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留学》杂志第25期的重点内容,包括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留学专题报道、教育展等。文章还涉及留学生活、出国路径选择、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育等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介绍年会的主题、主要活动和参与人员等
关键观点2: 留学专题报道
介绍不同国家留学的最新动态及趋势,以及学生的选择和体验
关键观点3: 教育展内容
介绍教育展的参与机构、展览内容及其意义
关键观点4: 留学生活体验
分享留学生的日常生活、挑战和成长经历
关键观点5: 出国留学的路径选择和储备能力
探讨如何选择留学路径和提升个人能力以应对留学生活和学术挑战
正文
为人人 为未知 为未来
聚焦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节选:
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教育盛会之一,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近日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年会的主体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教育展分别在广州、上海、成都、北京四地巡展。
以“教育:为人人 为未知 为未来”为主题,本届年会组织了全体大会、CACIE之夜、平行论坛、合作洽谈、CACIE漫谈、教育展等六大板块近百场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教育界精英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
......
今年的中国国际教育展,有18个官方机构组织国家及地区展团参与了巡展,其中包括法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西班牙、德国、美国、新西兰、芬兰、澳门地区、日本、塞浦路斯、意大利、爱尔兰、澳大利亚、塞尔维亚、葡萄牙、伊朗等,有来自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多所院校参加了展览。
节选: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以“教育:为人人,为未知,为未来”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11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
从全体大会到平行论坛,从合作洽谈到教育展览,百余场双边与多边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中外教育界人士、驻华使领馆官员和企业代表等参加,谱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教育交流合作新篇章。
节选:
作为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中国国际教育展于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广州、上海、成都、北京巡展,由18个官方展团领衔,共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384所院校参展,展会期间共举办了57场留学专场讲座及互动活动。北京展览与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主体论坛同期举行,为中外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呈现了一场国际教育交流盛宴。本刊记者在教育展现场与多国使馆教育参赞、教育推广署负责人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取了最新的留学动态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样貌。
节选:
在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上,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已连续13年稳居全球前10。伦敦大学学院建立于1826年,是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英国五所超级精英大学成员之一。近二百年来,伦敦大学学院在包容与开放中更新自我,在传承与创新中超越过去,用行动证明了大学之道,在于打破藩篱。
节选:
德国的教育体系包括初级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其中,初级教育阶段可大致对应我国的小学,学制四至六年;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可对应我国的初中和高中,分为文理中学、实科中学、职业预校和综合中学四类;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机构主要有综合性大学及高校、应用科技大学、职业学院等。
节选:
几年前,我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读教育学硕士。起初,我住过寄宿家庭,还在远离阿德莱德市中心的社区租过房,后来为了生活更便利,一直住在市中心威廉王子街的布鲁加拉青旅。由于澳洲的商店关门早,若想晚上出门买些吃的,几乎找不到开门的地方,能找到的商店都路途遥远,对于没车的我来说十分不便。若想出去走走,更是一出门便会走入蛛网状的小路中。相比而言,青旅楼下通宵营业的便利店则方便了许多,有时夜晚失眠,我会走在满是法桐树的清冷街道,将清新的空气深深吸入肺中,望着路灯将星空般细碎闪烁的灯影洒在路面上,整个人很快便会沉浸在广阔而宁静的氛围中。
节选:
出国留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并可以增长见识的选择。2017年,初中毕业的我同父母一起到日本旅游,在东京、大阪、神户、奈良等城市,我切实感受到了日本的文化氛围。回国后,我在高中阶段努力学习,最终被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录取。
在大学系统的日语专业学习期间,我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我的恩师在得知我有出国留学的想法后,积极鼓励并向我分享了许多出国留学的信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我积极为前往日本留学做各种准备,最终在大学四年级时顺利被日本九州大学录取。
节选:
作为奋斗在德育工作一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通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反思,我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班本课程培根铸魂的教育思想,实现了从经验型班主任向研究型班主任的转变。以下以重庆市人民小学生态文明班本课程实施为例,谈谈通过班本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思考。
节选:
英语教学要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努力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个性化的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对于初中生的英语课程教学来说,基于信息化的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支撑学生的核心课堂教学过程,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节选: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地位,国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节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运用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
破除“分数至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家期刊社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节选:
我国非常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2020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出台,要求基础教育要有系统化生态化的发展思维,进行前瞻性探索性的改革。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人才是拔尖创新人才。综合素质优秀,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的天赋或兴趣,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追求卓越的品格,敢于超越自我,有梦想、有恒心、有学习激情和学习动力的人,就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大有可为。营造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与良好生态,致力于兴趣培养引导学生走出唯分数的误区,促进“大中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落地实施,发挥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协同育人……各地在探索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日前举行的教育家期刊社线上圆桌论坛上,我们特邀相关校长、专家进行了交流探讨。
节选: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和使用“用疑”策略,更易于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那么,该如何“用疑”呢?
节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的变革推动了教育的进步,科技创新教育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为顺应教育改革,我校建立科创空间,成立科创骨干教师团队,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全校师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实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