实践指南
礼让行人,好好开车。
不说「我爸是李刚」之类的话
如果你有特权,请谨慎使用
04.
宜
「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