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岛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和模式。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奶奶的点心匣子装满,就知道要过年了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小众高级感!这份神仙年礼,让你的新年与众不同 ·  6 天前  
新周刊  ·  广州“第二机场”,来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岛

清华教授说“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被怼:成功人士的漂亮话,你可别当真

理想岛  · 公众号  ·  · 2020-12-14 20:58

正文

本文授权转载自遇言不止    撰文/ 遇言姐


前阵子,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有个关于教育的演讲在网上刷屏。


这篇演讲名为《不确定时代的生存法则》,里面还有还一句话说“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被广泛转发。

整场演讲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内容,本文仅对她下面的这个观点进行讨论——

内卷的教育,无限的竞争,没完没了的兴趣班,花样百出的补习班,令家长疲惫不堪。

她说,这种无止境的教育军备竞赛是对职场妈妈的伤害,对家庭关系的伤害,对教育公平的伤害,更是对孩子本身的伤害。

刘瑜说,自己是个不战而降的妈妈,一早认定女儿是个普通人,以后能开个奶茶店就行。如果奶茶店竞争激烈,那就换个煎饼店弄弄。


文章一发出,就被另一位教授,参加过《奇葩说》的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发微博视频怼了,储殷的大致意思是——

“刘瑜是清华政治系教授,老公是人大哲学系教授,他俩的闺女怎么会是普通人呢。

人家生来就享受着最好的资源,就算混退学了也能混成高晓松。

不要相信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她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

▲网友赠名储殷“人类现实主义精华”

身为一名反鸡汤的实操者,储殷的观点一向在乎落地。

最反感精英阶级,一边自己啃着鸡腿,一边给大众熬鸡汤。

之前在《奇葩说》论婚姻的那期中,储殷反驳对于不婚主义的吹捧。他说——

“我真的受不了成功人士拿漂亮话来逗普通人。

大多数人老老实实一辈子都很难了,听了各路神仙的童话,留下一地鸡毛,最后神仙们腾云驾雾而去,你成了一堆烂泥。”

对照这次反驳刘瑜,前后逻辑相当一致。


话说,笔者还是很欣赏储殷老师的,他的脱口秀视频我每期都看过。

之前,他也骂过:某些人尽管去用自己的理念祸害自己家的孩子,但你不要耽误别人。


这次,储殷宁可得罪同行,也要表达不同意见,还是很令人佩服的。

储殷教授跟刘瑜教授相反,他坚信东亚地区资源少、人口多、竞争大这一客观现实不能改变,只能让自己变强来适应。

金句是“童话故事里经常死人的。”


发完微博后,储殷又写了另一篇文章《我并没有diss刘瑜》。

意思是——

“刘瑜找对了问题,但是开错了药方。

她让家长别执着,别争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小草有小草的高兴,大树有大树的高兴,这种观念无法推而广之。

对于张桂梅校长的贫困孩子而言,她们在竞争中不允许失败和退出,难道她们也能像刘瑜的女儿一样开家奶茶店吗?

系统化的缺陷,不是部分家长坐地成佛就能解决的。”


刘瑜教授和储殷教授,一个逃避内卷,一个争当卷王。

对于刘瑜教授说的逃避内卷,你能逃到哪呢?

你开个奶茶店,过两天“拼瑞奶茶”来了,百亿补贴+买一赠一,你的小店不又要卷起来了?

你说你加盟,结果“拼瑞奶茶”退市倒闭了,那你不就成了资本的炮灰?

至于开煎饼店、开凉果店,也是一样。

街头智慧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没有创新,没有壁垒,凭啥别人卷成麻花你能岁月静好?


对于储殷教授说的努力培养卷王,统计学告诉我们这是不可持续的。

如同高个子父母的孩子不会越长越高,矮个子父母的孩子也不会缩成哈比人,在一个稳定系统内,人类是均值回归的。

如果永无止境地追求后代优于自己,注定是要失望的。


先不谈张桂梅老师的学生,就说说中产阶级的孩子吧,到底怎么做才能突破内卷呢?

