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媒派(ID:quanmeipai)
工作日的早晨,Poynter记者Daniel Funker在通勤路上打开了《华盛顿邮报》的网页版,试用其最新的“读新闻”实验产品——亚马逊Polly。
这是《华盛顿邮报》最新的网络服务功能,听众可通过Polly收听商业、科技、娱乐和生活方式4个板块的资讯。亚马逊官方称,这款智能语音产品提供47种真人发音,支持24种语言。
对于Daniel而言,Polly更像是个智能语音处理产品,所谓的“真人发音”温度不够,但在通勤或发呆的时候,Polly可以填满这些空隙时间,让你听完不少文章。
《华盛顿邮报》的高级产品经理Joseph Price认为:“语音应用场景越来越普遍,也正在同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喜闻乐见的是,语音收听人群已经呈现出相当可观的数量。”本期全媒派(qq_qmp)带来媒体语音资讯领域的最新动态,这场耳朵革命会带来颠覆性的信息获取体验吗?
悄然兴起的语音订制
AI如何帮你提升信息效率
Polly的测试阶段,至少25%的听众会使用Polly听完整篇文章,产品表现尚可。事实上,文章的语音时长为5-6分钟,而各大新闻网站的用户停留时间甚至不到语音时长的一半。
于亚马逊而言,联合《华盛顿邮报》,利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为用户“读新闻”,更像是将资讯板块纳入其Alexa语音助手生态圈,让语音技术无处不在。
无独有偶,在国内,腾讯公司Dreamwritter也开发了一款相似的AI新闻产品。今年4月,腾讯宣布即将上线“新闻超秘”App,旨在整合机器写稿、新闻推荐和语音交互等功能,为用户打造一个“化繁为简”的智能新闻助手。
本质上看,“新闻超秘”就是一个能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同时最大化节省用户阅读时间成本的新闻助手。其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先在全网范围进行新闻内容搜索,再由腾讯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依据一定分类写成新闻简报,最后利用语音交互将信息投放给用户。
用简报代替人工信息筛选,用语音填补碎片时间,“新闻超秘”改变了传统看报纸、刷网页获取新闻的阅读方式,语音播报成了获取实时新闻的最便捷手段。通过深度学习大量语音数据,超秘能“听懂”并执行语音指令,还能通过自定义设置,帮助用户做“减法”,提供个性化推荐资讯。
语音交互战事正酣,随着应用场景日趋生活化,媒体和科技公司纷纷入局抢占资讯市场,试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用户的资讯助手。对于媒体而言,语音交互资讯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变革临界点?
拯救信息过载
各家媒体如何发力语音资讯
不管是媒体,还是科技公司,其核心目的,都是成为用户的个人助理,用更丰富的内容表现满足日渐挑剔的用户需求。
2015年,微软曾推出一款“读新闻”的概念性应用NewsCast,帮助用户收集互联网中的最新资讯,并转成播放列表,将新闻通过语音形式向用户播放新闻摘要。其最大特点是,NewsCast可让用户随时随地收听新闻,而无需一直盯着智能手机屏幕。每篇新闻语音时长30秒。
NewsCast由必应新闻和语音团队开发,本意是帮助用户解决信息过载的的困扰,利用必应的搜索技术和语音团队的语音识别技术,从海量资讯中帮用户挑选出符合需求的资讯,在任意碎片时间进行获取。
遗憾的是,NewsCast只是一款概念产品,2015年的语音市场尚且不如今日红火,语音助手的概念还没像现在一样大肆宣扬,播客年还没到。必应搜索的智能筛选尚欠火候,语音技术也不够成熟,概念产品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但这或许是提早宣告了为资讯服务的语音助手时代的来临。
事实上,试图采用语音资讯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媒体也不在少数。
今年2月,《纽约时报》发布日更语音产品The Daily,不同于公共电台的资讯播报,在这档早晨6点播出的20分钟短节目里,The Daily会呈现资深编辑的热点事件汇编、事件的补充细节、跟踪报道,以及主持人的分析和看法等。
在这档晨间语音播报里,《纽约时报》利用已有的技术和评判体系,制作语流适中,适合读者阅读习惯的音频精选版《纽约时报》。这是时报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通过邮件、推送、答疑、语音、视频等方式深度融入读者的日常生活。