刘瑜教授和储殷教授都没有提到的两个思考方向是——

把蛋糕做大,以及内功的塑造。

卷,是因为蛋糕不够分。

增量蛋糕越来越小,内卷就是存量竞争。

大家为了抢口蛋糕渣,要使出200%的力气,累死自己,饿死同行,到头来都是输家。


对抗内卷只有一种办法——

把蛋糕做大。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从小学到藤校都在鼓励孩子去“改变世界”。

创造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就业,革新生活方式,带来新的财富。

只有跳出固有逻辑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卷。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不切实际地偏居一隅,或是削尖脑袋去争做卷王,不如关心孩子有没有给世界创造机会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孩子,才能真正稳扎于未来社会。

昨天,笔者看到近几年一直在做公益教育的郝景芳在文章中写,自己对6岁女儿的期望是——

“多创造点就业岗位,让大家不那么辛苦。”

看完心里真的特别感动,这才是一个教育家的格局,高瞻远瞩、温柔悲悯。



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需要具备胆识、眼光、勇气、毅力、专业积累、自我驱动。

这些品质跟原生家庭的财富和地位无关,而在于孩子性格的培养,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内功。

如果我们仅仅把孩子当成知识的容器,父母靠生拉硬推鸡娃把孩子推进名校,那么孩子很可能在获得自由的时候浪费掉这个资源,好比清华博士毕业了还在问自己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只有内心有原动力的孩子才会不迷茫,走得深,走得远。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功呢?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

第一、立志要早,想法要大

我们看到,很多了不起的人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确认了自己的方向。

比如马斯克,15岁时立下宏志——为人类争取更大的集体启蒙,言既出,行必果。

比如孙正义,19岁时推算出未来50年最有潜力的行业是计算机,从4000多本书中总结出一套与众不同的创业方案。(虽然孙桑眼下遇到点儿麻烦,但不妨碍他前半生的高歌猛进、万劫不熄)

不仅立志要早,而且想法要大,这就是美国人主张的think big。


Think big,为100%而奋斗,即便最后得到的是80%、90%,也比纯靠惯性获得的及格分要好。

举个理财的例子。

许多年前,笔者在一个海外华人论坛,看到一位美国留学生发的帖子——普通家庭10年1000万美元的理财计划。

当时,很多人笑他自不量力。

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10年攒一千万美元,这怎么可能呢?

当时,在湾区,最善于经营的华人家庭也就是400~500万美元封顶了。

之后的10年中,我时不时地去偷窥一下这位老兄的博客。

眼看他分析各种投资模型,为了了解经济学读了MBA,为了增加收入进入金融界,两次创业失败过再次重来……

10年之后,论坛上的老ID们已经散地七七八八,这位老兄如约公布自己的理财结果——

700万多点。

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足以令大家震惊。

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对财富的理解写成书,是亚马逊上中文财经类的畅销书。

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

最好的目标是像变魔术一样的,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只要你一直琢磨它,还是可以找到破解方法。”


第二、找到榜样

西方教育中非常注重榜样的力量,孩子们的指定必读书中,很大一部分是人物传记。

榜样的推动力是巨大的。

几乎所有成就卓越的人,都有一位了不起的榜样。

孙正义15岁时读到坂本龙马的传记,于是辍学去了美国,立志干一番大事业。

坂本龙马是明治维新中的狠角色,出身平凡,开创伟业,终结了日本300年来的孤立局面。

在创建软银的时候,在患病卧床的三年,在背负沉重债务的岁月中,孙正义在一生之中多次重读这本传记。

直到前几年,他还在说——

“坂本龙马是我人生的起点。他时刻提醒我,必须志存高远。”