从2月到4月,不都3个月的时间内,The Daily的下载浏览量已达2000万次,迅速蹿升至iTunes热度榜。《纽约时报》认为,能获得这样的成功,和用户期待与人沟通的亲密感和专业记者带来的信赖感不无关系。另一方面,还有音频传输技术的进步,以及硬件设备的日趋普及,如智能手机音频技术、互联网音频系统、家庭音频设备(如Echo)等,人们对听觉阅读的需求在逐步提高,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借电台外衣重回大众视野的机会。
同样入局早间播客资讯市场的还有NPR的Up First节目,主打精选实时资讯,争取在早间黄金时段抢占用户最集中注意力的时段,以及Outline推出的World Dispatch,主推差异化历史、文化等内容。
资讯助手的可能性
语音和AI更配哦
《华盛顿邮报》的这次尝试是否会成功尚未可知,但我们能看到的是,亚马逊正在以Echo的推广为圆心,逐步打开语音交互应用场景的有限性,构筑Alexa生态圈,而包括谷歌、苹果、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接连宣布进军语音交互领域,一步步完善起资讯互联网络。
在《华盛顿邮报》看来,开发Polly产品,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用户要求其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更多语音内容,开启文章的更多消费形式也是《华盛顿邮报》未来的规划愿景之一,也正是媒体可以向其借鉴的地方。
在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媒体报告中也可以看到语音资讯的巨大市场潜力。2017年,40%的美国人会在汽车上用只能手机收听播客节目,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仅有6%,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纽约时报》、NPR等媒体会越发看重播客市场。
如此具体的移动化收听场景,体现的正是用户对优质语音资讯产品的需求。音频内容创作者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内容需求,但基于传统媒体的文字强项,结合AI技术完成的资讯筛选、语音转化和智能推送,才是智能语音助手可以做却还没做到的。这也是随智能硬件产品发展而产生的趋势,搭载语音交互技术的智能音箱等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但语音助手的范围一定会也应当大于智能音箱,比如,提供智能语音资讯。
美国播客市场的火爆,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听众对权威媒体的信任。尼曼实验室在2017预测中曾提到:“观众的逐渐成长,让他们尝试摆脱Facebook假新闻和推特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困扰,同时也希望广播和电视能帮助快速获取信息。内容制作人员、原创节目和听众需求的的逐步增长,让我们有理由相信,2017的(音频)新闻节目会愈加火爆,并在如何快速响应突发新闻上做出进一步尝试。”这也是传统媒体的复兴契机,媒体在原有的名声基础之上,转向语音资讯,给予听众更多亲近感和更大的信任感,建立良性的资讯环境。
《华盛顿邮报》还提到了推广Polly的另一重要原因——服务视障人群。一直以来,视障人群都与主流新闻App无缘,他们获取信息来自于特定开发的App,提供放大版阅读体验和语音播报,但直接接触优质新闻源的机会较少。
Joseph Price曾与邮报的一名编辑Peter Wallsten共事,但Peter近两年因黄斑变性导致视力急剧下降,难以保持日常工作,这实在让人感到沮丧。Price表示:“多数遭此病症的人只能默默忍受,而另一些,他们不了解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到自己。《华盛顿邮报》的这一实验性举措,极有可能让视障群体用一个简单的播放键就轻松获取到我们的资源。”
“语音”资讯不过是资讯的一种承载形式,这代表着传统阅读方式的变革。我们获取的信息,不论来自媒体精选,还是机器的智能推荐,都是在试图扮演一个更智能的资讯助手的职责,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机器时代。
点下方【写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和态度
欢迎将此文章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