▲软银logo的两道银条,来自坂本龙马的战旗


还有《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的例子。

众所周知,郝景芳是一位干啥啥能成的才女。

保送北大中文系没有去,自己考上清华天文物理,后又读了经济学博士,写本小说吧,获了雨果奖,不仅如此,书里的插图还是她自己画的。

在我们眼中景芳已经是天才了。

但是她却这样说——

自己希望成为像薛定谔一样的人,如今做的加起来不到目标的10%。

但是由于定的目标很高,一直沿着榜样的光奔跑,不知不觉中,自认拿不出手的成绩也已经比周围高出许多了。

“即使到不了宇宙的尽头,也强于只看到水塘尽头。郝景芳说。

川普的导师诺曼·文森特·皮尔也说过相同的话——

为月亮而战,即使错过了,也会落入繁星。

意思是,即使没有达到理想高度,我们仍然可以取得成功。


第三、培养勇气和领导力

笔者觉得,中国和西方的基础教育中,很大的不同在于对勇气和领导力的重视。

在中国,勇气往往是被压制的。

到了加拿大,我发现他们非但不说“枪打出头鸟”,还反过来告诉孩子“能出头就别缩”。

我一个从小被老师批评不安分的人,看到闺女绘本封皮那句“Why fit in when you were born to stand out”简直想哭。


西方教育中,勇气和领导力的培养是通过体育来实现的。

遍布街区的运动俱乐部,多如牛毛的非营利组织,构建起一个深入基层的体育大国。

前阵子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女儿甜豆参加社区儿童足球队训练的照片。

国内的朋友留言:一线城市有点钱的家庭瞧不上这些球类运动,花滑、体操、冰壶、马术,越冷门、越烧钱,越有人趋之若鹜。

但我想说,运动首要是培养勇气,在物理上不惧怕别人,其次是团队协作精神。

我给孩子选活动的原则是:场地好找,教练好找,团队竞技,直接对抗,不隔着网。

足球、篮球、冰球,都是很好的选项。


我的一位女朋友是加拿大某大学的副校长。


做到这个职位的华人非常少见,一般也就是终身教授就到头了,可见这位女士个人能力之出众,对西方社会潜规则理解之圆熟。


曾经,我也就孩子选俱乐部的事儿请教过她——游泳还是冰球。


游泳的话亚洲人不吃亏,打冰球的话出不了成绩,刚不过人高马大的外国女孩儿。


然而我的这位女友毫不犹豫地告诉我——选冰球。


理由是——


让孩子习惯团队协作和直接对抗,比拿几块奖牌更会令她受益无穷。



甜豆上学后,我发现加拿大的家长对于助推自己娃成为孩子头儿简直出尽百宝。


甚至不惜作弊,贿赂其他孩子,就为了给自家娃拉人气。


究其原因,是因为西方观念中把社交力和领导力看得特别重要。


一个孩子如果小时候习惯领导别人,长大后也容易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


一个人有更大的责任感,就会去解决更大的问题,同时也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华人在美国大公司中做到领导层的极少,远远干不过老印,除了大家吐槽的老印爱拉帮结伙拍马屁,很大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缺乏对社交力和领导力的培养。


第四、多读书


这一条有太多人说过了,遇言姐自己也说了多次。


读书是塑造宏大世界观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70%的NASA工程师是因为读了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而立志从事航空航天。


马斯克更是阿西莫夫的铁粉,11岁时被科幻改变了一生。


2018年他将一套《银河帝国》放在特斯拉跑车上,一起发射上了太空。


▲盖茨保持着每年读50本书的习惯


孩子读书可以参考美国50本/年的那个阅读清单。


他们挑选的书知识面覆盖广阔,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比重适宜,而且足够有深度。


《饥饿游戏》、《动物农场》、《人鼠之间》、《蝇王》这些中式教育不会推荐给你的书籍都是西方孩子的必读课。


刘瑜教授说北京学钢琴的孩子有300万,自己女儿打算另开条路学古希腊罗马史。


但其实,美国6-8年级的孩子已经在读《波西·杰克逊与奥林匹斯英雄》系列丛书了。


她哪里算什么另辟蹊径。


一定让孩子多读书,知道国外的同龄人在读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用全球视角去思考,保持对世界的感知。



以上说的几点不需要花很多钱,一般家庭只要有心都可以做到。


刘瑜教授说:要从竞争中胜出,你要做1,不要去做10001。


这个说法是对的。


但是做1的意思不是说:人家学钢琴你学竖琴,人家卖奶茶你卖煎饼。


这点微末的差别远远谈不上从0到1的意义。


从0到1,是在认知高度趋同的社会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最后,要想下一代在内卷的世界中找到出路,我们自己先要有眼光,不要自己做井底之蛙,才能带领孩子把梦做大一点,别只看到眼前一点点的利益。


面对内卷,不是只有逃避和死磕两种办法。


要相信我们仍然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我们仍然有能力将蛋糕继续做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只有这样的心态,才不过错失我们这个了不起的时代。



继续阅读:
我在日本社会里,看到了中国内卷的未来
我听过最毒的鸡汤:辞职去开店
高学历单身女性群体特征

▼▼▼


  

· THE END ·


   单身硕博看过来!

    如果还没加入理想岛研究生交友群,
    点击下方蓝色标题↓↓速速进群。
清北复交的单身硕博,都通过什么渠道找对象?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后,右上角设为星标